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疫苗临床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的临床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ELISA试剂盒对3个地区12个养殖场的1 637头3月龄~4月龄绵羊与山羊进行了18个月的免疫后抗体滴度水平监测。结果显示,Eg95重组蛋白疫苗在14 d时可以诱导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水平在28 d达到峰值,免疫保护大于3个月。而且在首次免疫后第28 d进行第二次免疫,则抗体滴度水平呈显著增加(p0.05),并可持续12个月以上。在第二次免疫后12个月再次进行免疫,动物的Eg95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性提高,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抗体滴度长期保持在3.5以上。因此,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免疫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防棘球蚴(包虫)病。  相似文献   

2.
自1987年以来,先后在安徽、江苏、贵州、河南、山东和陕西等11个地区(场)应用猫源细小病毒(FNF-8株)细胞培养BEI灭活疫苗进行区域性免疫试验,共注射水貂、猫、犬、貉和狐等1685只(次)。经近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血清抗体检测表明:疫苗是安全的;注苗后2个月,血清HI抗体均增长1~7个滴度,两次接种疫苗的猫最高血清HI抗体达2~(10);控制了疫情。3年来再未见发病,预防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中国牛业科学》2013,(2):95-95
1未发生牛口蹄疫时的措施 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捡疫,常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应用目前国内研制的含犬副流感弱毒疫苗的五联苗,采用微量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通过对96条军犬和民犬进行定期采血检测,研究了本疫苗预防犬副流感的免疫程序,以犬副流感抗体效价达到1:64为标准,该苗的免疫程序为第一次注苗后14天再注射1次,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1次。在将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用于犬的血清副流感抗体检测中,采用了绵羊红细胞,结果清晰准确,方法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健康成年猪和PRRS抗体阳性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重组IL-2和猪瘟疫苗一起免疫健康猪,20d后间接血凝抗体滴度达到1∶64的猪的比例为87.5%,而不注射IL-2的对照组抗体滴度可以达到这一水平的比例只有25%。给经2次猪瘟疫苗免疫但抗体滴度在1∶32以下的PRRS抗体阳性猪单独注射IL-2,20d后,注射前检测不到抗体的猪都检测到了抗体,注射前抗体滴度在1∶8~1∶16之间的猪的抗体滴度提高到1∶32~1∶64。再次用猪瘟疫苗和IL-2共同免疫,可使抗体滴度提高4倍以上。而不注射的对照组抗体滴度则略有下降。说明重组IL-2可以减轻PRRS感染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犬狂犬病灭活疫苗(SAD株)的免疫效力及副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SAD株灭活疫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免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所有免疫犬在免疫7 d后均产生中和抗体,疫苗原苗免疫组平均水平达到了6.1 U,与进口同类疫苗相当。在免疫后14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疫苗免疫后12个月内虽然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到12个月时,免疫犬的抗体水平仍在0.5 U以上,与进口狂犬病灭活疫苗效果无显著差异。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12个月以后,疫苗原苗和稀释疫苗免疫组均有80%以上保护率,与进口疫苗保护率相当。  相似文献   

