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 1 株从海南菌草“绿洲一号”叶片中分离鉴定的内生细菌 HLY3-2 的促生、拮抗 病原真菌等特性,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及植物促生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以海南菌草“绿洲 一号”叶片为材料,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内生细菌 HLY3-2。通过形态学鉴定、16Sr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 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属种。采用平板对峙法并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培养基、促生性能培养基研究其生 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内生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rDNA 序列测定,HLY3-2 被鉴定为苏云金芽孢 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拮抗病原真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 HLY3-2 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Guy11)、香蕉枯萎病菌 4 号(Foctropical race4, Foc4)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率分别为 18.45% 和 30.65%。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不具有利用柠檬酸盐、纤维素与淀粉的能力;在生长过程 中不产生酯类物质,也无法将明胶水解,但其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产生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能力。促生性能分 析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具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降解硅酸盐的能力,不具有产铁载体潜力,但具有很强的产 IAA 能力。【结论】内生细菌 HLY3-2 在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害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甜玉米植株中分离获得90株内生细菌菌株,用平板对峙法获得对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A16。抑菌谱测定表明,A16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A16对甜玉米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显示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苗期盆栽表明,经A16处理过的甜玉米植株的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低46.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A16为枯草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LM培养基、28~32℃、pH6.0、振荡培养36h。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拮抗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研究抑菌作用,探讨发酵条件并进行优化,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对从葡萄健康叶片中分离的内生细菌X1-6-1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初步鉴定X1-6-1为Bacillus velezensis.抑菌试验表明B.velezensis X1-6-1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9.1±0.9)%~(67.3±0.7)%),较广的抗菌谱(对8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该菌株最适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0.0 g/L,牛肉膏10.0g/L,MgCl_(2 ) 5.0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温度25℃,初始pH值7.0,转速210 r/min,最佳装液量110 mL.【结论】葡萄内生细菌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葡萄灰霉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都有显著拮抗作用,为开发生防制剂的候选菌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菠菜上筛选内生细菌,防治菠菜主要病害。[方法]用稀释分离法从菠菜植株内分离内生细菌,培养基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细菌的拮抗作用,并依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使用B iolog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从菠菜植株根分离到具有生防活性的细菌SEB,对菠菜枯萎病菌等5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结论]SEB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对菠菜枯萎病菌抑制率最高,具有开发成微生物制剂,防治园艺作物和农作物病害枯萎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菌草(JUNCAO)是用于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草本植物。以菌草绿洲一号为研究材料,通过植物组织表面消毒、研磨组织、培养基培养等方法分离纯化内生菌,并进一步通过分子手段鉴定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Enterobacter ludwigii;平板对峙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拮抗作用。该菌株具有溶磷性、接触酶反应呈阳性、能使明胶液化、水解淀粉等生物学特性。根据菌株的拮抗特性和其他生物学特性结果可以推测,该菌株可作为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原菌及作为促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辣椒青枯病菌生防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丰富辣椒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为生防制剂的研发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湖南长沙青枯病发病区采集健康的辣椒植株样品,通过平板稀释分离和划线纯化方法获得内生细菌后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拮抗作用测定,筛选出拮抗青枯病菌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然后通过菌体的形态结构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筛选出一株对青枯病菌拮抗作用效果好的内生细菌L009,通过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8%、豆饼粉6%、Na Cl 0.5%、Ca CO30.5%、K2HPO40.08%、p H 7.0、72h、28℃、180 r/min转速。【结论】L009菌株对辣椒青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香蕉内生细菌G9R-3并评价其拮抗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活性,为开发利用该菌株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分子检测鉴定从桂蕉9号健康香蕉植株根部分离的一株香蕉内生细菌G9R-3菌株。分别运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平板对扣法及杯苗灌根接种法,分析菌株G9R-3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活性并综合评价其防效。【结果】菌株G9R-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香蕉枯萎病菌平板菌落的抑制率为83.05%;发酵上清液对Foc4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2.35%;挥发性气体对Foc4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8.64%。对盆栽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结果表明,菌株G9R-3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中接种桂蕉1号的相对防效为65.00%,接种红研2号的相对防效为29.91%,接种万钟4号的相对防效为16.11%,接种桂蕉9号的相对防效为48.83%。【结论】G9R-3是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提高盆栽抗、感病香蕉品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并鉴定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表明:从水稻叶片、稻田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68株细菌,其中26株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8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8个代表性的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了强的拮抗作用.选择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T61,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试验所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对3种主要的水稻真菌病害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稻—油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为了分离筛选出轮作土壤中对立枯丝核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通过对已确定出的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平板培养和拮抗试验。应用平板对峙法将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分离出的菌株接种至含立枯丝核菌的平板中培养筛分拮抗菌株,并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长期水稻—油菜轮作实验田土壤中筛分出77株细菌,试验发现四株分离菌株具有明显拮抗立枯丝核菌的作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拮抗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发现两株拮抗菌株为弯曲芽胞杆菌(Bacillus flexus),另两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研究结果为揭示水稻-油菜轮作下土壤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机制及功能微生物菌株的拮抗效应与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松  张守村  林天兴  龚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12-12713,12729
