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1998年至2005年实测引水引沙观测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分析,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对引水引沙季节变化特点、灌区水量的区域分配特点、泥沙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引黄闸的引沙特性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及特点。结合簸箕李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围绕如何减少骨干渠道的淤积进行探讨,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和数据的科学分析,得出水沙优化调度方案,并指出通过实施渠道防渗衬砌和扩建工程及调整东条渠比降等工程措施,使骨干渠道减淤效果明显,推而广之,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经验的分析探讨,为远距离输沙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同类引黄灌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在都江堰灌区内的小水电站,由于岷江来水含沙量较大,在运行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水轮机部件磨损严重;二是前池泥沙淤积严重.如人民渠干渠上的红卫电站有五台机组,水头20米,单机引水流量9米~3/秒,每年运行10个月水机顶盖就磨成宽4毫米深的槽子,平均2至3年大修一次,同时泥沙淤积严重,每年前池淤深达3米,引水渠内淤积深度0.4米,当先停机后关管道进口闸时,管内泥沙淤积几十厘米,平均每年水机维修和清淤经费约1.5万元.在人民渠支渠上彭县军屯二级电站,水头7米,单机引水流量约6米~3/秒,每年5~10月前池内泥沙淤积深度约0.4米,被迫采取深夜停机冲沙2小时,运行5年共换坐环3次,补叶片3次.其它不少电站也存在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1998~2005年实测引水引沙观测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分析,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对引水引沙季节变化特点、灌区水量的区域分配特点、泥沙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引黄闸的引沙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及特点.结合簸箕李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围绕如何减少骨干渠道的淤积进行探讨,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和数据的科学分析,得出水沙优化调度方案,并指出通过实施渠道防渗衬砌和扩建工程及调整东条渠比降等工程措施,使骨干渠道减淤效果明显,推而广之,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经验的分析探讨,为远距离输沙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同类引黄灌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簸箕李引黄灌区采用集中沉沙、以挖待沉的处理泥沙方式。经过近 40年运行 ,渠首两侧泥沙大量堆积 ,环境泥沙容量急剧变小 ,清淤弃沙渐趋困难 ,严重影响灌区总体工程效益的发挥。而下游干支渠道两侧几乎无清淤泥沙堆积。通过分析泥沙分布状况 ,找出泥沙在渠道中淤积的推进方式 ,提出在不改造工程的前提下扩大灌区泥沙环境容量的对策 ,即渠首减淤水沙调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黄河调水调沙使小开河灌区引水条件变化,灌区供水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针对灌区面临的引水量减少、淤积严重、清淤弃土无处放置、沉沙池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渠首工程改造及建设输沙管道等工程措施.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利用泥沙资源、分散处理泥沙、改良土地、加强监管等一系列运行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在应对水资源供需...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整理分析了引黄人民胜利渠灌区1982—1984年三年泥沙测验资料,定量描述了在目前引水引沙条件、工程现状和运行管理水平下,灌区内的水沙分配现状、泥沙淤积分布现状、灌区退水退沙现状及其泥沙颗粒组成分布现状,探讨了形成现状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点,指出了灌区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可供灌区借鉴的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位山灌区泥沙淤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是整个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位山灌区渠道特性及引水引沙特性,说明了渠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与淤积分布状况,进而阐明了渠首地区多年累积引沙清淤带来占压耕地、土壤沙化、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并针对灌区泥沙淤积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渠系节点悬移质淤积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渠系节点区域悬移质淤积对支渠引水分流的影响。【方法】基于中下级渠道中直角分水口区域建立水流计算模型,借助FLUENT求解节点区域水力要素,采用水沙非耦合方法,通过MATLAB编译程序求解悬移质泥沙连续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结果】若以初始引水流量的90%作为分水支渠供水保证率,在上游给定的来水来沙条件下,最大清淤周期为7.5 a。在淤积末期,分水口区域泥沙淤积形成拦门沙坎,影响主支渠分流流速比η,过流能力减小为初始过流量的65.6%,近床面处过流宽度仅为支渠宽的37.5%。【结论】渠系节点淤积对支渠过水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灌渠泥沙迁移特性及泥沙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找出减少渠道泥沙淤积的方法,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方法】通过对尊村灌区典型干渠高含沙水流实时监测采样,分析了悬移质泥沙沿程含沙量变化及级配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带入4个典型挟沙力公式,筛选出适合尊村灌区的挟沙力公式,进一步改进得到尊村灌区渠道挟沙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一干渠改造段实测数据,推求出一干渠冲淤平衡比降计算公式。【结果】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不同,总干渠悬移质含沙量随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渠道淤积主要与粉粒和砂粒量有关,其中砂粒对来水含沙量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而黏粒更多的被水流带走,渠道由非平衡输沙经冲刷、淤积达到冲淤平衡输沙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沉沙池能有效地减小引水中砂粒量。二干渠末清淤修缮段依旧存在泥沙淤积问题,一干渠剩余未改造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大比降。【结论】含沙量在2 kg/m3内时,一级站来水量在8 m3/s左右,渠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11.
