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解决三倍体西瓜种子萌发率低和苗期生长缓慢的问题,以无籽西瓜品种红小玉为材料,采用固体基质和引发剂结合进行种子引发处理,利用基质/营养液漂浮育苗,以传统营养钵育苗方法为对照,对西瓜幼苗素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漂浮育苗,在2叶1心期前,其出叶速度与传统营养钵育苗基本相同,2叶1心期后,漂浮育苗的幼苗生长速度明显超过CK,株高、叶宽、茎粗、根长和鲜重均显著高于CK,根系活力、CAT活性在2叶1心期后都显著高于CK。表明漂浮育苗具有明显的壮苗效果。  相似文献   

2.
种子引发作为一种播前处理技术,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已被广泛报道,赤霉素(GA3)和亚硝酸钾(KNO2)均参与调控种子发芽过程。但是,GA3引发和KNO2引发对水稻种子萌发出苗及相关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及其复合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常规稻湘早籼45号和杂交稻株两优4024为供试品种,在生长箱条件下,以非引发处理为对照(CK),探究水引发(HP)、赤霉素引发(GA3)、亚硝酸钾引发(KNO2)和复合引发(GA3+KNO2)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淀粉降解代谢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引发处理均显著提升了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强了幼苗素质,且GA3引发和KNO2引发的促进作用要优于HP引发;同时,GA3引发和KNO2引发较CK和HP引发显著提升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一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胺(Dopamine,DA)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自育水稻品种新稻17号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纯水)、0.1、0.5、1、1.5 mg/L的DA溶液(分别用S0、S0.1、S0.5、S1、S1.5表示)引发种子,采用浓度为100 mmol/L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未引发无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1(CK),未引发有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2(S-CK),研究多巴胺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盐胁迫下(S-CK)水稻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且萌发速率降低,幼苗长势弱。引发处理不同程度缓解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提高发芽率(13.3%~25.8%)和发芽速率,促进幼苗生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16.4%~51.8%和6.5%~31.2%),超氧化物歧化酶 (28.9%~72.7%)、过氧化物酶 (15.0%~60.1%)和过氧化氢酶 (35.1%~133.0%)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 (7.1%~26.8%)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增强盐胁迫下水稻种子活力,提高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了水稻种子及幼苗的耐盐性,其中1.0 mg/L的多巴胺溶液(S1)引发效果优于水引发(S0)。【结论】对于新疆自育水稻品种新稻17而言,1.0 mg/L多巴胺溶液引发能够有效提高其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特用玉米种子沙引发处理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3种特用玉米为材料,测定沙引发处理后种子萌发指标、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能显著提高糯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活力,对3种特用玉米的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沙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类型特用玉米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沙引发效果受基因型影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沙引发能够提高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种子引发是一项能有效提高种子质量的种子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现有种子引发的基本技术,如水引发、滚筒引发、渗调引发、固体基质引发,以及生物引发、膜引发、脱落酸引发、起泡柱引发等种子引发新技术进行了概述,对未来种子引发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安徽甜荞-1、安徽甜荞-2、青海甜荞、青海苦荞4个荞麦种子样品为材料,每品种设置4种处理,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砂基质引发对荞麦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砂引发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荞麦种子的活力,砂引发基质的适宜含水量安徽甜荞-1、安徽甜荞-2和青海甜荞均为5.7%,青海苦荞为3.8%。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运用室内培养皿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高度、根长、整株鲜重、根和茎鲜重及干重、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与无菌水对照相比,青蒿素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根鲜重和茎的鲜、干重,增加了根干重和根冠比。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则随之递增,叶绿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mg·L-1处理含量最高。此外,青蒿素浸种处理对小麦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与15mg·L-1多效唑相似。  相似文献   