7.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猪瘟的预防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疫苗注射的抑制免疫明显,选含母源抗体中和价滴度在32以上的仔猪进行1至3头剂量的免疫,等免疫至9个月时,攻击猪瘟石门系强毒,免疫抑制占50%以上,通过加大免疫剂量对仔猪免疫,可排除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障碍。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的对四川省近几年犬只常用的4种狂犬病疫苗进行综合研判,对犬只狂犬病疫情进行评价。通过应用4种兽用狂犬病活疫苗对试验犬只首免及1个月后二免,进行临床观察、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检测,来评价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犬只接种4种疫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3~6 d恢复正常。4种疫苗免疫犬只后均能在首免后1个月达到有效保护水平,二免后3个月4种疫苗组犬只抗体群体阳性率均处于上升水平,与首免后1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二免后10个月疫苗A、B、C组犬只群体阳性率仍然处于有效保护水平,说明首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免疫有效保护水平至少达10个月,D组犬只达不到10个月;根据试验数据,筛选出最适疫苗A。初步确定本疫苗的免疫程序基本为1年2次免疫,分别肌肉注射1头份,间隔期1个月。表明四川省常用的犬只狂犬病活疫苗多数可以诱导犬只产生有效保护抗体,免疫保护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国产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监测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6月龄以上,5岁以内的成年健康犬65条,分别接种2种国产减毒狂犬疫苗,并对一免后6个月和8个月的犬及22条第2次加免犬进行了血清抗体监测。免疫接种1次后6个月,28.57%的犬血清抗体高于0.5IU/mL(狂犬病血清抗体在0.5IU/mL以上,犬达到保护水平);8个月时,有5.71%的犬血清抗体在0.5IU/mL以上;半年后进行第2次免疫,81.82%的犬血清抗体高于0.5IU/mL。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作为家禽养殖业的最大威胁,通过科学使用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能够有效预防暴发禽流感疫情。本试验对蛋鸡在相同条件下注射不同剂量的禽流感疫苗,间隔相同时间后采样测定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首次免疫的剂量0.3 m L/羽、0.4m L/羽、0.5 mL/羽,一个月后测定的(H5+H7)抗体滴度平均值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高,60日龄加强免疫剂量为0.5 mL/羽、0.7 mL/羽、0.9 mL/羽,一个月及两个月后测定的(H5+H7)抗体滴度平均值均保持在最高水平10。试验表明:首次免疫禽流感疫苗剂量为0.5 m L/羽的抗体效价水平最高,加强免疫的不同剂量均能使抗体效价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与未免疫的鸡群在感染新城疫自然强毒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排黄褐色稀便,不见脑炎症状和麻痹;喉头、气管、泄殖腔粘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并有新鲜出血点,而腺胃乳头不呈现出血或出血不明显。这些与鸡新城疫典型表现的差异,在临床诊断时需特别注意。以Ⅰ系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后5~6个月、血清中抗新城疫HI抗性滴度达1:1024的鸡群和免疫接种3个月内HI抗体滴度较低(Log_2 1.2)的鸡群均可有新城疫爆发流行,并能分离出自然新城疫强毒。我们认为,在对鸡群做Ⅲ抗体监测时如果发现HI抗体滴度较低或由于有个别鸡只感染自然强毒而产生高滴度抗体时,均需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县基层在对猪、牛实施“O”型口蹄疫(FMD)疫苗接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疫苗注射反应大”、“疫苗免疫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于2004年3月至6月对我县某奶牛场的部分牛只进行了“O”型FMD疫苗注射反应观察及其抗“O”型FMDV抗体滴度的检测试验。检测产奶牛10头,后备奶牛10头,种公牛2头,分别占其存栏数(也是疫苗注射数)的18.87%、21.28%、66.67%。通过连续测温和采用FMD正向血凝试验检测注苗牛只不同时期的血液抗“O型”FMDV抗体滴度的消涨变化,发现该疫苗注射反应较轻微,不用治疗可自愈: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后该抗体滴度维持的时间较短,大约只有58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禽流感与新城疫免疫的最佳方案,从不同免疫时间、不同疫苗组合研究鸡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产生的抗体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新城疫苗注射后7天左右开始产生抗体,而禽流感疫苗在注射后21天左右开始产生,并且能够在免疫后的6个月内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同时接种,两者之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猪瘟和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给当前猪场造成重要威胁,猪瘟疫苗和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是重要的防制工具。由于两种疫苗同时注射有利于减少猪群应激并减轻劳动强度,本试验旨在探讨仔猪3周龄时同时注射猪瘟疫苗和肺炎支原体疫苗对猪瘟抗体滴度变化的影响。选择3头同期分娩母猪,将每头母猪所产12头仔猪随机平均分到A、B、C、D这4个组。4个组都在3、8周龄注射猪瘟疫苗。A组只注射猪瘟疫苗;B组和C组在1、3周龄接种猪肺炎支原体疫苗,3周龄时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与猪瘟疫苗同时注射,B组为两种疫苗分点注射,C组为混合注射;D组在2、4周龄注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统计分析表明,10周龄和13周龄时4个组猪瘟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与猪瘟疫苗同时注射并不干扰猪瘟抗体的生成。另外发现,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情况下,3周龄接种猪瘟疫苗会受到母源抗体的部分干扰。  相似文献   

