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温冻害是园艺植物生产中的严重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其地域的分布、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园艺植物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和季节性.低温胁迫常使某些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园艺植物因其冷敏感性而无法在温带以北的地区露地安全越冬,大大限制了其种植范围,同时在引种过程中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园艺植物抗冻性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园艺植物产值高,具有观赏性和丰厚的经济价值,前人曾用常规育种方法改良园艺植物的遗传特性,使之避免冻害损伤以扩大种植范围,就目前来看,很难提高其抗冻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植物抗寒、抗冻机理的认识不断加深,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培育抗冻性园艺植物新品种最有效的途径.本文旨在论述抗冻蛋白在园艺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园艺植物的抗冻遗传改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植物耐受低温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在简要介绍低温胁迫对细胞膜和质膜物质影响基础上,综述了CBF/DREB转录因子与低温调控相关的基因及影响低温胁迫的相关因素,阐述了与RNA结合的耐受低温蛋白和耐受低温有关的酶类等对植物抗冻性有关的植物抗冻蛋白;最后介绍了DNA甲基化、MicroRNA、光周期等与抗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低温是柑橘冻害发生的主要因子,是影响柑橘生产的常发性自然灾害。冻害发生时,柑橘能产生一定的应激性反应以应对低温伤害。该文综述了植物冻害的信号传导机制、低温驯化及调控途径,以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转基因技术提高柑橘冻害抵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选择标记基因的使用对环境及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消除人们对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顾虑,培育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目前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现主要综述几种剔除选择标记基因方法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敬帆  罗登攀  马婧  李名扬 《园艺学报》2015,42(6):1139-1149
利用hiTAIL-PCR法,从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基因组中克隆到花发育相关基因CpAGL6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266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及多个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响应元件。为进一步分析CpAGL6启动子的功能,构建该基因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对转基因烟草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及GUS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pAGL6基因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烟草的叶、茎、花中表达,并且在不同花期表达强度存在差异,在根中几乎不表达。转基因植株经黑暗、赤霉素和4 ℃低温处理后,GUS酶活性均有所增加。结果表明,CpAGL6启动子主要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花器官和绿色器官组织中表达,推测其在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果类果树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阎国华  周宇  张开春 《果树学报》2001,18(6):358-36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转基因的研究进展,涉及的内容有:用农杆菌转化核果类果树中难生根种类,获得易繁殖的转化植物;转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杀菌毒性肽基因以提高抗病性;转移细胞分裂素基因和光敏素基因改良品种或砧木生长特性,培育紧密型的、短枝的、矮化半矮化的新品种;转移抗冻基因提高抗霜冻性;通过反义转基因技术调节果实的成熟,获得耐贮运的新性状,以及核果类果树基因转化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蔬菜》2002,(7):44-45
一、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1.目的基因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目的基因和标志基因。目的基因是人们期望目标植物获得或加强的某一或某些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转基因研究的目标不同,所使用的目的基因亦不相同。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目前以下几个方面最为活跃:除草剂抗性基因;病虫害抗性基因;品质改良基因等。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统计结果,从1987年至1997年的所有3560件转基因植物中,有1058件为转除草剂抗性基因,占29%;876件为转病虫害抗性基因,占24%,涉及48个不同的植物品种,其中玉米、大豆及油菜等粮…  相似文献   

8.
 将来自甘蓝的BoFLC3 基因和拟南芥的AtFT 基因在芥菜中单独或共同表达发现,BoFLC3超量表达后,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条件下,转基因芥菜植株开花时间均明显延后;BoFLC3 超量表达植株低温春化处理后,相对于未春化处理的转基因植株出现花期提前现象,但仍晚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AtFT 基因超量表达植株开花时间比非转基因对照植株大幅度提前。BoFLC3 植株与AtFT 植株杂交获得的BoFLC3 和AtFT 共表达植株开花时间与非转基因对照基本接近,显示BoFLC3 和AtFT 基因超表达对植物开花时间的影响效应可以相互抵消。同时,超量表达BoFLC3 基因的芥菜植株抗寒性大幅度提高,而AtFT基因的超量表达不影响植株抗寒性,表明BoFLC3 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的抗寒反应。  相似文献   

