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辽西风沙干旱区杨树速生丰产林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合风沙干旱区的群众杨,彰武小钻杨和小青杨进行对比试验,经过9年的观察得出了群众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量,均明显大于彰武小钻杨和小青杨。  相似文献   

2.
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91.8%和104.2%,为黑林-1杨的105.9%和120.6%,为小美旱杨的112.5%和195.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相似文献   

3.
采取不同整地方式营造彰武小钻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开沟整地使彰武小钻杨造林的成活率比对照提高43.7%,5年生树高比对照高54.3%,胸径比对照高71.4%。  相似文献   

4.
研究认为,沙地林木生长条件主要受土壤类型、沙丘部位和地势高低等因子的作用。当地3种土壤间养分含量和水热条件差异明显,幼林的生长亦不同。生草风沙土和草甸土型风沙土比流动风沙土的樟子松高生长量分别大4.9%、12.1%,比彰武小钻杨分别大60.4%、76.8%。在沙丘下部比上部的樟子松高生长量大22—26%,比彰武小钻杨大26%。试验表明,樟子松的适应性比彰武小钻杨强,故在条件较差的流动风沙土区和沙丘中上部营造樟子松较适宜,而彰武小钻杨适于在条件比较好的草甸土型沙土和沙丘下部及丘间低地栽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适合沙地生长的优良杨树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章古台沙地对群众杨、银中杨、黑林1号杨和彰武小钻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连续14年监测胸径、树高的生长量.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彰武小钻杨、群众杨、黑林1号杨,分别为18.0、16.6、16.5、15.9 cm;树高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群众...  相似文献   

6.
沙地杨树对比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不同杨树品种在樟子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得出,彰武小钻杨和银中杨生长量比较大,6a生彰武小钻杨树高达5.4m,胸径7.4cm。银中杨树高稍大于彰武小钻杨,而胸径稍小于彰武小钻杨。小美旱杨较低,黑林-1较差,6a生幼树,在沙丘中部比沙丘下部平缓沙地降低,树高为1.5m,胸径2.6cm。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解析木研究彰武小钻杨生长规律与固碳释氧效益,结果表明:彰武小钻杨2~10年胸径生长较快;树高速生期从幼龄林阶段开始一直到16年时结束,以后生长缓慢;材积生长4年时开始进入速生期,速生期维持20年左右;幼龄林时年均固碳释氧能力很低,近熟林时年均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6 025.0kg!hm-2和4 398.6kg!hm-2,固碳释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最南缘的风沙过渡区,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但周边乡镇绿化水准普遍偏低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该文针对彰武乡镇地被绿化、街区绿化、居住区绿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适宜彰武沙区乡镇园林绿化的对策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杨树冻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冬季至2013年春季,辽宁省内多个地区发生冻害。该文通过对全省冻害情况实地调查,总结此次冻害特点,分析冻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冻害集中发生在以107、108杨为代表的欧美杨品种,其中107、108杨受害最重,平均受害株率为42.5%;赤峰杨、彰武小钻杨等乡土树种受害株率为10%;辽宁杨受害株率仅为4.5%,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双辽市从2005年开始进行引种栽培风沙一号杨,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5 a生时,平均树高为8.5-9.5m,较小黑杨、白林一号等高出15%左右,且干形通直,饱满度高;平均胸径为4.5-5.5 cm,较小黑杨、白林1号杨等高出1cm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杨树用材人工林集约栽培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杨树用材人工林生长模型、收获模型、结构模型和材种出材量模型 ,采用技术经济的原理 ,利用净现值法 ,对我省主栽的两个杨树品种 (“鲁×山”、小钻杨 )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 :“鲁×山”、小钻杨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别达到 7819.5 7%、5 2 80 .4 0 %和 33.97%、2 2 .0 0 % ,且产投比大于 1,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研究可为同类地区大面积营造杨树用材人工林 ,特别是优化栽培模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工林杨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衡量单板层积材强度中实木材性所占份额的贡献率概念,以揭示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程度.以人工林杨木为对象,研究了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实木材性好或单板层积材中的单板较厚时,贡献率较高.材性较优的69杨和材性居中的72杨、材性较差的63杨3个无性系杨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34%、67.48%、64.72%,厚度为3.565mm、2.614mm、1.545mm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中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00%、67.48%和58.06%.研究的6项强度性能中,杨木实木材性对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的贡献率较高,约为80%.  相似文献   

13.
人工林杨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衡量单板层积材强度中实木材性所占份额的贡献率概念,以揭示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程度。以人工林杨木为对象,研究了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实木材性好或单板层积材中的单板较厚时,贡献率较高。材性较优的69杨和材性居中的72杨、材性较差的63杨3个无性系杨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34%、6748%、6472%,厚度为3565mm、2614mm、1545mm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中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00%、6748%和5806%。研究的6项强度性能中,杨木实木材性对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的贡献率较高,约为80%。  相似文献   

