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土壤分类 建阳市土壤分类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类单元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4级分类法。全市土壤共分6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42个土种。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湖南省3次土壤普查的基础上,详述了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系统的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6个分类单元,综述了1965年至今的湖南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探索性研究概况,指出了湖南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存在有待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等问题,由此展望了开展湖南土系调查与土壤基层分类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红壤分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红壤分类方案中红壤的4个亚类、35个土属、111个土种,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分析了该分类系统中存在的与现代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尽快开展湖南土壤的定量化系统分类研究,建立湖南红壤的科学分类体系的建议。这对于进一步开展湖南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与土系调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分类研究回顾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修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二普)中,由百余名土壤科学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作为二普用规范性文档,二普后作为国标在全国推荐使用。对二普分县调查资料的首次汇总显示,从分县资料提取出的土壤分类名与国家标准发布的分类名存在一定差异。为对与国标不符的土壤类型名进行审核和修编,同时弄清中国现有两套土壤分类系统之间,以及这两套系统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关联,对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本研究显示,土壤发生学是各国进行土壤分类的共同基础,虽然理论基础相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气候带不同,拥有的土壤资源类型和人均资源量不同,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分类原则、命名规则、地面调查方法和采样量各有差异,最终形成的分类系统各不相同。受各国语言习惯和已有分类系统影响,也受近年来在土壤调查中对了解成土过程需求在弱化的影响,对各国土壤分类系统的整合进展并不顺利。对不同语言土壤分类系统的比较显示:中国国标分类系统更符合汉语语言特征,特别是高层级分类中的60个土类命名,能较好表达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典型特征,易于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对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的认知,且推广应用时间已有30多年,在全国影响较大,应继续采用。国标分类系统不便进行国际交流的问题应通过建立其高层级分类,特别是国标中60个土类与世界参比基础的关联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将土壤分类名限定于对成土过程的描述,有利于分类系统的稳定和对主要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认知,在层级结构上对分类系统的不断调整,或将成土过程以外的土壤质量评价引入分类系统,将导致繁冗的土壤分类名,弱化对成土过程认知。由于土壤发生分类信息是进行土壤功能性状调查、评价和分类的重要辅助信息,将土壤分类限定于描述发生分类还有利于将其用于阐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和土壤健康功能性状。根据上述观点,对分县资料中土壤类型名进行了编审,土类按照国标发布的60个土类进行了归并,亚类进行了适度归并,在土属和土种名编审中,则对名称中源于现场调查的土壤分类信息尽量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5.
湘东板页岩发育水耕人为土的土系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湘东地区6个板页岩发育的典型水耕人为土剖面,通过调查当地成土环境,描述土壤剖面形态和室内分析理化性质,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探索类似母质/母土条件下水耕人为土的基层分类指标和建立土系。在水耕人为土亚纲下,划分出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亚类,进一步划分出4个土族和6个土系(五峰系、黄田系、洪鸟系、拗才系、晋坪系和城望系)。同一地区类似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的定量化指标(颗粒大小级别和质地层次差异)比发生分类的定性判定具有更强的划分能力,能更有效的反映基层土壤类型的生产性能,对当地农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集浙江省的红壤、黄壤、水稻土和岩性土等四个土类的19个土壤剖面,60个土壤样品,用日本产的340型分光光度计和DG—1型野外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的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并进行土壤光谱的模糊分类及与现行土壤分类作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表明,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三类土壤的光谱曲线的形态特征,分别表现为陡坎型、缓坡型和平直型;各类土壤的特征波段的斜率变化与土壤母质类型有一定关系;综合分析土壤光谱特性,有助于基层土壤的分类;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壤光谱分类,与现行土壤分类比较,具有70%以上的符合率,而不符合的部分,多数是在现行土壤分类中也是有争议的,或者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一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相似文献   

