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蔬菜市场上冬瓜有青皮、黑皮、白皮三个类型。黑皮冬瓜肉厚,可食率高;白皮冬瓜肉薄,质松,易入味;青皮冬瓜则介于之间。市民选购以黑皮冬瓜为佳。  相似文献   

2.
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维生素含量较高,其嫩果与成熟果均可食用,而且贮藏时间长,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冬瓜糖的成功开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我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黑皮冬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冬瓜古名白瓜、枕瓜等,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会仙镇两镇农户近年来种植黑皮冬瓜的面积达400 hm2,种植品种主要有武汉武昌神牛铁柱268、三水黑皮冬瓜、广州黑皮冬瓜。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远销广州、深圳、湖南长  相似文献   

4.
李培习  赵言梅 《蔬菜》2004,(10):30-30
冬瓜产量高,我国栽培极广,每年秋收高峰时期,往往价格猛跌。贮藏保鲜是保证冬瓜长期供应,调节市场盈缺的重要手段。通过冬瓜的贮藏,即可延长冬瓜销售供应期,淡季上市保值增值。贮藏的方法多样,其中窖藏是比较简便易行、贮藏时间较长的一种。一、适贮的条件冬瓜喜温耐热,属冷敏性蔬菜,贮藏适宜条件:温度为10~15 ℃,相对湿度为70 %~ 75 %,且通风良好。冬瓜存放在10~15 ℃左右,可保存数月;冬瓜不耐低温贮藏,低于10 ℃往往会发生冷害。但贮存温度过高,则呼吸速率加快,组织很快松软,病原菌繁殖迅速,贮存期不长。二、贮瓜的准备冬瓜含水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正>冬瓜,葫芦科冬瓜属的一个栽培种。嫩果及老熟果均可食用,嫩梢也可菜用。耐贮藏运输,供应期长,对于调节蔬菜淡季供应有重要作用。每100克果实含水分95~97克,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盛暑季节食用,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消肿;果皮与种子具清凉、滋润、降温解热功效。还可加工成蜜饯冬瓜、冬瓜干、脱水冬瓜和冬瓜汁等。1对环境条件要求1.1温度冬瓜对温度适应范围广而且耐热性强。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不同。种子发芽需较高温度,30℃条件下种子发芽良好,低于20℃种子发芽困难。幼苗期生长适宜温度20~30℃。温度高于30℃时,幼苗生长快但细弱,低于20℃幼苗生长粗壮,但生长速度缓  相似文献   

6.
黄文枫 《长江蔬菜》2013,(20):50-52
冬瓜(BenincasahispidaCogn)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黑皮冬瓜是海南冬季北运瓜菜中的主要栽培品种,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在海南各市县均有栽培。因为连作而造成枯萎病发病严重.原来的主产区如文昌、琼海的冬瓜栽培面积略有减少,而澄迈、儋州、与临高等新兴产区随着近几年冬瓜效益明显。面积逐年增加。据2012年统计,全省冬瓜播种面积约1万hm2,是海南冬季北运瓜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贞霞 《西南园艺》2001,29(3):27-27
冬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耐热、耐旱、适应性强 ;而且其肉质鲜美 ,食用方法多样 ,已成为夏秋季节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在生产上为提高冬瓜的产量、品质应注意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洁白有光泽的新种子 ;然后把种子放在1 8℃左右的温度下晒十几小时 ,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增强发芽势 ;由于冬瓜的种皮厚 ,吸水困难 ,因此 ,催芽前还必须浸种 ;为减少种子带菌 ,应进行种子消毒。2 育苗  为了早熟、早上市 ,提高经济效益 ,一般均在春季保护地内提早育苗。育苗场地必须选择高燥、背风、向阳易于保温的地块。还…  相似文献   