8.
汤菊香  赵航 《中国棉花》2003,30(2):22-24
老化的棉花种子经 K+和 H2 O2 处理后 ,幼苗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歧化酶 (SOD)活性明显提高 ,其中以 0 .1 %K+ +1 .5 %H2 O2 复配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KNO3、PEG+KNO3、PVA+KNO3等几种化学药剂对自然老化的杂交籼稻汕优63种子进行引发效果研究,以筛选最佳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从引发效果和经济实用两方面考虑,以0.5%PVA+1.0%KNO3处理1 d为最佳。经过该处理的汕优63自然老化种子的发芽率显著提高,比对照(63.0%)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活力指数、发芽势、苗高、苗重也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ALA的生产和应用成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了产ALA光合细菌的培养物与低浓度商品ALA的溶液对陈化1年的大豆种子出苗和幼苗建成的若干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产ALA光合细菌的培养液的上清液(ALA含量约为0.1~0.2 mg·L~(-1))、菌体悬浮液处理对陈化大豆种子萌发后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陈大豆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下胚轴粗、鲜重、干重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而5 mg·L~(-1)的ALA溶液可显著提高陈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下胚轴粗、幼苗鲜重,1 mg·L~(-1)ALA可显著提高幼苗株高、下胚轴粗和干重。光合细菌的分泌物和胞外代谢产物对陈大豆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比研究了破壳、热处理、0.2% KNO 3个处理对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无籽西瓜种子的发芽质量,0.2% KNO 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破壳相当,发芽势低于破壳,但最终成苗率却明显高于破壳处理;热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显著低于破壳与0.2% KNO3处理,但成苗率与破壳相当。  相似文献   

12.
用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和6-BA不同药剂浓度(0、20、40、80 mg/L)和不同浸种时间(3、6、12、24 h)处理带果荚和去果荚的降香黄檀种子,结果表明:去果荚的种子用GA340 mg/L溶液浸泡12 h的发芽率最高,达到78%,壮苗指数和根冠比最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专用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抗旱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小麦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的抗旱机理及给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临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用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及普通包衣剂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衣剂处理和对照相比,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小麦种子萌发率、发芽势降低,而抗旱型浸种剂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升高,两种抗旱型种子处理剂处理下小麦幼苗根数和根长均显著增加.除气孔间隙CO2浓度外,抗旱型浸种剂和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幼苗地上部干重、叶片持水力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和普通包衣剂处理,根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后二者,其中抗旱型浸种剂处理效果较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处理可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硝态氮利用和光合性能,浸种剂还可促进种子萌发,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抗旱型浸种剂表现优于包衣剂.  相似文献   

14.
探究橄榄种子休眠生理与层积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为橄榄及其他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生理研究和种苗繁育提供参考。以未层积种子(层积0 d)为对照,对橄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每10 d一处理,共10个处理)的层积处理,研究橄榄种子在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激素水平等生理生化变化,以及不同层积时间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层积处理缩短了橄榄种子发芽启动时间,对橄榄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层积90 d和100 d的橄榄种子发芽率最高,均为82.22%,比CK种子(53.33%)高54.17%,发芽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时间,层积100 d的橄榄种子发芽指数是CK的8.5倍(P<0.05)。层积能提高橄榄幼苗地上部生物量,以90、100 d处理的橄榄幼苗生长最好。橄榄种子的主要营养贮藏物质是粗脂肪(70.85%~81.67%),在层积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新鲜橄榄种子(CK)中ABA含量较高(16.64 ng/g),而GA3未检测到。随层积时间延长,ABA与SA含量快速下降,GA3含量增加,IAA/ABA升高,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层积处理橄榄种子有利于其营养物质达到萌发所需水平,加快内源激素变化,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地上部生长,以层积90~100 d最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不同溶液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爪哇葛藤、无刺含羞草及羽叶决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对促进种子发芽率有一定作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绿肥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尽相同,以GA3促萌发效果最好,以无刺含羞草受影响效果最显著;低生长调节剂浓度水平(15或25mg/L)和浸种24h或48h是较佳的处理组合,而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促进发芽率无影响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萼紫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条件下毛萼紫薇Lagerstroemia balansae结实率很高,但自然萌发率和成苗率极低。适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能够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有效促进幼苗生长。本研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毛萼紫薇种子的生活力,比较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TDZ、IAA、6-BA和NAA处理下毛萼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萼紫薇种子生活力较低;(2)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较高,幼苗长势良好;其次是0.02 mg/L的TDZ处理,再次是200 mg/L IAA的处理;(3)1~20 mg/L的6-BA和NAA处理对毛萼紫薇种子的萌发无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GA3、TDZ、IAA能有效促进毛萼紫薇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结果表明,以浓度150 mg/L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以浓度为150 mg/L壳聚糖处理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表明,壳聚糖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同时能极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8.
赤霉素、PEG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创奇518陈种子为材料,利用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及其复合引发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处理间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及株高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聚乙二醇具有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出苗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