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a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实期田间穗部冠层小气候是水稻生长发育最直接的微环境因子,水分和氮肥运筹通过影响水稻群体构建进而影响水稻田间冠层小气候,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结实期冠层小气候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以丰富和完善直播稻水氮管理技术.[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试材,通过淹灌(W1)、干湿交替(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及底肥:蘖...  相似文献   

3.
应用Richards方程对散穗型和紧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研究两种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散穗型品种和紧穗型品种强、弱势粒在籽粒充实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散穗型品种整体灌浆速率、弱势粒灌浆效率均明显高于紧穗型品种。对两种穗型品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伤流强度两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散穗型品种虽然低于紧穗型品种,但其下降幅度亦低于紧穗型品种。总之,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叶绿素含量和根系伤流强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减缓施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海南水稻氮肥运筹达到提高产量、减少施肥对环境污染的目的,以籼型杂交稻特优669为材料,研究减少水稻前期氮肥施用量并延缓氮肥施用时期(减缓施肥)与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缓施肥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蘖数少、植株矮小、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少,在结实期叶面积减少缓慢、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较高;减缓施肥在减少氮、磷、钾肥施用量的条件下,通过较高成穗率弥补前期分蘖数少,以较高成穗率和高结实率获得了比习惯施肥略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Richards方程对弯穗型和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研究两种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弯穗型品种和半直立穗型品种强、弱势粒在籽粒充实程度上有较大差异。半直立穗型品种整体灌浆速率、弱势粒灌浆效率均明显高于弯穗型品种。对两种穗型品种抽穗后籽粒、地上部单茎干重和源库增量比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有很好的光合能力,生长期长、不早衰,其光合作用更加切合籽粒灌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大穗型水稻存在严重的结实率较低和不稳定的问题,从水稻穗部结构探讨大穗型水稻品种结实差异,有利于揭示大穗型水稻结实障碍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大穗型品种及部分已稳定遗传的大穗型材料共32份,调查其在大田条件下的穗部结构、结实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穗籼型或籼-籼(粳)组合水稻的结实率总体上主要取决于其2次枝梗的结实率.根据各品种1次枝梗数与2次枝梗数的比值(BI)和结实率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3类:第Ⅰ类BI=0.18~0.40,结实率≧85%,可定义为2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Ⅱ类BI=0.18~0.36,结实率≦83%,定义为2次枝梗低结实率型;第Ⅲ类仅有BL006,BI=1.15,结实率为92%,定义为1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Ⅰ类和第Ⅲ类在结实性能上具有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水稻籽粒灌浆期同化物供应不足会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分,从而影响产量,这种现象在大穗型、高库容的现代超级稻品种中尤为明显,直接限制了超级稻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灌浆期水稻同化物的供给主要来源于花前同化物的积累与花后同化物的合成,它们均依赖于冠层群体光合能力。因此,加强相关过程的生理生态研究对揭示制约现代超级稻产量潜力的关键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综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叶片光合生理、冠层光氮匹配和根-冠水分平衡等方面,对提高现代超级稻产量潜力的栽培生理途径进行了探讨。同时,作者总结了模型分析在综合栽培生理认识、发现超级稻产量潜力限制性因子及其生理机制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阐明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籽粒灌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盆钵试验,大田育秧移栽后设置3种氮肥水平,即0 N(不施氮)、MN(2 g N/盆)、HN(4 g N/盆);抽穗至成熟期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CI(保持水层灌溉)、WMD(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15 k Pa时复水)、WSD(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30 k Pa时复水)。【结果】在CI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MN水平最高;WM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水平最高,但与MN下差异不显著,WS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最高;而在籽粒灌浆上,两个品种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各个水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良好水势条件CI和轻度水分胁迫WMD下,分别在0 N和MN水平下表现较优;但在重度水分胁迫WSD下,0N水平表现最低,HN最高,但与MN差异不显著。以上都表明产量与弱势粒的灌浆在水氮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品种间,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弱势粒灌浆速率及粒重都低于中穗型常规粳稻淮稻5号,其产量优势主要源自较高的每穗粒数。最后,WMD+MN处理下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较少的施氮量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节水节氮增产的效果,其次也增加了根系生理活性和叶片光合性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转运率,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加强了物质运转,促进了灌浆中后期弱势粒籽粒的充实,最终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成为本研究最佳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9.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 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 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 d,25 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用量水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基础地力和前后氮肥运筹比例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施用氮肥,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施氮肥增产效果主要是由于促进了分蘖发生,增加了有效穗数。适量的增施氮肥可增加穗粒数,但随着施氮量的加大,因穗数过多,穗型偏小,穗粒数呈下降的趋势。结实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低氮肥的情况下,水稻的粒重较高,氮肥用量达一定水平后,施氮量对粒重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结实期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种植于土培池,于始穗期进行0N(0 g/m2)、NN(中氮,4.5 g/m2 )和HN(高氮,9.0 g/m2)3种施氮量处理,于抽穗后7 d至成熟期设置了WW(保持浅水层)、MD(轻度落干,土壤水势保持-25 kPa)和SD(重度落干,土壤水势保持-50 kPa)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交互影响。在各施氮水平下,产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以MD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以MD处理最低。在0N下,SD处理降低了产量、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在MN或HN下,SD处理的产量、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与WW的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优于WW。说明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结实期土壤水势为-25 kPa、粒肥的施氮量为45 kg/hm2,稻米的品质较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产量及米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和氮肥运筹对结实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均有效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以及稻谷产量,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稻米胶稠度,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且高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优于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同时,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均以m基肥∶m蘖肥∶m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模式最优,均能有效调节水稻灌浆结实期叶片SPAD值,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稻谷产量;但稻米品质方面,高土壤肥力以m基肥∶m蘖肥∶m穗肥为5∶3∶2时最佳;而低土壤肥力可适当提高氮肥后移比例,以m基肥∶m蘖肥∶m穗肥=3∶3∶4最佳。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灌浆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出糙率、整精米率以及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47*~0.90**);与垩百度、垩白粒率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而高土壤肥力下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分别与齐穗后19~27d剑叶SPAD值,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齐穗后13~19d剑叶SPAD值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太湖地区优良食味高产软米粳稻品种特征.[方法]收集适合太湖地区种植的软米粳稻品种,根据软米粳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和食味品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了不同熟期不同产量与食味品质类型的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高产类型软米粳稻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中产类型.与味中类型相比,味优类型软米粳稻穗数、每穗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与水氮配施的理论与技术,探讨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油菜秸秆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裂区为淹水灌溉和控制性交替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裂裂区为4种施氮量,分析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模式下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互作效应显著;且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秸秆堆腐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调控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提高了4.71%~6.50%,群体干物质显著增加了9.22%~13.30%;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9%~9.8%和1.5%~5.2%,从而使产量提高了9.5%~13.4%。控制性交替灌溉相对于淹灌能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减缓拔节至齐穗期叶面积衰减,加快结实期群体生长率,利于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从三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来看,秸秆堆腐还田处理下,控制性交替灌溉与施氮量150 kg/hm^2,可有效提高齐穂期高效叶面积指数(4.80~5.32),具有较高的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6.94~7.36t/hm^2),显著提高了有效穗(181.6万~220.9万/hm^2)及每穗粒数(180~200粒),从而显著提高产量达到10328.1~12464.1 kg/hm^2,为本研究节水减氮增效最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重穗型杂交稻D优527的栽培生理特点及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重穗型杂交稻D优527与中等穗型的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R527的栽培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重穗型杂交稻D优527秆硬抗倒、穗大粒多、库容量大,单穗重大,产量高,且具很高的增产潜力。其茎鞘物质在齐穗后向穗部的转运量大、转运率和转换率高,但后期光合生产量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库虽大但由于源的相对不足而使库的充实度偏低。因此,增强后期光合生产力以增加源的供应是提高其籽粒充实度,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关键。D优527已具备高质量群体结构特征,对进一步发挥其高质量群体优势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计3个断水时间(齐穗后29、34、39 d)、3个收割日期(齐穗后45、50、55 d),共设置9个处理。结果表明,南粳9108齐穗后39 d左右断水,55 d开始收割,可以保证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说明断水期提前,前期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灌浆,但最终的收获产量降低;断水过早会造成水稻糙米率降低,而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收割日期对糙米率无明显影响。收割日期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影响显著,收割过早,垩白粒率、垩白度高,外观品质差。  相似文献   

