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蚕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家蚕新品种,为了检验该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1~2龄粉体蒸煮饲料育,3~5龄桑叶育试验,通过与对照两广二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桂蚕5号对饲料的摄食性较好,发育整齐度高,蚕体质量较大,虫蛹生命率、全茧量有所增加,茧层率略有降低;丝质方面茧丝长、净度略有下降,但仍然适合进行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  相似文献   

2.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桂蚕5号反交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不大,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显著,在生产实用性上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桂蚕5号1~2龄人工饲料育的最佳温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调查24 h疏毛率、96 h 2龄起蚕率、192 h 3龄起蚕率、192 h 3龄存活率等发育整齐度指标和1龄眠蚕体重、2龄眠蚕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分析桂蚕5号1~2龄饲料育的最适宜温度。结果表明,桂蚕5号1~2龄饲料育在28~32℃范围内发育比较整齐,如果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建议饲育温度控制在28~30℃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桂蚕5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两广二号为对照,采用桑叶粉含量分别为35%和10%的粉体饲料对桂蚕5号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并探讨了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桂蚕5号利用桑叶粉含量10%、35%、38%、40%等4种人工饲料饲育,其收蚁24h疏毛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家蚕1~4龄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规范,对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的实用化水平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 ~4龄采用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2.35%;4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1.06%;5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0.69%,累计淘汰弱小蚕4.10%,说明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初步形成了1~4龄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家蚕的饲养效果,本试验以‘优食一号’为试验品种,采用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模式,研究粉体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疏毛率基本一致,低于桑叶育;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体重和龄期经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桑叶育;颗粒饲料育家蚕的生长发育略低于粉体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的茧丝长、茧丝纤度和解数率比桑叶组低,茧丝质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小蚕期使用,大蚕转桑后补偿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无菌蚕与无菌蚕饲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平 《中国蚕业》2001,22(3):82-83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获得成功以来,曾有多名学者为了家蚕病理等研究,在试管或三角烧瓶等小型容器中用人工饲料少量试养过无菌蚕.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松原藤好先生在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中,为了杜绝蚕病发生、饲料变质及蚕粪发霉,最大程度减少养蚕操作,真正实现省力化,经30余年研究,创建了独特的松原KIT方式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无菌育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包括家蚕无菌饲育基础理论的建立、无菌蚕室的设计,配套机械的研制、饲育标准的制定、稚壮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开发、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丝的利用、无菌蚕的多种用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讲演者已报告过人工饲料育蚕的病毒感染性比桑叶育蚕高,这次报告是因为研究了关于蚕儿用人工饲料饲育的时期长短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对5龄起蚕用桑叶添食CPV,比较1~4龄人工饲料育、1~3龄人工饲料4龄桑叶育、1龄人工饲料2~4龄桑叶育、1~4龄桑叶育的蚕儿时,-log ED_(50)值分别为4.8、4.6、3.9、3.1,人工饲料育的时期越长病毒感染性越高。对4龄起蚕添食CPV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在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变异系数数学模式,对人工饲料及桑叶育家蚕,在3龄、4龄及5龄起蚕饷食1~2h后,定点逐条取样称重,进行体重变异系数分析,调查不同给饵方式对蚕生长发育整齐度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距。结果:桑叶育家蚕CV值比人工饲料育小,生长发育整齐度好,但人工饲料育蚕改喂桑叶后,CV值变小。人工饲料育不同饲育方式,也会对CV值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1—3龄人工饲料育、4龄以后桑叶育的蚕和全龄桑叶育的蚕、将其4龄以后的成长,特别对它们与4、5龄饲育温度(22℃’27℃)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获得结果如下: 1:1—3龄期人工饲料育的蚕,4龄的饲育温度以27℃饲育比22℃饲育,其食下量和消化量都增加,并且全茧层量也增加,5龄期则刚好与此相反,以22℃比27℃饲育为佳。而对于1—3龄桑叶育的蚕,4龄饲育温度22℃与27℃之间,在上述诸形质上没有显著差异。 2:4龄以后同一条件饲养时,眠蚕体重与饲育经过时间及茧层量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相互关系:在4龄期,当3眠蚕体重重时、4龄饲育经过缩短,同时4眠蚕体重重。在5龄期,4眠蚕体重重时,相反地5龄经过延长,茧层量增加。 3:4、5龄期蚕体重的时间性变化没有因1—3龄期饲料不同而显示特异性的变化。即1—3龄人工饲料育,从4龄改为桑叶育时,于交换后体重的成长量未表现出一时的停滞现象。文献:略李伟译自《蚕丝试验场汇报》第106号’P67—83  相似文献   

15.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养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饲料配方是人工饲料育的关键。该试验以24 h疏毛率、眠蚕体重、发育经过、小蚕综合适应性指数等为指标,通过1~2龄家蚕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方式,调查了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对两广二号的适口性。结果表明,在1~2龄人工饲料育时,用配方1(桑叶粉30%,脱脂大豆粉38%,玉米粉15%,无机盐等其他17%)饲育的成绩优于其他11个配方饲育的家蚕。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1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开展的1~2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生产中试进行了采茧调查,饲养"桂蚕5号"20张种,收获蚕茧762.0 kg,平均张产38.1 kg,比全龄桑叶育的对照蚕种"两广二号"平均张产高1.1 kg,蚕发育整齐、茧质优良。这标志着适于广西饲养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及其配套饲料和饲育技术初获成功,为今后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基础。广西是目前中国最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三高”蚕业生产 ,尽快实现我省家蚕品种的更新换代 ,受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家蚕优良品种引进与选育”课题组的委托 ,我县于 2 0 0 1年引进桂蚕一号、桂蚕二号两对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现就新品种在全南区域的适应性、丰产性小结如下。1 参试品种新品种 :桂蚕二号 ,桂蚕一号。对照种 :薪杭×白云。2 试养地点与时间试养地选在我县的金龙镇水西村、松山村和城厢镇的涂屋村 ;2 0 0 1年 8月 15日出库 ,8月 2 4日收蚁 ,9月 16日上簇。3 试养方法和调查内容每参试饲育户饲育新品种与对照种各 1张。按养蚕操作规程进行 ,1~ 3龄同室饲育 …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其原种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结果表明:贵蚕1号日系原种826×科明疏毛率均值92.14%,综合适应性得分74.80%,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最好;华康2号日系原种C-2×D-2、中系原种B-1×A-1疏毛率分别为71.52%、48.04%,综合适应性得分40.78%、30.37%,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弱;贵蚕1号中系原种新杭×827的疏毛率为16.82%,综合适应性得分7.80%,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9.
作为确立小蚕期人工饲料无菌饲育、大蚕期条桑育这一饲育法的基础研究,在春蚕、夏蚕以及秋蚕各蚕期,研究了关于1~3龄及1~4龄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以后用桑叶饲育的蚕儿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病毒用了核多角体病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及软化病病毒3种,接种是把各种病毒按10种浓度稀释,然后对用各种饲育  相似文献   

20.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