14.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密度的 4个试验组杨树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密度为 4 4 4 4株 /6 6 7m2 的试验组产合格苗最高 ,合格小钻杨占总产苗量的 81% ,辽宁杨占 75 % ;3333株 /6 6 7m2 和 5 5 5 5株 /6 6 7m2 两种密度分别显得偏小和偏大 ,产合格苗比较低 ,生产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741杨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7种不同系号的转抗741叶片为材料,对舞毒蛾幼虫进行逐龄分别饲养,系统测定各系号抗虫杨叶片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死亡率,体重增长速率,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抗虫杨叶片对1龄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毒杀作用,其中处理3d的死亡率均达到35%,处理5d死亡率达80%。对2,3龄幼虫除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外,主要表现为对其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影响其正常的取食,降低体重增长速率和减慢发育速率。  相似文献   

16.
民勤绿洲枣树、杨树防护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民勤绿洲枣树林带、杨树林带及其防护下的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防护下小麦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7.9% ,玉米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4 .2 % ;枣树林带胁地范围比杨树林带小 3~ 6m ;枣树林带的年均净收入是 6 584 .2 3元 / (hm2 林网 ) ,投入产出比是 9.2 8,分别是杨树林带的 16 .7倍和 3.78倍。枣树林带相对杨树林带经济效益明显。近林带 30m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曲线呈“S”型 ,可分为强烈减产带、平稳过渡带和产量恢复带。适宜在民勤地区大力推广经济型枣树防护林  相似文献   

17.
白银地区优良林草品种选择与林草复合经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良林草品种的选择和林草复合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引进的速生杨、速生柳各无性系间的扦插繁育和植苗造林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速生杨、柳苗期生长量与对照 (新疆杨、旱柳 )相比差异显著 ,90 %以上可当年育成一级壮苗 ,造林后速生杨、柳幼树初期生长量显著快于对照 ;引进的美国紫花苜蓿品种在林草复合经营中的品质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优势 ;林草间作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种植 ,林草复合系统中草的收益完全可以保证林木成材前幼林的抚育费用 ,并可实现盈利 90 0~ 15 0 0元 /hm2 。  相似文献   

18.
在3种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研究了I-69杨插条苗的苗高、叶面积等生长进程和生物量。不同供水条件下苗木的生长进程相似,低供水处理封顶期提早10~15d.生物量测定表明,I-69杨十分喜水,高供水处理(土壤含水率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96%)的生物量为低供水处理(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55%)的2.74倍。  相似文献   

19.
杨树无性系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征与磷营养效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整株植物长期吸收的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杨树无性系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性及其与磷营养效率的关系,以揭示杨树不同无性系间磷营养效率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高效型无性系S17、S19和105根系对H2PO4-离子的吸收能力明显强于低效型无性系106、797、Ⅰ-69、1388和3244.与低效型无性系相比,S17、S19和105具有较小的米氏常数Km和吸收临界浓度Cmin,说明它们的根系对H2PO4-的亲合力、对低磷浓度的耐受能力较强.在缺磷胁迫条件下,S17、S19和105根系系统对H2PO4-的亲合能力可增加20%以上,其Km值分别从13.8、13.4和14.0 μmol·L-1下降到10.1、10.7和11.2 μmol·L-1,而低效型无性系的亲合力则变化很小,增加不足5%.同样,高效型无性系对低磷的耐受能力可增加85%以上,其Cmin分别从2.55、2.94和2.68 μmol·L-1下降到0.30、0.35和0.40 μmol·L-1,但低效型无性系的增加均不足15%.杨树无性系在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性方面的不同是其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大吸收速率Vmax,作为根系吸收动力学参数之一,对阐明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作用尚不够确定.  相似文献   

20.
修枝对杨粮间作系统中光照及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选取株行距 1m× 10m的毛白杨和花生间作田 ,研究修枝对间作田不同水平位置的光照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修枝强度的增大 ,不同处理间作田相应位置的光照强度增强 ,花生的产量和生物量也随之增加。修一层枝和修两层枝的间作田 ,东林冠下测点日均光照强度分别比不修枝的提高 2 6 0 %和 5 5 1% ;西林冠下提高 19 0 %和 38 4 % ;行中提高 2 0 7%和 38 6 %。修一层枝、修两层枝的间作田花生产量分别比不修枝的提高17 1%和 4 7 6 % ,花生果生物量提高 17 6 %和 4 7 8% ,秸秆提高 12 0 %和 31 5 %。修枝对花生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