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畜禽粪污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沼液处理困难,利用沼液对农作物秸秆类原料进行预处理,可为沼液资源化再利用提供新途径。为了筛选出适合秸秆厌氧消化的鸡粪沼液预处理参数,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不同添加量鸡粪沼液对玉米秸秆进行不同时间的预处理,分析鸡粪沼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甲烷产量、消化时间及消化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添加量为70%、预处理时间为7 d时,甲烷累积产量为6 141 mL,较未处理组提高32.41%;甲烷累积产量达到80%时的时间(T_(80))缩短了37.5%;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量达到228.73 mL/g,比未处理组提高26.14%;沼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氨氮浓度和碱度适中,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良好。说明鸡粪沼液作为秸秆预处理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辉  王燕  廖新俤  吴银宝 《养猪》2014,(1):73-77
选取猪场常用的3种消毒剂戊二醛、百毒杀和优氯净,通过模拟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其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毒杀和优氯净显著抑制系统产甲烷量;百毒杀和优氯净的高浓度使用还能显著影响总产气量;而戊二醛的使用均未显著影响厌氧消化系统的总产气量和甲烷总产量。3种消毒剂均未影响厌氧消化系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pH的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百毒杀和优氯净的使用影响了厌氧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而戊二醛的加入未对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生产上应采取措施防范消毒剂百毒杀和优氯净使用过程对废弃物后续处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接种物和接种量对厌氧发酵影响很大,尤其是干发酵。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牛粪的厌氧干发酵为例,在自行设计的反应器上,以产气量为主要指标,考察接种量对干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加大,总产气量也在增大,其值分别为:11587mL、11916mL、13060mL、14122mL;但是COD的转化率则相反,分别为:0.544L.g-1COD、0.502L.g-1COD、0.488L.g-1COD、0.509L.g-1COD;TS、VS去处率分别为:21.32%、24.16%、20.99%、19.57%和28.99%、31.1%、30.15%、27.64%。  相似文献   

4.
接种量对牛粪厌氧干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接种物和接种量对厌氧发酵影响很大,尤其是干发酵.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牛粪的厌氧干发酵为例,在自行设计的反应器上,以产气量为主要指标,考察接种量对干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加大,总产气量也在增大,其值分别为:11587mL、11916mL、13060mL、14122mL;但是COD的转化率则相反,分别为:0.544L*g-1COD、0.502L*g-1COD、0.488L*g-1COD、0.509L*g-1COD;TS、VS去处率分别为:21.32%、24.16%、20.99%、19.57%和28.99%、31.1%、30.15%、27.64%.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平未酯化月桂酸对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精粗比不同(3∶7和4∶6)的两种日粮类型分别用0%、3%、6%和9%(占基础日粮比例)的未酯化月桂酸(C12∶0)取代日粮精料作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24、36、48、60和72 h,9%的C12∶0取代水平与不添加脂肪酸的对照相比可抑制总产气量的18.8%(P<0.01),且不受日粮类型的影响(P>0.05),发酵结束时(72 h),对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及干物质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6%的取代水平可从48 h到72 h显著抑制两种日粮类型总产气量的13.2%;3%的取代水平始终不能显著抑制总产气量(P>0.05)。粗型料(精粗比3∶7)中添加9%的C12∶0对总产气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比对照减少22.2%(60 h,P<0.01)。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猪粪为饵料,以蚯蚓的总生物量为衡量指标;以牛粪为饵料,以蚯蚓的总产茧量为衡量指标。选择温度、湿度、接种密度、C/N比为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试验L9(34),分别对猪粪条件下蚯蚓的总生物量和牛粪条件下蚯蚓的总产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猪粪为饵料时,温度为20℃,接种密度为12条/90g干饵料,湿度为70%,C/N比为14.2,蚯蚓的总生物量最高,极差分析表明,接种密度的影响较大;以牛粪为饵料时,温度为25℃,接种密度为12条/90g干饵料,湿度为65%,C/N比为19.4,蚯蚓的总产茧量最大,极差分析表明,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5):42-47
试验以长白山地区6、7、8月及9月月初的紫穗槐作为试验样品,选取3头体况良好且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pH值、氨态氮(NH_3-N)含量、总产气量、总甲烷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检测,探讨不同月份紫穗槐作为可直接饲喂的新型饲料资源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月份的紫穗槐在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且随着发酵时间的椎移呈下降趋势。发酵72 h后,7月紫穗槐体外瘤胃液中NH_3-N浓度、总产气量及产甲烷量显著低于8、9月份且显著高于6月份(P<0.05);6、7月紫穗槐组的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8、9月紫穗槐组(P<0.05)。鉴于紫穗槐的收割时期对牧草收割量及对延边黄牛适口性的影响,综上所述,紫穗槐在7月收割时可使其发挥较高的利用价值,相比于其他月份可适当提高VFA浓度、丙酸浓度以及NH_3-N浓度,优化瘤胃发酵环境,并有效降低甲烷的排放,同时减少能量损失,进而增加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正>沼气发酵时沼气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分三个阶段: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1]。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内在和外在的关联。不过处在连锁末端的甲烷菌对整个厌氧处理微生物生态系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甲烷菌的活性受温度、pH值、有毒物质、以及C、N、P比值、无机元素等的影响[2]。