8.
西北非耕地日光温室冬瓜一年两茬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所产冬瓜色泽鲜艳、果形整齐,
风味纯正,质量和品质好,在元旦、春节和“五一”上市,供应淡季蔬菜市场,增加了农
民经济效益,每667 m产值可达4 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冬瓜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地区冬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菜区枯萎病严重以及早春寒潮和低温的侵袭。为提高冬瓜抗枯萎病能力和耐寒性 ,近年来在华南地区的冬瓜集中产区开始采用嫁接技术 ,但由于冬瓜嫁接成活率不高等原因 ,该项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本试验针对华南地区高温、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 ,对如何提高冬瓜嫁接成活率进行了研究 ,以期建立适合华南地区气候特点的冬瓜嫁接技术体系 ,为嫁接技术在冬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砧木材料 :黑籽南瓜 (云南省种子公司提供 )、14号瓠瓜 (广东农家品种 )、日本南瓜(デリシヤス ,日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一年多茬栽培,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可缓解蔬菜淡季市场供需矛盾,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近年来,溧水县部分农户摸索总结出了夏甘蓝一冬春番茄一冬瓜高效栽培模式,667m2产夏甘蓝1500kg、冬春番茄4000kg、冬瓜2500kg,经济效益好,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长江蔬菜》2001,(9):50
与2000年冬瓜大量积压,价格暴跌,瓜农一脸愁容相比,2001年的瓜农可谓是喜笑颜开.7月份以来,广州蔬菜市场上冬瓜价格一路呈上扬的趋势:从7月13日开始,在短短的一周内,冬瓜批发价格从0.70元/kg攀升到1.10元/kg,7月下旬价格也一直维持在0.8~1.1元/kg之间.而上年同期,广州市场的冬瓜行情极度低迷,价格始终徘徊在0.27元/kg,最高价0.50元/kg,最低价只有0.20元/kg.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填补广东全省小果型冬瓜品种的空白,探索华南地区小型冬瓜高产制种技术,从制种时间、选地整地、播种育苗、定植管理、种子保纯、人工授粉、种子采收及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莞研1号小冬瓜的高产制种技术,为华南地区小型冬瓜制种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冬瓜栽培技术韩明月,陈少庭(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冬瓜是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食之肉质细嫩,味道清香,并有良好的药效。经常食用冬瓜有清热、泌尿的作用,有益于人们的健康。一、品种选用市场上销售的冬瓜多从外地购进,省内只有零星栽培。随着...  相似文献   

14.
陈早艳 《蔬菜》1997,(5):19-20
一串铃冬瓜繁种技术101105北京通县永乐店农场永乐蔬菜总公司陈早艳一串铃冬瓜具有瓜码密、品质好、早熟的特点,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早熟冬瓜的需求量的增加,一串铃冬瓜种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但种子产量并不高,笔者经过两年来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提...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是我国主要的冬瓜产区之一,黑皮冬瓜因具品质优、产量高、耐贮运、调节淡季蔬菜供应、节省人工等优点,在广东省的市场需求量和栽培面积日益增加。瓜农在生产中,应选择产量高、整齐度好、抗性强、皮色墨绿有光泽、肉质坚硬、耐贮运的主流杂交黑皮冬瓜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冬瓜产量高,栽培范围广,我国年播种面积20万hm2以上。每年一到秋收高峰时期,往往价格猛跌。冬瓜是比较耐贮藏的,各地的市场供应也需要把冬瓜贮藏作为调节蔬菜淡季的重要措施之一。农家若利用自家现有条件进行冬瓜延期贮藏保鲜,既可延长冬瓜销售供应期,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夏秋季冬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冬瓜因其市场需求量大 ,经济效益好 ,面积迅速扩大 ,2001年冬瓜种植面积达3533hm2,栽培方式也由露地种植改为大、中棚栽培。近年来由于冬瓜种植面积扩大、栽培方式改变、重茬种植等原因 ,冬瓜病虫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 ,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做了些防治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方法具体如下 :1病害1.1冬瓜枯萎病主要发生在重茬田 ,中棚冬瓜发病主要在5~6月份 ,此时正值冬瓜膨大期 ,症状为瓜藤茎基部纵裂 ,始发病时叶片中午萎蔫 ,早晚恢复 ,叶色变淡 ,后植株萎蔫 ,最后植株枯死。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12.5%治萎…  相似文献   

18.
<正>冬瓜属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品种。冬瓜含维生素C较多,其味甘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能有效帮助人体消除过剩的脂肪,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冬瓜栽培技术简单、管理粗放、产量高、耐储运、适应性强,特别适于武汉市远城区发展种植。1茬口安排早春大棚冬瓜2月上旬定植,6月初开始采收,6月底采收完毕。延秋冬瓜7月底定植,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冬瓜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瓜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产量高,耐贮存,在医学上有消暑散热的功效,是盛暑季节广大城乡人民喜爱食用的蔬菜,又是调节夏秋蔬菜淡季的重要品种。但在不少地区,由于不了解或不熟悉冬瓜的优良栽培技术,加上疫病、枯萎病和棕榈蓟马等病虫害较严重,冬瓜产量不高不稳,往往造成市场供  相似文献   

20.
<正>三水是广东种植黑皮冬瓜较早、种植质量较高的地区,目前春茬种植面积约2 600hm2(3.9万亩),每667 m2收入1.5万元以上。"三水黑皮冬瓜"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品种外,其栽培技术也有独到之处。黑皮冬瓜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传统蔬菜品种,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当时的三水县供销社引进广东东莞冬瓜与三水原产黑皮冬瓜杂交,经过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