8.
湘东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湘东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当地5个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典型水稻土剖面样点,野外调查成土条件、描述土壤剖面特征,并于室内分析土壤理化性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指标体系鉴定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水耕人为土亚纲下,划分出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亚类,并进一步划分出2个土族和5个土系(新中系、枫树桥系、袁家系、许胜系、八家湾系),且与土壤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类似物质起源的土壤,在基层分类单元上,系统分类比发生分类具有更强的分类能力,可有效指导当地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豫南白浆化黄褐土系统分类及高级分类参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河南南部地区白浆化黄褐土的4个代表性土壤剖面进行检索,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属于淋溶土纲,湿润淋溶土亚纲、漂白湿润淋溶土土类及相应的亚类;并分别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制定的世界土壤图图例(FAO-UNESCO)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不同分类系统作出高级分类归属和参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供有关我国某些暗色粘性水稻土的分类和利用的资料,以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本文针对三个地区即淮北平原、苏南西部湖区和海南岛东北部玄武岩区共九个土壤剖面进行野外调查观察和室内分析,根据《土壤系统分类》(USDA,1975)提出包括土类、亚类和土属三级的暂拟分类体系。淮北平原的五个剖面和海南岛的两个剖面列为“变性土”的两个亚类即“潮暗色湿变性土”和“新成土性艳色湿变性土”,而苏南的两个剖面列为“变性土性冲积潮新成土”亚类。从而明确我国淮北老黑土(砂姜黑土)应归入“变性土”,而苏南湖区的暗色粘性水稻土只能视为具有变性土性质的水成土。所有三个地区的暗色粘性水稻土都难于耕作并缺乏养分,本文对此提出了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按土壤分类学来分,青海省土壤分22个土类、56个亚类、92个土属、163个土种,其中耕种土种有86个,总面积59.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丰镇市耕地土壤分为栗钙土、灰褐土、栗褐土、盐土、沼泽土、草甸土6个土类。栗钙土、暗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灰褐土、淋溶灰褐土、淡栗褐土、灰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草甸沼泽土、草甸盐土10个亚类,39个土属,183个土种。全市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面积及比例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一、柘城县土壤类型及面积柘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县土壤类型分2种:一种属于潮土类,包括典型潮土、盐化潮土2个亚类;另一种是砂姜黑土类,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亚类。全县土壤共划分2个土类、3个亚类、5个土属、11个土种。潮土土类是柘城县的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9.82%,砂姜黑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0.06%。砂姜黑土类地处城区北湖内,现已转作非农业用地,本文不再考虑该土类。全县各类土种及分布情况见  相似文献   

14.
广西砖红壤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滨海地带6个砖红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逐一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探讨该地区土壤发生分类砖红壤与土壤系统分类之间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因成土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可分别归属于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铁铝土、富铁土及新成土3个土纲、4个土类。鉴于广西土壤发生分类6个砖红壤剖面并非全部归属于系统分类中的某一土纲或土类,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和理化性质,鉴别出其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通过检索系统依次检索、分类定名。  相似文献   

15.
湘中南丘岗地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湖南省中南部丘岗地区11个土壤剖面,研究其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土壤黏粒淋溶明显,黏化过程较强,各剖面表现出铁游离度高、活化度低的特点,处于中度富铁化过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其中原发生分类中的红壤(04、22、23号剖面)属普通强育湿润富铁土;红壤(07、13号剖面)属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菜园土(19号剖面)属斑纹肥熟旱耕人为土;紫色土(20号剖面)属酸性紫色正常新成土;粗骨土(21号剖面)属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石灰土(01号剖面)属普通钙质湿润雏形土;紫色土(16、17号剖面)属斑纹紫色湿润雏形土。  相似文献   

16.
应用系统分类体系和数值分类方法对汉中盆地土壤进行研究表明,发育在不同母质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形态、发生特性和成土过程均存在明显差异,应在土类以上的等级上区分开来:其中发育在粘黄土母质上的土壤为淋溶土纲、铁质湿润淋溶土土类;发育在基岩风化物母质上的土壤为富铁土纲、粘化湿润富铁土土类;分布在中山区暖温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淋溶土纲、简育湿润淋溶土土类。  相似文献   

17.
汉中盆地土壤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系统分类体系和数值分类方法对汉中盆地土壤进行研究表明,发育在不同母质和海拔高度土壤,剖面形态、发生特性和成土过程均存在明显差异,应在土类以上的等级上区分开来:其中发育在粘黄土母质上的土壤为淋溶土纲、铁质湿润淋溶土土类;发育在基岩风化物母质上的土壤为富铁土纲、粘化湿润富铁土土类;分布在中山区暖温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淋溶土纲、简育湿润淋溶土土类。  相似文献   

18.
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包括6大土类,11个亚类,18个土属,32个土种;各土类中以棕壤类含土种最多,其次为灰色森林土类,最少的为黑土类。自然保护区中土壤垂直分布(由低到高)顺序是:棕壤—灰色森林土—黑土;水平分布是:东部为黑土,中部为灰色森林土,西部为风沙土。该保护区土壤演变趋势为:棕壤向灰化棕壤过渡,风沙土向灰色森林土方向发育,灰色森林土向风沙土方向转变,草甸土和沼泽土有向地带性土壤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提出以水型和起源土壤类型作为亚类的划分依据。土属必须考虑母质因素的影响。红壤性水稻土亚类的划分除了考虑指示性土层特性外,还必须考虑土体构型、物质淋淀以及土壤属性的剖面变化趋势。本文初步提出划分红壤性水稻土亚类的一系列指标。  相似文献   

20.
河北曲周试验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曲周试验区28个土壤剖面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土壤冲积层理较明显,发育程度低,粉砂含量高,盐化现象普遍,人类活动迹象清晰可见,长期灌溉导致明显淋淀粘化层出现,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区土壤分别属于人工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中的相应亚纲、土类及亚类;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普查)》,分别属于潮土和盐土2个土类中的相应亚类,比较了6个土壤代表剖面在2种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