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2010年GPS定位测土试验结果,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了农场尺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 H与有效硫等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进行了上述指标的地理制图,旨在阐明研究区复兴圩农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农场实行作物精确施肥策略、提升作物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宏橡胶林的78份土壤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橡胶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宏橡胶林土壤pH均值为4.83;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和碱解氮养分较丰富,变异系数在16.53%~46.90%之间,呈中等变异性;但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普遍低,处于缺磷状态。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橡胶林土壤IFI值范围10.81~25.29,均值为17.24,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83.34%。采样区域肥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盈江农场>瑞丽农场>畹町农场>遮放农场。综上,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良好,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3.
刺激割制下橡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3年8~9月在西双版纳胶园采集土壤样品218份,橡胶树叶片样本107份,调查了刺激割胶制度实施5 a后的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胶树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激割制实行5 a后西双版纳胶园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叶片氮含量下降外,总体来说其他养分状况均有所改善.胶园养分状况的好转与刺激割制推行过程中各农场采用营养诊断施肥等措施有关.缺氮是西双版纳垦区胶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该区胶树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建议增施氮肥;但也有个别农场缺磷(东风农场)、缺镁(景洪农场)的现象.胶树产量与叶片N含量、胶园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成正相关,与叶片K,Ca,Mg,P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贵明 《中国麻业》1989,(2):F003-F003
剑嘛H.11648叶片含钙量很高,施用石灰能提高剑麻产量,增加叶片含纤维率。我们试验证明每株剑麻施石灰0.5公斤为宜,还可以根据产量指标、土壤等作理论计算说明。国营旺茂农场位于广西东南部,气候条件较适宜剑麻生长。本场的土壤为砾质红壤土。1980年土壤普查测定结果,土壤pH为4.5,碱解氮为25ppm,速效磷为1  相似文献   

5.
磷肥在水稻上的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弶港农场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2012年在水稻上采用不同用量的磷肥进行试验,探讨其增产效果,寻找最佳的施肥方法。1材料与方法1.1基本概况试验地在弶港农场农科所试验田内,前茬为大麦田,土壤为砂性潮盐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中等,有机质含量18.8 g/kg,速效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从1982年起,在喀斯科林斯克试验农场肥料定位试验基地(1978年设置)研究了灌溉条件下连作粒用玉米的早期营养诊断。研究试材为当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南—ЗТВ。土壤是碳酸盐浅色栗钙中壤土。试验地0~20厘米土层的腐殖质含量为2.3%,每公斤土壤含水解氮87.2毫克,有效磷15.7毫克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质地均匀程度和土壤肥力等,是重要的土壤物理特征之一。运用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剖面各层(共计105个土壤样品)的分形维数D值。结果表明,分形维数D值介于2.636 2~2.885 0之间,分形维数与0.002 mm的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002~0.05 mm的粉砂和0.05~2.00 mm的砂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林型的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不同,10龄和22龄橡胶林土壤粒径分布曲线的波动性较32龄橡胶林的小,各层颗粒之间的差异性较32龄的大;分形维数和土壤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全钾含量和自然含水率都在p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粉砂体积百分含量除与上述土壤基本性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还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呈显著负相关,而分形维数和土壤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郑华  韦云东  李军  盘欢  文峰  雷开文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0):1893-1900
本文利用田间试验技术,研究缓释氮肥和 AM 菌剂对木薯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缓释氮肥 抑制了 30 d 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基施缓释氮肥+AM 菌剂和基施尿素在 63 d 释放出了最高的硝态氮。 土壤硝态氮表现出了先升高再降低后平稳的季节变化,且施肥使其在土壤中出现最高值的时间从对照的 30 d 增加到 63 d。土壤速效氮和部分处理的土壤硝态氮与采样时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显著拟合。土壤速效氮与硝态氮呈极 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9.
<正> 为探讨农村种植业结构改革的新路子,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8月在浙江省德清县干山乡和嘉兴市农业学校农场进行了以马铃薯作为早稻前作与以大小麦作为早稻前作(对照)的大区对比研究。供试土壤按中国制均为粉土,俗称青紫泥。德清干山和嘉兴农校试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19%和4.73%,全氮含量分别为0.198%和0.289%。  相似文献   

10.
盘锦地区耕地土壤养分情况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开始,盘山县在耕地土壤上采集了578份监测土样,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pH值等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在1982年~2001年的20年间,全县耕地土壤的全氮、速效磷含量水平有所提高,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鹿苑黄茶加工中分别进行 15min ,6h ,9h ,12h闷堆与不闷堆处理的比较 ,分析其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 ,闷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加剧 ;氨基酸总量在闷堆前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闷堆 9h后茶多酚和氨基酸均有显著下降 ,并有少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 ;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相同条件下 ,闷堆时间是黄茶滋味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黄茶浓醇鲜爽滋味主要是闷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协调变化所致。黄茶闷堆时间以 6~ 8h为宜。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花生开花结荚习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本试验设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超过一定密度时密度越大,单株花量、果针数、荚果数和饱果数越少,开花天数缩短,但合理密植却有利于单位面积内的开花数、成针数、荚果数、饱果数及果重的增加,有利于有效花率、成针率、成果率、饱果率和出仁率的提高,这是合理密植增产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19.8cm×16.5cm,即每亩种植2.4万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茶黄素类对环氧合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来考察茶黄素类(TFs)及茶黄素(TF)和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3`-G)单体对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影响,结果发现TFs对COX的两种异构酶(COX-1、COX-2)的影响均不显著,但TF和TF-3`-G单体对COX-2的抑制明显,对COX-1没有影响,证明上述单体具有特异性抑制COX-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辐照对绿茶卫生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卫生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应用辐照技术,探索一套快速降解茶叶中农药残留、杀灭有害微生物,从而获得提高茶叶卫生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适当深耕、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坐水播种等农业措施,均能提高盐碱地甜菜的保苗率,秋耕深度以40cm为好;纸筒育苗移栽或“切块”移栽均能达到抗耐盐目的,以4叶期或6叶期移栽为好。地膜覆盖较非盐碱地露地栽培块根产量平均增产112%。盐碱地坐水播种可提高幼苗耐盐能力,一般应灌水两次。  相似文献   

18.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托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40个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土地托管对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的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介于0.28~0.98,平均技术效率为0.91。参加土地托管玉米种植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未参加土地托管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玉米种植户户主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家庭从事农业人口数、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否获得政府支持对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进行苎麻酶法脱胶,分别进行每种酶的单一酶脱胶和3种酶联合脱胶实验,研究这3种酶对脱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