[目的]以盆栽控病效果良好的一株植物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对铁载体的研究,探索其对棉花枯萎病的拮抗机制。[方法]通过蔗糖-天冬氨酸(Modified Sugar-Aspartic Acid,MSA)平板初步判断菌株是否产铁载体及其荧光特性;根据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测定各菌株在液体MSA培养基内产铁载体活性;不同铁离子浓度下,比较其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该内生细菌在MSA培养基中高产的荧光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初步分析确定该内生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分泌铁载体竞争铁的吸收而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一株拮抗棉花枯萎病菌产铁载体内生细菌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盆栽控病效果良好的一株植物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对铁载体的研究,探索其对棉花枯萎病的拮抗机制。[方法]通过蔗糖-天冬氨酸(Modified Sugar-Aspartic Acid,MSA)平板初步判断菌株是否产铁载体及其荧光特性;根据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测定各菌株在液体MSA培养基内产铁载体活性;不同铁离子浓度下,比较其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该内生细菌在MSA培养基中高产的荧光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初步分析确定该内生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分泌铁载体竞争铁的吸收而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 (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 MgSO4·7H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樱桃流胶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拮抗内生细菌,将樱桃主干树皮、一年生枝条、树叶等樱桃组织经表面消毒后各取5 g置于无菌研钵中研磨,梯度稀释后涂布LB培养基,挑取并纯化内生细菌,然后接种在PDA培养基上与葡萄座腔菌对峙培养,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获得的拮抗内生细菌。结果表明,从樱桃的主干树皮、一年生枝条、叶片分别分离到内生细菌10、5、6株,拮抗菌株4、2、2株,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性;其中C2-1、C2-2、C2-3、C3-6等4株拮抗内生细菌的抑制率在50.0%~66.7%,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8株拮抗内生细菌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均隶属于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芋头干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有效防控芋头干腐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芋头干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范围;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gyrA、rpoB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筛选到1株对芋头干腐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命名为D-1。该菌株对供试的其他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显著的抑菌作用。D-1菌落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表面干燥皱褶、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与对照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的16S rDNA、gyrA和rpoB 3个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B. velezensis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在分别基于16S rDNA、gyrA和rpo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各菌株聚类成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鸦胆子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通过离体和活体组织抑菌试验筛选活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对筛选获得的高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鸦胆子的根、叶、茎和果实部位分别分离得到43、19、15和8株内生细菌,其中分离自根部的YGB-1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香蕉煤纹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80.00%,表现出较好的抗菌特性,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鉴定,确定YGB-1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结论】内生细菌YGB-11菌株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较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香蕉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铬天青(Chromeazurol S,CAS)双层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可分泌铁载体且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对6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经CAS培养基初筛,从土壤中分离获得60株可分泌铁载体的菌株,平板对峙法复筛得到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Gxun-2的抑菌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达74.45%,且对供试的其他6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广谱抗菌性。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进化树分析结果,菌株Gxun-2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盆栽试验显示,菌株Gxun-2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防治效果达84.21%,且对香蕉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香蕉苗鲜重较对照增加32.96%。【结论】菌株Gxun-2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对香蕉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作为研制香蕉枯萎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7.
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地耕层土壤中分离筛选出9株对卵磷脂有不同降解能力的解磷细菌(PSB),测定其在有机磷同体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以D/d>4.5为标准对初筛获得的PSB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高效有机解磷细菌PY3,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28%.对PY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综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PY3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对PY3与供试的8株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PY3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3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株巨菌草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促生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菌草为材料,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划线分离法筛选内生细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筛选具有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的菌株,同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Ashby培养基验证其固氮潜能、CAS方法检测其产生铁载体能力,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优良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巨菌草中筛选出86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YA-6的产IAA能力最高(11.73 mg/L),且具有溶磷、固氮和产铁载体的能力,溶磷量为7.103 mg/L。菌株YA-6菌体杆状,呈革兰氏阴性,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属假单胞菌属,与Pseudomonas hunanensis同源性最高(99.36%)。巨菌草内生菌YA-6具有多种促生特性,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具有较强活性的菌株进行分类地位归属。【结果】从香竹箐栽培古茶树枝叶中共分离纯化出308株内生真菌,归属于61个形态型。病原真菌拮抗试验结果显示:有18株内生真菌对4种以上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50%,分别隶属于2门3纲10目13科14属。有13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75%,有9株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其中,菌株Ct-BC40、Ct-BC72和Ct-LP113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达80%以上,属强拮抗菌株。【结论】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6%以上,且抗菌活性、种属分布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海洋细菌N-LY-1菌株的抑菌、促生作用及其促生机理,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为该菌株进一步开发为农用微生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从江苏连云港海域鲈鱼肠道内分离获得的海洋细菌N-LY-1菌株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及室内盆栽试验测定N-LY-1菌株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黄瓜的促生防病作用;通过测定N-LY-1菌株的解磷、解钾、固氮作用以及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能力,探明菌株的促生长作用机理;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N-LY-1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均大于5.00 mm,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其无菌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带宽度在16.00 mm以上;其发酵液能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81.5%;该菌具有固氮和解有机磷作用,能产生IAA和铁载体。结合菌落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NLY-1菌株鉴定为海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echinoides)。【结论】N-LY-1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抑菌、防病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海胆鞘氨醇单胞菌;固氮、解有机磷及产IAA和铁载体是该菌株的促生作用机制。N-LY-1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农用微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