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接触式流速仪测流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流量计算方法。由于渠道水流中垂线平均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近似相同,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为恒定值,因此可以通过该恒定值与中垂线水面流速、断面面积三组参数实现对明渠断面流量的计算。以东深供水工程某段矩形明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垂线上实测流速进行积分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通过实测流速拟合抛物线函数流速分布公式计算垂线水面处流速,同时将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作为流量系数。结果发现,基于该流量系数的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十分接近,表明本文提出的水面一点法保证测流精度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测流难度。提出的基于水面一点法的明渠流量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可为东深供水工程渠道流量实时监测及其他灌区快速测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宽浅式梯形明渠流速分布规律,简化渠道流量测量过程、提高测流精度、促进灌区工作效率提升,利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进行流速、流量、断面面积的测定;通过正交距离回归算法对相对流速和相对水深与二次抛物线函数拟合,得到垂向流速分布规律,根据横向流速分布规律结合测量数据,利用线性拟合分析得到横向流速分布影响系数,最终通过待定系数法得到断面平均流速与中垂线表面流速的系数值。结果表明:测点实际流速与平均流速之比作为相对流速,拟合得到的宽浅式梯形渠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R2均在0.937以上,拥有较好的相关性;宽浅式梯形渠道测线平均流速横向流速分布符合乘幂函数分布形式,并对横向流速流速分布公式进行流速验证,在横向相对位置0.2<(B-2 d)/B<1区间内误差均小于5%;推导出了宽浅式梯形渠道中垂线表面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关系,对AB两地宽浅式梯形渠道干渠进行断面流量验证,实测流量与计算流量的误差小于5%,符合量水规范的要求,可实际用于灌区量水。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U形渠道水流流速分布规律,指导田间用水管理生产实际,基于室内和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U形渠道水流流速分布特点,将非对称封闭渠道流速分布结果引入明渠水流流速分布研究中,提出了垂向流速分布双幂律,同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采用实测资料对双幂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U形渠道同一测线不同测点水流流速随着垂向位置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在水面处有所减小,最大流速出现在水流表面以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能够同时表达上下底面影响水流流速分布的双幂律,能够准确表达U形渠道水流流速分布特点;与常用流速分布规律相比,双幂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经实测资料验证,双幂律拟合流速垂向分布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小,在相对深度处于0.10~0.95的计算区间内,双幂律计算相对误差小于5%,且对常见的不同断面、不同规模渠道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平均紊动结构下明渠水流流速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揭示明渠水流外区域流速分布偏离传统对数定律的潜在机理。【方法】基于猝发现象,根据雷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推导出了描述明渠水流流速分布的改进模型,并通过多组试验工况对改进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1)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与明渠中内/外区域的流速分布均吻合较好,仅有1.1%左右的误差;(2)将试验结果与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YL、ML和CL定律对比,这些定律预测的结果与外层区域的实测数据相比分别存在3.1%、4.5%、5.2%左右的误差。【结论】二维均匀流中存在尾流定律的原因来自于流速的上下紊动,这种紊动造成外区水流的流速微降。  相似文献   

5.
泵站钟形进水流道三维湍流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雷诺方程(RANS)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钟形进水流道6种不同喇叭管悬空高度和4种不同流量方案下的流道内流场,分析了钟形进水流道关键部位的流态特征,揭示了钟形进水流道特征断面的速度分布规律。采用五孔探针实测了流道特征断面流速分布,并以流道出口速度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入流角为目标函数,分析比较了各方案的数值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提出了钟形流道喇叭口悬空高的合理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矩形明渠流速分布特征及其在流量量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明渠流速的水槽试验研究,建立了矩形断面明渠流速沿垂线分布的抛物线公式和流速横向分布的乘幂函数公式,拟合分析给出了流速分布系数的确定方法。实测渠道流速资料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明渠流速分布规律与实际分布一致。根据提出的明渠流速分布规律,给出了确定明渠流量的简易测定与计算方法,计算相对误差较小,可以满足明渠流量计量的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用流量自动化测量系统,可以简化明渠测流工作量,降低测量成本、提高明渠测流精度,已在一些引水渠道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U形渠道流速分布特性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室内试验和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U形渠道水流流速分布特性,建立了U形渠道水流横向流速分布指数律、垂向流速分布双幂律,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基于U形渠道水流分布规律的明渠测流计算断面中线“三点法”.实测资料验证表明:中线“三点法”在室内不同工况计算流量相对误差均在±4%范围内;除个别测点外,现场实测计算流量相对误差也在±5%范围内,说明中线“三点法”计算精确.与流速-面积法需9个测点相比,中线“三点法”节省了60%以上的测流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在明渠水流的流态判别中,临界水深是一个很重要的水深,它表示了断面水流所处的状态和特征.梯形断面临界水深的计算,一般借助于图表或者试算和图解,求解显得很繁杂.梯形断面临界水深的求解能否用公式表达,并用计算器方便地计算?笔者通过研究,导出了临界水深e~(-x)函数形式的表达公式,并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验证,证明利用一般的函数计算器计算,都能达到计算速度快,成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复式断面明渠中,二次流对水流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有复式断面横向速度分布的分析解模型中,对二次流的表示有多种形式.针对其中两种常用的考虑二次流影响的分析解模型在梯形明渠中的应用,采用FCF(Flood Channel Facility)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各有利弊,具体应用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  相似文献   

10.
