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内养鳖规模迅速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鳖种交流日益频繁,鳖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暴发程度越来越严重,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鳖病研究工作滞后,当鳖病发生后常常束手无策。因此,对于鳖病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减少或者避免盥病发生,保证鳖健康生长。1选择优质鳖鳖病的发生发展与消亡是由病原体、环境条件、鳖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鳖的抵抗力起着主导作用,而抵抗力强弱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优质鳖是预防鳖病的首要环节。体质好的鳖外形完整,个…  相似文献   

2.
潘宪章 《内陆水产》1996,21(6):27-27
鳜鱼的人工养殖6常见病害的防治以前,鳜鱼一般系大水面自然增长,天然捕捞,很少发生疾病,即使有病害发生,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养殖鳜鱼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高密度的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鳜鱼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3.
张伟 《齐鲁渔业》2014,(4):41-43
鳜,又名翘嘴鳜、季花鱼、桂鱼等,属鲈形目、脂科、鳜属,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随着鳜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病害发生也日益加剧,危害性不断增加,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鳜养殖疾病的防治必须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笔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一些鳜养殖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供各位同仁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1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相对比较低,对虾、罗非鱼和鳜鱼的病害仍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有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水霉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白斑病、红体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鳖、南美白对虾共4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鳜鱼车轮虫病发病率达到70%、指环虫病死亡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5.
三、池塘底质修复与水质调控技术要养好鳜鱼,须创造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一个较高水平,使池塘生态环境处在相对平衡状态,减少因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变给鳜鱼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防止鳜鱼病害的发生。(一)"配方制"鳜鱼池塘底质修复与水质调控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3.应用示例 珠江所曾对广东省不同养殖区的74口发病鳜鱼池塘进行调查,发现气候变化(降水、降温)对养殖鳜鱼池塘水生态因子有明显影响,降水、降温会引起浮游生物种群的改变,进而溶氧变化,最终影响鱼的健康。将74口发病池塘水质按优劣程度、病害按严重程度分级,发现鳜鱼病害发生与浮游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图3),池塘水体浮游生物多样性越低,  相似文献   