15.
预防动物传染病,要用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在疫苗抗原的作用下,刺激机体的免疫器官,使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并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保护机体在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侵袭时不被感染或感染后不引起发病,达到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保护动物的作用。动物在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和抗体维持时间长短,标志着动物机体抵抗力的高低。实践证明,动物体接受免疫的次数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6.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圈养的7只8~21岁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滴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大熊猫自2003年起每年接受2次CDV弱毒疫苗接种,该弱毒疫苗是由未知家犬犬瘟热病毒株制作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却在2×到256×的较大范围内(平价值=16)波动.通常单次的麻疹病毒弱毒疫苗注射足以导致宿主产生相应的稳定的免疫反应,在大熊猫上抗犬瘟热中和抗体变化幅度较大提示在宿主与疫苗的关系中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无针注射器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将15只42~45日龄健康拉布拉多寻回犬和15只金毛寻回猎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每个品种5只),分别为有针注射1头份组(含犬细小病毒抗原NL-35-D株)、无针注射1头份组和无针注射1/2头份组。有针注射1头份组采用有针注射器接种1头份卫佳伍疫苗,无针注射1头份组和无针注射1/2头份组采用无针注射器分别接种1头份、1/2头份。首免后第14,28天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二免和三免。免疫后观察犬的临床反应;分别于首免、二免和三免后第14天采血、分离血清,用犬细小病毒(CPV Ab)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浓度,根据产生的抗体浓度判断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无针注射1头份和1/2头份组犬没有出现炎症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疼痛明显降低;各组试验犬二免后第14天抗体水平均能达到保护作用;首免、二免和三免后第14天三组比较,无针注射1头份组和无针注射1/2头份组抗体水平均略高于有针注射1头份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无针注射器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确实、安全。  相似文献   

18.
犬的免疫     
宠物犬的免疫是指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刺激犬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产生足够的抗体来达到预防及控制传染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家禽通过饲喂含病毒性疫苗的颗粒饲料进行免疫,与常规注射同种疫苗进行了特异性抗体的比较。经ELISA测定,传染性脑脊髓炎疫苗,通过拌料和滴眼免疫产生相同的抗体,并且疫苗毒均可在鸡群中经接触传播,若口服量增加10倍,产生特异性抗体更快,但抗体滴度不增加,喉气管炎病毒经拌料免疫不能引起血清学反应。将腺病毒拌料免疫,鸡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但经滴眼产生的抗体滴度比拌料产生的要高,并且疫苗株也可在鸡群中传播。因此认为脑脊髓炎病毒和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基因重组疫苗可经拌料对鸡免疫。  相似文献   

20.
依据4种病毒生化指标设计了3种不同冻干曲线,配制10批“犬四联”弱毒疫苗分别进行冷冻干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6h和22h冻干曲线冻干后的疫苗效价比冻干前下降1~2个滴度,抗原损失较大;采用20h冻干曲线冻干后的疫苗效价仅降低0.5个滴度,而且CPV和CPIV的血清抗体滴度(SN)也略高于用前两种冻干曲线冻干的制品,其冻干产品外观优于应用前两种冻干曲线的产品。因此选择总冻干时间20h的冻干曲线为“犬四联疫苗”较理想的冻干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