叠梁门分层取水式电站进水口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水电站进水口为例,采用三维RNG k—ε紊流模型及VOF自由液面处理技术对其进水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从计算得出的水流流态、流速和压力分布以及水头损失等参数分析了该电站进水口水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叠梁门前断面水流在门顶以上10 m高程范围为大流速集中区;随着叠梁门顶高程的增加,水流更易在门后形成立轴漩涡,相应水头损失也随之增大;水库水位及门顶高程的改变对流道内压力分布影响范围不大.计算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农业灌溉中,为了得到明渠断面的流量,首先需要确定明渠断面的流速分布,然而以往的流速分布公式大都不够准确,无法满足精准灌溉的需求,针对这一难题,在基于Tsallis熵推导流速分布的基础上,对熵参数重新推导,提出新的熵参数,进一步简化了流速分布公式,提出两点法确定断面流速分布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测量水面下断面中心线上一点流速值uc与相同水深下另一点的流速值uz,可计算出流速分布公式中两个未知参数Gp、mp,确定该水深位置横向流速分布公式,再通过已知参数计算出断面最大流速umax,并确定断面中心线流速分布公式。与以往的流速分布公式相比,两点法更加简便,能够较好的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及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室内及田间实测资料,利用指数律计算了流层平均流速,采用双幂律拟合流层平均流速垂向分布,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基于流层平均流速分布双幂律提出了"水面流速法"实现明渠测流。经室内及田间实测资料验证,双幂律可以准确表达流层平均流速垂向分布特点,在0.1≤y/h≤0.95的范围内,除个别点外,双幂律计算流速与实测流速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首次提出的"水面流速法"只需测量水面中点流速及水位,即可根据断面参数计算渠道流量,测流结果精度较高。与传统方法相比,"水面流速法"无需改造渠道,不干扰水流,在不降低测流精度的条件下,大大节省了田间测流工作量,适应灌区对量水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可以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壁面粗糙度突变问题是明渠紊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粗糙度突增的明渠紊流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壁面从光滑到粗糙突变过程中对突变点下游流动特性产生的影响,包括断面主流速分布、紊流强度分布以及壁面切应力和摩阻流速的变化。模拟计算中采用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应用标准的k-ε紊流模型来封闭方程组。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滇池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生长种类,采用水槽实验,进行了三种流量、三种不同生长期植物的植物带前、中、后断面沿程流速和垂线流速分布的实验,通过水槽实验研究,分析了植物生长对水流结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表明:①种植物时,植物带前各断面流速比无植物时都有一定的减小,植物对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植物带段过流流速沿程逐渐增加,在一定距离后达到最大值;同一流量条件下,随植物的生长,对水流的阻滞作用越明显,流速变化越大。植物大小一定时,流量越大,植物中流速达到最大值的距离越长。②植物段水流垂线流速分布与明渠恒定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有所不同,植物底部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小,水面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大;植物带后水流流态恢复到明渠恒定流流态需要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闸前梯形断面90°弯道水流垂线纵向流速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平底平板多孔问问前梯形断面90°弯道水流垂线纵向平均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垂线纵向平均流速沿流程的分布规律,为弯道纵向流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范恬  周义仁 《节水灌溉》2022,(1):62-66,73
为了提高灌区内的量水准确度,利用横向摆杆在水流冲击及扭转弹簧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水平转动角度θ与渠道过水断面流速v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流速面积法的明渠测流方法.通过对横向摆杆式明渠测流装置在矩形渠道中进行物理实验,并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采用VOF两相流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测流过程进行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室内与田间试验,分析了明渠水流流速分布特性,提出了水流测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抛物线规律和明渠测流方法。结果表明,抛物线规律表达测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1-2x/B)>0.1的范围,实测与拟合计算流速的相对误差在±5%之间;利用测线均速抛物线规律对不同渠形测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相对误差在±5%之间,且减轻了田间施测工作量和便于灌区测流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泵站前池水沙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泵站前池内的水沙流动,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和大涡模拟思想,建立了二维浅水LBM-BGK模型和泥沙数学模型的联合计算模式,进行了水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介观LBM-BGK模型采用了LES的亚格子尺度应力SGS模式模拟二维浅水方程,宏观二维平面泥沙数学模型包括悬沙输运方程、河床变形方程、水流的挟沙力公式等.水流与悬沙之间的求解方法采用非耦合解模式,即先求解出水流运动控制方程,再求解泥沙输运方程,推求前池底部的冲淤变化.最后,成功地模拟了泵站前池水沙流的流速分布、水深变化和旋涡的位置和尺寸,以及泥沙的冲淤变化,流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计算结果表明:此联合计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较好地重演了前池内水流的基本流态以及泥沙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19.
梯形水平明渠的水跃方程为(1)当明渠断面的边坡系数m,底宽b 和渠中的流量给定时,可由已知的一个共轭水深h_1(或h_2)来计算另一个未知的共轭水深h_2(或h_1),以往一般用试算法、图解法及查图法求解。这些方法计算较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半圆形渠道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揭示半圆形渠道沿壁面法线方向平均速度特征位置的分布规律,为非标准断面渠道测流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不同水力条件下渠道断面流速的量测结果,从流速分区理论出发,利用经典对数公式推导半圆形渠道断面测速法线上平均流速特征位置点的理论计算公式,考虑侧壁对摩阻流速的影响,基于测定特征位置的流速从而得到整个半圆形渠道断面的平均流速。【结果】本研究提出半圆形明渠在过圆心的测速法线上平均速度特征位置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相比,该公式计算结果所得平均误差在10%左右,该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半圆形明渠测速法线平均速度特征位置的分布特性;沿测速法线方向分析半圆形明渠断面流速分布精度更高,流速分布规律的分析也更加合理。【结论】平均流速特征位置点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公式精度较高,工程中可通过测量特定位置的点的流速进而推求断面平均流速,达到快速准确确定渠道断面流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