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滇池湖滨湿地植物对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芦苇和茭草对氮、磷、有机质的累积吸收量,并计算滇池湖滨湿地的养分循环效益和气候调节效益。[方法]运用成分有效性分析法和碳税法分析2012~2013年在滇池湖滨湿地实地调查取样的数据。[结果]滇池湖滨湿地植株对氮、磷的累积吸收量与干物质量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即7~8月最高,10~11月最低,而且芦苇的固碳能力强于茭草。此外,滇池湖滨湿地的养分循环效益和气候调节效益分别为27.83万和120.23万元,共计148.06万元,其中芦苇所产生的效益为96.40万元,茭草所产生的效益为51.66万元。[结论]植物在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及归还的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CVM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权变估值法(CVM),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支付意愿与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50.03~217.66元/人.年之间,总支付意愿为6.26亿~9.09亿元/年。年龄、生活区域及知识水平等社会特征是支付意愿显著影响因子,其中选择价值与知识水平和居住地有显著关系;遗产价值与年龄相关性显著;存在价值与社会特征没有显著关系。[结论]滇池湖滨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评估是科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权变估值法(CVM),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支付意愿与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50.03~217.66元/人·年之间,总支付意愿为6.26~9.09亿元/年。年龄、生活区域及知识水平等社会特征是支付意愿显著影响因子,其中选择价值与知识水平和居住地有显著关系;遗产价值与年龄相关性显著;存在价值与社会特征没有显著关系。[结论]滇池湖滨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评估是科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滇池内湖滨带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采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Fe、M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内湖滨带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内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比,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是Cd、Cu、Zn超标,重金属污染强度总体上是草海>外海。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两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几种污染重金属与胶体矿物元素Fe、Mn间的相关性不大,说明在所调查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共沉淀或吸附Pb、Cd、Cu、Zn、Cr、Ni元素量较少。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已具极强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Ni>Zn≈Cr。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研究推行,生态学原理已经延伸拓展到多方面。就生态学原理在滇池水体治理中湖滨生态系统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及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对于滇池治理非常重要,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对于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也有参考意义,但是必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及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逐渐加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日益遭受破坏。从流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流域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对于源头治理湖泊流域水体污染和环境退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滇池为例,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构建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的脆弱性中心和策源地,脆弱性趋势在加剧和蔓延;脆弱性特征区域差异显著,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社会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是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滇池流域脆弱性形成的最大贡献者。脆弱性跨尺度作用明显,脆弱程度受外界影响大;系统自组织程度低,环境治理效率不佳。最后文章提出了滇池流域脆弱性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政府不久前向媒体通报,作为滇池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昆明市将推进包括生态湿地、生态林带等在内的滇池环湖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实现环湖生态圈闭合.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洱海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加剧,致使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尤其是洱海流域内最敏感和脆弱的湖滨带区域,生态破坏更为严重。为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状,本文在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调查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湖滨带生态修复和重建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湖滨带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促淤造地、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过渡带结构。健康的、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湖泊生态系统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滇池湖滨区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滇池湖滨带核心区退塘还湖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福保村湖滨废弃鱼塘改造,建立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该区域内面源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系统年削减入湖污染物COD、TN、TP负荷分别达7 840、650和20 kg,单位面积削减量分别为4 704、390和12 kg·hm~(-2),削减率分别为28.02%、35.93%和4.86%;系统对污水中COD、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5.57%、56.76%、40.37%和35.64%,且除COD外,旱季污染物去除率高于雨季;推流曝气可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使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约39%、23%和21%,而COD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该系统为滇池湖滨区退塘还湖和湖滨生态系统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示范,对滇池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城市湿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城市湿地研究相对薄弱,对城市湿地功能与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再加上城市用地需求的加大,流域城市湿地保护面临诸多困难,亟需多种手段并用来研究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在分析滇池流域城市湿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流域湿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从信息管理角度为合理规划、管理和恢复流域湿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更好地实现流域城市湿地信息共享、科普宣教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卫市城区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是全国三大风口之一。穿境而过的黄河河道两侧及沙漠前沿分布着河漫滩湿地及沙漠湖泊湿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湿地保护与防沙治沙任务十分艰巨。探索防沙治沙与沙漠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对于防止沙漠东移,保障宁夏平原绿洲的生态安全具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洪泽湖湖滨地区植物群落对湿地水环境的净化效果,为该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的水草区和无草区环境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试验,测定湖泊湿地水体的营养盐(N和P)、化学需氧量(COD)及透明度(SD)含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水生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水生植被对洪泽湖湿地水环境中TN、TP、COD、Chla的去除作用及对SD含量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结论]该试验为研究洪泽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及增强其自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生植被对湖滨湿地水环境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洪泽湖湖滨地区植物群落对湿地水环境的净化效果,为该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的水草区和无草区环境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试验,测定湖泊湿地水体的营养盐(N和P)、化学需氧量(COD)及透明度(SD)含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水生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水生植被对洪泽湖湿地水环境中TN、TP、COD、Chla的去除作用及对SD含量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结论]该试验为研究洪泽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及增强其自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滇池作为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项目,在经过多轮治理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湖泊水体污染得以缓解,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2018年全湖水质提升至Ⅳ类后,后续几年均保持在Ⅳ类水质等级。为进一步提升滇池水体品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显得愈加重要。本文梳理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历程及成效,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对策,为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湖泊水质进一步改善以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敦煌阳关湿地地处库姆塔格大沙漠东缘,区内泉眼、湖泊星罗棋布,喜湿植被繁茂,原始地貌独特。阳关湿地对保护敦煌绿洲、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现状分析表明,阳关湿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湿地面积萎缩、人为不合理利用、生态保护资金匮乏、研究基础薄弱等的主要问题。争取国家发改委湿地恢复与治理项目支持、做好湿地发展规划、用舆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有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等是促进阳关湿地生态保护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湖滨带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与湖泊流域陆地生态系统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类生态交错带和过渡带,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对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管理的必要步骤。通过对此类特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退化原因以及退化响应因子的分析,基于目前在资源环境保护中广泛应用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指标进行选取和分类,尝试建立了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3层共40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