7.
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是养殖水体最为关键的水质指标,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养殖水体的好坏。若含量超标,会造成鱼体皮肤、黏膜损伤,鱼的抗病能力下降,进而病害发生,甚至造成大规模的死亡。鱼的病害防治通常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措施,在防的措施上采取水体泼洒消毒剂、投喂药饵等方式,笔者认为这是鱼病防治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做好春夏季鲩鱼(草鱼)的病害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一年中鲩鱼是否发病,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鲩鱼的发病离不开"三大"要素:一是鱼体本身的抵抗力;二是环境条件,鱼生活在水体、水质条件是鱼发病的一项重要原因;三是能够使鱼致病的病原(病因).要防治鱼病的发生,必须提倡"防重于治",把防病工作贯穿于养鱼的整个过程,如果当病害发生时才考虑用什么药,用什么方法来阻止病害的发生,一切都晚了.而且,鲩鱼的价格较低而药物较贵,损失是很难挽回的.因此,鲩鱼的病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9.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属鲈形目、鳍科。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海外被誉为“淡水石斑”,发展鳜鱼养殖前景广阔。随着鳜鱼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鳜鱼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水波 《齐鲁渔业》2011,(10):32-33
近几年,牙鲆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疾病发生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病则会迅速蔓延,因此,养殖牙鲆的病害防治应该加强科学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现将牙鲆常见疾病的主要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鳜鱼养殖的常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鳜鱼终生都是以活鱼虾为食 ,因此常见鱼类的各种病害都有可能在鳜鱼身上发现。人工养殖鳜鱼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藻类等生物致病因子和环境恶化等非生物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病害。鳜鱼病害的防治与其它养殖鱼类一样 ,主要是以防为主 ,而相对于其它鱼类而言 ,鳜鱼是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品种 ,且发病的死亡率很高。1 车轮虫病病状 :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丝、鳍条和体表上 ,破坏鳃组织 ,使鳃丝失血肿胀 ,数量多时 ,鱼体烦躁不安 ,影响食欲 ,粘液增多 ,游泳失去平衡。时间长了易并发感染细菌病。此病鳜鱼终生都会发生 ,尤以苗种培育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都区鳜鱼养殖发展较快,而鳜鱼苗种主要来自于南方地区,由于受南方气候、水温和长途运输、苗种病害的影响,调回的鳜鱼苗培养成大规格鱼种成活率不高,鱼种在养殖商品鳜鱼过程中病害发生率较高,导致主养鳜鱼池塘效益降低,甚至亏本。为探索鳜鱼在本地自繁自育技术,提高鳜鱼苗培育大规格鱼种成活率,增强养殖鳜鱼自身抗病力,2014-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小龙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这对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稍有不慎即可造成疾病的发生和蔓延,轻则影响小龙虾的摄食、生长放缓,重则导致大量死亡。因此,养虾者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严格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现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病害多发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鳜鱼养殖业的发展。广东清远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刖(以下简称宇顺渔业)总经理刘灿洪认为,造成这种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鳜鱼种质出现了问题。“鳜鱼养殖了这么多年,近亲繁育十分严重和普遍,现在是时候需要更新改良了。”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作为一项新的混套养模式,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减少鳜鱼病害发生、降低鳜鱼的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目前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对鳜鱼池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尚未有过科学评估。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对鳜鱼塘水质、底质的影响,为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扩大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鳜鱼病害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鳜鱼主要以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性病害为主,偶有发生细菌性烂鳃症的报道。但这些病害通过常规抗细菌或杀虫药物可以得到有效治疗。1993年以来鳜鱼病害已经逐渐转变为寄生虫、细菌、病毒的或其他为不明原因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暴发性死亡病害,并大都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无法及时防治特点。1993年7月至8月广东中山和新会鳜鱼开始出现急性死亡,1994年9月中山市陆续流行蔓延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7~9月份是鳜鱼发病高峰期,从开始发病至大量死亡仅1星期,死亡数量由每天数尾增加到每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区正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但是部分养殖户由于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往往事与愿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名优水产品养殖防病用药极限浓度,仅供参考。一、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福美砷、氯化铜等较敏感。前三种药物0.2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鳜鱼不同程度的死亡;1.5毫克/升以上的福美砷,0.7毫克/升以上(pH<7)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二、乌鳢药物极限量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  相似文献   

18.
四、病害防治斑点叉尾的病害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往往由于鱼种种质退化,鱼体抗病能力减弱;饲养管理不当,造成池底污泥过多,水体环境变差;饲  相似文献   

19.
鳜鱼病害的综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人 《科学养鱼》2001,(12):43-43
一、严把种苗关选择优质苗种是预防鳜鱼病害的首要环节。要坚持自繁自育的路子,在繁殖时每隔2年要更换一次亲鱼。亲鱼的选择最好一半是自育的,一半是外面购进的健康亲鱼,避免近亲交配。外购苗种时,运苗前一定要搞好暂养;运输时要轻拿轻放,以避免人为造成机械性伤害而感染病害。二、抓好环境关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鳜鱼的成活和生长。鳜鱼喜瘦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最好是长流水、微流水。如果是静水池,就必须常换水,夏季2~3天换1次,每次换掉1/2左右,春、秋季1周1次,保持池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20.
鳜鱼,俗称桂花鱼,桂花鲈。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润美,极具营养价值及药用功能而闻名于世。在广东,鳜鱼被列为“西江四大名鱼”之一,深受人们喜爱,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又是出口的名贵水产品。1995年广东省鳜鱼养殖面积4800公顷,产量为2.4万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近几年来由于病害流行,生产受到影响,但由于其销售量大,价格高,仍是广大养鱼专业户的首选对象。1998—2000年,笔者对鳜鱼养殖的病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是通过采取生物防病、综合防治、中草药防治综合措施,使鳜鱼养殖成活率达87%以上。现就有关疾病防治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