镫口扬水灌区输水干渠来沙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镫口扬水灌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型灌区,近年来渠道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影响灌区灌溉运行。【目的】探明水沙条件与渠道淤积之间的关系,保障灌区的正常运行,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方法】在取水口,通过对灌水期前后测定水位来确定淤积厚度以及对泵站进水口泥沙野外监测及采样分析,并测定了流速及流量,室内分析了泥沙颗粒级配及特性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取水口来沙特性。【结果】由于停泵时间长、水流含沙量高,第1和第4灌水期前,泵站进水口前泥沙淤积厚度最厚;同时,由于泵站运行的抽吸作用,进入总干渠的泥沙量也最多,近80%以上为粒径小于50μm的细砂,只有约20%为泥沙粒径大于50μm的粗砂。泵站运行流量越大,停水时取水口淤积厚度越小,进入渠道的泥沙越多。在来水来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水口淤积厚度受停泵时间影响,与停泵时长成正比;随着泵站的运行,在一定的含沙量下,存在一定的渠道不冲不淤临界流量。【结论】因此在缓减干渠淤积方面需要有特定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木华里引水枢纽位于新疆库山河出山口附近,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不断出现枢纽处泥沙淤积、干渠引水含沙量逐年增加,枢纽引水防沙功能逐渐减弱等问题。本文根据木华里引水枢纽近20年的运行情况,从水文、气象、洪水、泥沙特性等方面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昌马总干渠泥沙入渠原因,并根据灌排渠道的水力特性,结合大比尺(1∶20)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在昌马总干渠农业闸后增设潜没式导流墙和“S”形导沙坎等二次泥沙处理设施,使入渠泥沙排回原河道。达到边引水、边冲沙,保持渠道不淤,有效地解决了该工程灌溉引水与冲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改善泵站前池运行工况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泵站运行中前池存在水流紊乱以及泥沙淤积等主要工程问题,提出:根据水源水位变幅大小,合理选取扩散角和底坡是前池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介绍了聊城市泵站建设及改造中对不同情况采用的改善前池工作条件的工程措施。实践证明:在扩散型前池中建成倒坡池底;泵站若是侧向引水或部分机组运行,设置纵向导流墙;如果引水渠渠底与进水池池底高程相差较大且前池又较短。在池底斜坡上修建横坎。都是改善池中水流扩散和减少泥沙淤积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行9年来,取水口及进水隧洞、泵站前池有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工程泥沙淤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河段河势变化和取水口工程不合理的布局是泥沙严重淤积的2大主要原因,通过稳定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改造2大主要措施来减小进沙、保证安全取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此外,加强取水口上下游河段地形的监测,开展河床演变分析和进行全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水隧洞和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及运行规律,为今后研究河床及水沙条件变化下取水工程安全取水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渭河下游水沙变化特征与河道淤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渭河下游汛期、非汛期水量均明显减少,但沙量未见相应降低;水沙的不同步变化引起了水流含沙量的相形上升,渭河下游河道淤积明显加重.分析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包括:潼关高程的抬高、洪水条件的变化、黄河对渭河的倒灌以及北洛河的来沙.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磴口引黄扬水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4个灌水期泵站开、停泵时取水口前的泥沙淤积厚度以及运行期间取水流量和入渠含沙量的检测结果,研究了取水口泥沙淤积特性和入渠特性.结果表明,流速比和取水口分流宽度是影响泥沙入渠的主要因素.流速比越小,取水口分流宽度越大,横向环流作用越强,推移质入渠量越大.侧向取水的泵站,取水主流区偏向下游,当流速比增大时,取水主流区更偏向下游.在平面回流和横向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取水口推移质入渠量呈现下游大于上游的分布.取水口前设置拦沙坎可以有效地阻止推移质入渠,拦沙坎顶部设在距自由水面1.6 m以下,既可以极大地减少泥沙入渠,又可以获得较好的水流流态,防止水泵空化、气蚀.  相似文献   

18.
李学强 《排灌机械》1995,13(3):27-29
以王庄泵站多年的泥沙状况,分析了泥沙淤积的原因和危害,并针对泥沙造成的机组不能开机起动的情况,采取了小泵清淤、主泵回水冲淤。主泵抽水挟沙等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多泥沙泵站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引黄灌区管道输送浑水灌溉技术研究周长岩,孔庆丰,于英武(山东省阳谷县水利局252300)(山东省水科院济南270013)黄河是我国的主要取水水源之一,它对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黄河是条多泥沙河流,引水必引沙,每年因沉沙清淤耗费...  相似文献   

20.
引水渠是一种常见的河道分流形式,由于主河道与引水渠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夹角,水流从分汊前主河道流入引水渠时必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结果是有利于较多较粗的泥沙分入引水渠,导致渠道口门产生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而渠道口门淤积问题是决定引水工程是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引江济汉工程引水渠道口门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糙率对口门淤积厚度的影响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流运动规律相吻合,可以为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