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点、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和作物需水特征,以集雨保墒为核心,把雨水和灌溉有机结合,形成工程设施节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管理节水等诸多环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实现"蓄—集—保—节—用"一体化,增强农业抵御干旱能力,实现节水增效的目标。针对不同地区气候和耕地特点,推进农田节水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增实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抗旱保墒、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统一,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适宜葫芦岛市的实际情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及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县采用统一设计多点布置方法研究荞麦机械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荞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比常规露地人工种肥撒播种植平均增产259.4 kg/hm2。相对于人工种肥混合撒播,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科学施肥、节水保墒、节本增产增收、提高水分生产率。机械化手段为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推广灌后覆膜技术 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后覆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是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和适用的先进农业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高度集约化经营的高产栽培模式。具有保墒、保温、保肥、增产、增效、增收和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等功能,在农业用水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增收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把旱作节水灌溉由以抗旱、保苗为主,提高到节水高产、高效的新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宁夏农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对积极应对干旱挑战、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近几年宁夏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重点推广的节水控灌、设施高效节灌、覆膜保墒节水、压砂节水、集雨补灌节水和保护性耕作节水等六大节水技术模式,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后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以建设“三大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带动宁夏现代节水农业全面发展,农作物单产提高15%-30%,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15%,水分生产效率由0.30-0.45提高到0.45以上,补水效益达到10-15元/m^3。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宁夏中南部山区水资源特点,在有水源地区和补充灌溉条件地区,重点集成推广马铃薯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在旱作区推广以覆膜保墒为主的马铃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可有效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降低肥料施用量,保护环境,达到节肥节水、抑制杂草、降低成本的目的,对提高马铃薯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发挥重要作用,在西北旱作农业区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简要介绍了宁夏马铃薯抗旱节水主要技术模式及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免耕栽培是保护性耕作的有效技术之一,地膜玉米后茬免耕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推广的一项集地膜二次利用、节水保墒、秸秆还田等为一体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近年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程度日益加重并逐渐南移,干旱周期缩短,粗放的垦植与经营,使生态及土壤环境逐步恶化,水资源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到农业用水乃至生活用水的供给。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水资源,提高土壤有效的蓄水保墒能力,应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措施。 1.玉米大垅双行节水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免耕种植技术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技术,覆膜夏玉米收获后免耕种植秋玉米是中海拔地区为实现一年两熟而推广的一项集地膜二次利用、节水保墒为一体的节本增效种植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春季干旱少雨,水源匮乏,给早春棉花的适期播种和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选用耐旱品种,探索研究节水、抗旱技术措施,实现棉花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1.
荞麦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县采用统一设计多点布置方法研究荞麦机械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荞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比常规露地人工种肥撒播种植平均增产259.4 kg/hm2。相对于人工种肥混合撒播,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科学施肥、节水保墒、节本增产增收、提高水分生产率。机械化手段为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建平地区大力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面积逐年扩大,逐步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现已全镇达到近3万亩。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2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栽培利于保墒节水、提高地温、省工节肥、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合理的利用时间和空间,可有效的增加膜下滴灌的种植户的收入。下面谈谈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技术要点,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一、选地、选茬  相似文献   

13.
经1989-1992连续三年研究,旱薄地中低产小麦采用“四改一节“配套栽培技术,即改用抗旱耐瘠品种,改进耕作保墒和造墒播种技术,改善肥料结构和运筹方法,改病虫害单一被动防治为主动综合防治,实行节水灌溉,在秋播干旱条件下,能确保适期播种,培肥地力,提高肥效,节约灌溉用水,使大面积小麦节本增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覆膜种植技术,是旱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种植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防除杂草、节本增效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长期采用覆膜种植技术,遗留在土地中不能及时回收的残膜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作物生长,降低了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先进的耕作方式,目前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推广应用。它具有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减少扬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推进农村耕作制度的改革,提高耕地质量,减灾和抗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增产增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在变革传统耕作制度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新路子.文章针对黄陵县2002-2003年示范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及2003-2009年大面积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情况,经过比对和研究,从经济效益、节水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前景、技术模式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吉县芹菜覆膜穴播压砂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覆膜穴播压砂芹菜栽培是指利用地膜覆盖增温保墒节水、压砂增温防板结、精量播种、规格化生产等种植芹菜的综合技术。该技术通过秋季深耕施肥、冬灌、春季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农艺措施来实现芹菜生产的标准化,从而达到芹菜安全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2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利于保墒,提高地温,保证土壤水份的供给。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合理地利用空间和时间,可有效增加膜下滴灌的种植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淄博烟区地势、土壤、降雨等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干旱对山区烤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通过保墒调墒、适期移栽、节水灌溉、以肥调水、科学采烤等措施,减轻干旱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促进山区烟叶提质增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耕作法的蓄水保墒条件下,大量的降水被蒸发,加之自然降水的多变性产生了干旱,引起了生态恶化。农田水资源可利用量应以气象记录的降水量为依据。开发农田蒸发水是解决干旱的有效措施。改革耕作法、恢复地表原貌是西部开发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