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水热作图和干燥度计算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亚和新疆水热资源配合进行研究,发现中亚和新疆在"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热配合,中亚属水热不同期配合、新疆属水热同期配合。人们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基础上实施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对水资源的适应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进步,膜下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实施,促进光、热、水、土资源成为新型水热资源耦合,进一步发挥绿洲农业适应性优势,造就了绿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的优劣势分析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是典型的资源性绿洲农业大区 ,加入WTO后新疆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结合新疆绿洲农业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社会的特性 ,分析了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市场、区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劣势 ,并提出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对酒泉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着重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劳动力分配结构及产值结构。从系统的能量产投比、农田子系统投能水平及系统养分收支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最后对系统的三大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市场农业,对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生产技术条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及相适应的社会环境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农业综合执法正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即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通过强化综合执法力度,通过法制手段来切实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才能真正推动现代农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发展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导致其特殊的农业特点;通过对典型内陆绿洲—黑河绿洲与玛纳斯绿洲农业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较强的趋同性;由此提出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发展区域绿洲特色农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绿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绿洲生态农业及发挥绿洲与山地、荒漠的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绿洲是干旱区、半干旱区特有的景观形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本文选取新疆较有代表性的新和绿洲为例,在分析、评价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据以水定地、以林护田、草田轮作与以草定畜、满足社会需求与经济效益最大等原则,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新和县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形成了三套方案,试图寻求干旱区绿洲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后,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提出了方案Ι作为最优方案,并对新和绿洲农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分析了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认为:其结构不合理,体现出以商品粮生产为主的偏农综合绿洲的结构特征;其功能低下,产投比为1.60∶1;效益不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失调。据此提出了促进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绿洲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疆绿洲农业发展及其农业结构中面临的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结构、非农化、市场、营销、组织等方面问题的分析 ,提出新疆绿洲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方向和途径 ,以及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两型农业”的发展与植保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营体制和社会服务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作物布局、劳动力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农民对技术服务需求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额济纳绿洲首次开展了棉花滴灌、防渗渠灌等节水灌溉试验 ,结果表明 ,节水灌溉技术与绿洲内漫灌相比 ,可收到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节地省工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灌溉方法。在绿洲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下 ,农业的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将是绿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议绿洲发展滴灌、防渗渠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文"中国东北地区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再探讨。本次在重点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势基础上,分地区诊断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在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前提下,重组而不仅仅是一般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知识经济含量,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2.
Herbicides applied alone have failed to reduce weed populations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The use of this management strategy has followed other problems such as damage to ecosystems and organisms that live in it. Herbicide resistance in weeds has also occurred more quickl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herbicides. Today, most scientists are looking for new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programs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Biological control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weed management. In this way, living organisms are used to reduce and control weed species in arable lands. Weed seed predators, including predispersal and postdispersal predators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can be primary factors of weed seed mortality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This review has discussed factors influencing seed predator populations, activity, and granivory. Knowledge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factors and seed predators can contribute to designing future strategies that augment weed seed predator activity and enhance weed seed consumption as a component of an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冲突——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昌河  程量 《干旱区研究》2007,24(3):302-306
安塞县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从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与冲突的角度,分析安塞县农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变化过程与相互作用,指出安塞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坡地耕垦所引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生态服务功能的冲突则主要表现为食物生产与水土保持之间的矛盾.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实现食物安全的同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鞘翅目昆虫是我国最常见的农林业有害生物,给农林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昆虫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所研发的昆虫诱捕器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林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中,成为了害虫综合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害虫诱捕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各因子对诱捕效率的影响是有效实施虫害绿色生物防控的前提,本文陈述了国内外害虫诱捕器的应用进展及设计原理,进而探讨不同因子(如形状、颜色、材质、引诱剂和高度等)对鞘翅目害虫野外诱捕装置诱捕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装置诱捕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加快新型诱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2003年比1996提高了49%,比2000年提高了17%,说明该流域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及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将越来越高,目前尚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6.
选取自然条件相似而农业发展差异较为显著的典型商品粮基地———德惠和海伦为案例,从粮食产量、农业产值、产业结构、产业效益、生产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比较了典型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状况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典型商品粮基地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区位、对外开放程度、市场与信息、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把农业自然资源作为一个由热、水、光、土、生物等众多因素组成的物质系统(笔者称之为“农业自然资源综合体”),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注重诸资源因子的整体功能与综合效应,从理论上较充分地探讨了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地域类型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8.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coordinated and high-quality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China. Using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0 to 2020, this work explored the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its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using a super-efficiency slacks-based measure(Super-SBM),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MPI),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 geographic dete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小麦生产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因子载荷矩阵理论,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确定了影响小麦总产量的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经研究认为,影响小麦产量的第一主因子为资源(科技)因子,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等;第二主因子为投入(产出)因子,表现为价格、收益等;第三主因子为政策因子,包括政策虚拟变量、工农业商品比价;第四主因子为气候因子,主要为受灾比重的大部分信息。因而,要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必须遵循“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及调整原则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气候因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政策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甘肃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及其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今后该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掌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立足资源特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4个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