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能模拟肉仔鸡消化和吸收养分的两步法体外消化模型。通过测定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确定该模型胃和小肠消化阶段最适pH值、蛋白酶添加量、消化时间等消化参数,以及该模型最适宜的透析液体积。结果显示,在胃消化阶段,当pH为3时,IVDMD可达最大值23.38%,与pH2.5、pH3.5的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当胃蛋白酶浓度升高到70mg/mL时,IVDMD最大值为22.95%;当消化时间为75min时,IVDMD达最大值23.08%。在小肠消化阶段,所选取的三个pH值参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pH值为6.3时,IVDMD降解率最大;当胰酶添加量为50mg时,IVDMD降解率达到48.16%,极显著高于添加量为30mg的试验组(P<0.01),但与添加量为40mg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消化时间达到200min时,IVDMD降解率达到51.11%,与反应时间120min和160min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当透析液体积达到400mL时,干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P<0.01)。结果表明,肉仔鸡两步法体外消化最佳参数为:胃阶段pH值3.0,胃蛋白酶浓度70mg/mL,反应时间75min;小肠消化阶段pH值6.3,胰酶添加量50mg,反应时间200min;最佳透析液体积为400mL。  相似文献   

10.
研究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过程的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的优化条件,为猪粪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试验选择环境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作为三因子,每因子设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温度对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有显著影响,温度能影响物料水解过程,从而影响发酵液的pH值和氨氮值,二者关系到产气过程。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优选组合是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100g,20d累积产气量达8899mL;TS降解率最好的组合为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80g,降解率达85.54%。  相似文献   

11.
猪粪厌氧发酵产气的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过程的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的优化条件,为猪粪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试验选择环境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作为三因子,每因子设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温度对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有显著影响,温度能影响物料水解过程,从而影响发酵液的pH值和氨氮值,二者关系到产气过程。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优选组合是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100g,20d累积产气量达8899mL;TS降解率最好的组合为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80g,降解率达85.54%。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3个不同水平的VA(分别为8.3×10-2mg/mL(A组)、2.5×10-1mg/mL(B组)和4.17×10-1mg/mL(C组))对瘤胃pH、氨氮(NH3-N)、尿素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VA在瘤胃中的消失情况。结果表明,随着VA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pH呈上升趋势,NH3-N和VFA的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C组培养液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高于A、B两组(P<0.01)。在高产奶牛的TMR日粮条件下,培养液VA浓度随着V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VA水平下,培养液中VA浓度的峰值均出现在培养8 h后。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作为发酵底物,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体内试验筛选适宜的单宁酸浓度,为富含单宁的粗饲料资源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及减少反刍动物养殖过程种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开展研究,发酵底物为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设置底物的精粗比为3∶7。根据单宁酸添加量分为6组,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3.0%,发酵时间设置为3、6、12和24 h,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培养时间pH、氨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显示,培养至3 h时,1.0%和2.0%单宁酸添加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pH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单宁酸添加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和24 h时,各处理组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 h时,2.0%单宁酸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24 h时,1.0%、1.5%和3.0%单宁酸添加组的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单宁酸添加组4个时间点丙酸、丁酸、总VFA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12、24 h时,各处理组总产气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至12 h时,2.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培养至24 h时,2.0%和3.0%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单宁酸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抑制VFA的产量,添加1.5%、2.0%的单宁酸能够显著降低瘤胃发酵甲烷产量,添加单宁酸的处理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崂山奶山羊瘤胃真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测定,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的最佳发酵条件(N源、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发酵温度),并按筛选出的发酵条件对玉米秸秆、花生蔓、地瓜蔓和麸皮不同发酵底物的产酶活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力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5mL,发酵起始pH值为5,发酵温度35℃,产酶最高的发酵底物为秸秆。