18.
施用海藻酸复合肥料的双季稻产量和氮磷肥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大田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普通复合肥、海藻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和80%海藻复合肥,研究海藻复合肥减施条件下对双季稻产量、肥效、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残留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晚稻海藻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有效穗增加14.5%,早稻稻谷增产7.6%,晚稻增产5.1%,均达显著水平;而80%海藻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无差异。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与常量施肥相比,减量施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1~8.5 kg/kg和15.2~21.4 kg/kg,氮和磷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3~19.7和12.0~19.8个百分点,均以80%海藻复合肥处理最高。减量施肥显著降低20~40 cm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海藻复合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80%海藻复合肥>海藻复合肥>普通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CK。在华南双季稻种植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海藻复合肥减肥20%具有较好的稳产效应,但是周年氮磷养分平衡表现为亏缺,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目标产量制订减肥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优质早籼水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优质早籼水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程度及其对产量的通径作用,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其他8个调查性状间除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每穗粒数,穗长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每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和每株穗数。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明显地受到环境的影响。穗长和着粒密度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为效大的负值,但通过每穗粒数而对产量产生强大的间接正效应。在优质早籼  相似文献   

20.
以中稻品种天优3301为材料,设置施用氮肥4种不同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处理,研究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中稻天优3301产量影响较大。在施纯N11kg/667m2中等肥力条件下,最优施用方式是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