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杂交水稻新品种川优2189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优2189是用川香29A与高配合力恢复系福恢2189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经4 a在福建沙县、海南三亚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平均产量达3 900 kg/hm2,最高产量可达5 250 kg/hm2。文章介绍了川优2189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6,(5):23-24
泰丰优20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15年春、夏季利用优质高产制种新技术,在海南省乐东县和湖南省芷江县制种泰丰优208共47 hm2,平均产量3.03 t/hm2,最高单产达3.45 t/hm2。  相似文献   

3.
Ⅱ优183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不育系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83配组育成的中籼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罗源县种子管理站引种试种,通过2a试种该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罗源县作中晚稻种植,其大田生产一般产量在7.2~8.0t/hm2,最高单产可达9.15t/hm2.同时该组合还具有易制种且产量高,2004年在罗源县半山区西里乡档厝村Ⅱ优183制种12hm2,平均产量3.77t/hm2,最高产量4.24 t/hm2,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五优30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9年春季在海南进行母本抛秧制种56.5 hm2,平均产量达3.05 t/hm2。介绍了五优308的亲本特征特性和母本抛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在各地试验示范中,表现性状稳定,且丰产性、抗性、米质、适应性等均比生产上主栽品种优势明显,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2008和2009年在福建省邵武市共制种嘉糯1优6号(嘉农wxA1/嘉糯恢6号)72.3hm2,平均产量3.375t/hm2。根据制种实践及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川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本所培育的强恢复系福恢673作父本,与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川香29A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确定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川优673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优点,适合福建省作中稻栽培,2003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阳村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6.7hm2,头季稻平均产量达12.32 t/hm2.经多年的试种、示范和推广,深受农民欢迎.明溪县种子公司从2003年起进行Ⅱ优1273的大面积制种并对其制种技术进行研究,2004年大面积制种单产稳定在3.75 t/hm2,部分农户达4.5 t/hm2.现将在明溪县单产达4.5 t/hm2的制种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几年的制种技术实践,已基本掌握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隆两优华占在海南春制的高产高质制种技术,制种平均产量为3.00 t/hm2,高产典型超过了4.95 t/hm2。介绍了其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海南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Ⅱ优科06是福建省超大农科所与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南恢科06选配成的中稻杂优新组合,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不但产量高、稳产性好,而且制种产量高.于2007年和2008年在建阳市童游进行制种,制种面积分别为3.2、4.0 hm2,平均产量分别为3.0、3.38 t/hm2.现将其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