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15mL,发酵起始pH值为7,发酵温度39℃。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猪粪常温厌氧消化过程的有机物迁移转化特征,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生物发酵罐对猪粪进行常温(18~28℃)厌氧消化处理,对消化液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分析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对猪粪原料和消化液残留固体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厌氧消化条件下,猪粪样品的累积产甲烷量为151.12 mL/gVS,日甲烷最高产量为3.75 mL/gVS;消化液中有机物浓度降低,但胡敏素、酪氨酸含量升高;原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断被分解,木质素则在消化液中沉积下来,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黄芪,研究发酵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A)、菌种接种量(B)、发酵温度(C)和初始培养基pH值(D)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以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依据F值水平将各因子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按主次顺序排列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初始培养基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A3B3C3D1,即在初始培养基pH为6.2,菌种接种量10%和发酵温度40℃的条件下发酵时间6d,黄芪多糖的含量可高达111.4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提高了51.5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黄芪提高了黄芪多糖的含量,这为提高黄芪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作为发酵底物,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体内试验筛选适宜的单宁酸浓度,为富含单宁的粗饲料资源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及减少反刍动物养殖过程种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开展研究,发酵底物为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设置底物的精粗比为3∶7。根据单宁酸添加量分为6组,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3.0%,发酵时间设置为3、6、12和24 h,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培养时间pH、氨氮(NH_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显示,培养至3 h时,1.0%和2.0%单宁酸添加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pH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单宁酸添加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和24 h时,各处理组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 h时,2.0%单宁酸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24 h时,1.0%、1.5%和3.0%单宁酸添加组的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单宁酸添加组4个时间点丙酸、丁酸、总VFA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12、24 h时,各处理组总产气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至12 h时,2.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培养至24 h时,2.0%和3.0%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单宁酸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的NH_3-N浓度,抑制VFA的产量,添加1.5%、2.0%的单宁酸能够显著降低瘤胃发酵甲烷产量,添加单宁酸的处理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刘金萍  王士长 《饲料工业》2006,27(16):34-36
采用正交试验L1(645)筛选出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的最佳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和湿度。试验结果显示,5因素对乳酸产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接种量>温度>湿度>时间>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108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  相似文献   

19.
在精粗比为3∶7的滩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益生酵母(0,0.1%,0.3%,0.5%和0.7%)进行了体外批次培养,并应用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pH、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行评定。单项组合效应值评定结果表明:NDF含量以添加量为0.1%组高于其他添加组,NH3-N浓度以0.3%组较高,BCP浓度以0.1%和0.3%组较高,pH以0.3%和0.5%组较高,产气量和总VFA浓度均以0.3%和0.7%组较高。多项指标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精粗比为3∶7的日粮条件下,益生酵母在滩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20.
王婷婷  唐鑫  孙英 《中国乳业》2021,(11):92-99
厌氧消化是实现奶牛场养殖废水资源化、无害化的常见处理方法,而传统厌氧消化的水解效率低,是影响厌氧消化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投加适量过二硫酸盐(Perdisulfate, PDS)能够有效提升奶牛养殖废水产甲烷效果与沼液的植物可利用性。在PDS投加量3.4 g/L时,产甲烷量提升最为明显,相较于未投加PDS的对照处理组,甲烷产量提升了130.00%。进一步对PDS提升厌氧消化产甲烷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S投加能有效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产量,其中乙酸产量的提高有利于乙酸型产甲烷过程。对试验样品的高通量测序证实了PDS处理提高了乙酸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PDS促进乙酸型产甲烷过程是提高甲烷产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