9.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ccephala DC.)是目前常用观赏植物。该研究中,菠菜BADH(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用农杆菌介导转入了羽衣甘蓝中,共获得了7株转基因植株,并经PCR、South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ADH基因已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并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物中的BADH酶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植物,而转基因植株的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植物。表明BADH活性增加,膜的渗透性保护能力也增强,转基因植物的抗逆性增加。同时,在盐胁迫下转基因羽衣甘蓝植株平均主根长、鲜质量、成活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植株,而干质量/鲜质量明显低于野生植株。转基因羽衣甘蓝耐盐性明显增强,该转基因植物可以为羽衣甘蓝抗性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及自身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成花本质上是由花发育调控基因控制的,了解植物花发育调控基因功能后,可以人为地控制植物成花.花发育调控基因有个重要的特点是,其功能在不同植物间是相对保守的,可以广泛应用于转基因的研究中.现综述了植物花发育过程,拟南芥主要的花发育调控基因,系统介绍花发育调控基因在提高经济作物生物产量、植物雄性不育、缩短童期、观赏植物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臧顺  陈启武 《中国蔬菜》2013,1(22):9-14
利用植物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进行辣椒植株性状改良,培育新品种,可以克服物种间基因交流障碍,并且性状改良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对辣椒离体培养中营养器官与合子胚外植体体胚发生途径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外植体种类、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添加物质、培养条件和预处理以及外源基因等对体胚发生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用生产主栽品种(‘龙王帽’、‘一窝蜂’、‘优一’、‘国仁’、‘超仁’)和‘一窝蜂优株’作为研究试材,调查田间冻害发生后不同品种花器官(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冻害发生率;并对不同品种一年生花枝(盏花期)和一年生枝条(休眠期)进行室内模拟低温试验,调查低温胁迫后不同品种花器官的冻害情况,测定一年生枝条冻害发生后的质膜透性。结果表明,‘一窝蜂优株’抗寒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它主要来源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随着番茄红素代谢途径的阐明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使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番茄红素产量成为可能。本文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微生物和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进一步提高番茄红素产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物信息学以及植物新基因的发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基因的发现对植物生命科学的研究及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经济植物品质等.然而,在发现植物新基因的方法中,生物信息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种子生产的花椰菜花粉保存方式,提高授粉效率,采用常温保湿(处理A)、低温(处理B)和低温冷冻(处理C)3种方法保存花粉,分别在蕾期和花期进行授粉,比较不同保存方式下的花粉对结荚率和平均籽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存方式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授粉效果降低,处理C降低的速度最慢,生产实践中可采用低温冷冻的方法短期保存花粉,效果较好且简便易行,同时保证了结籽率。  相似文献   

16.
RGA克隆法是利用抗病基因产物的保守结构域人工设计简并引物,以植物gDNA或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克隆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方法。随着各种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及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人们已经从植物中克隆得到100多个抗病基因。研究表明,大多数抗病基因都存在NBS-LRR、STK、LZ、TIR等功能保守的结构域,其中大部分都为NBS-LRR类型,利用NBS-LRR保守结构域设计PCR引物已经从植物中扩增出大量的RGA。简要综述了已克隆NBS-LRR类抗病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RGA法克隆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及其在葫芦科作物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汤丹丹  刘美雅  范凯  阮建云 《园艺学报》2017,44(9):1759-1771
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_3~-)是茶树吸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氮素形态,且茶树具有对NH4~+偏性利用的特点,其对NH4~+的吸收利用效率明显高于NO_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茶树对NH4~+、NO_3~-吸收、同化机制的差异。从代谢途径来看,茶树对NH4~+、NO_3~-的吸收利用均首先需要通过对氮素的转运,然后再参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谷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S/GOGAT)同化过程。系统地综述了茶树氮素利用的营养特性及对参与氮素吸收、同化过程所涉及关键基因的研究现状;同时重点关注氮素同化中限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编码基因家族成员的相关研究,为解析茶树氮素偏性利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18.
从垂直绿化的意义、所用的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管理、垂直绿化的类型及设计、当前垂直绿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垂直绿化这一植物应用形式进行系统的阐述,目的在于展示垂直绿化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中的误区,希望推动垂直绿化在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7~2011年对中国猕猴桃集中产业带的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关中中西部地区冻害发生具有普遍性和频繁性;"红阳"品种最重,"徐香"次之;冻害程度与树龄和树势有关,以初挂果果园和长势过旺的幼树发生比较严重,树冠上主要危害1 a生枝条,树干的受冻部位主要在地面以上至50 cm以下这个区段;应对措施包括园地选择和品种选择,提高嫁接部位,柴草包裹树干,控制生长,备根蘖苗进行桥接,减少花果量和枝叶量,材料包扎伤口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清 《北方园艺》2012,(4):92-95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一定的文化寓意,从而表达某种吉祥意愿。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进一步把握及提高植物造景水平。在中国传统吉祥植物资源归纳及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段及形式,探讨了其对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