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产后发热,是常见的牛病之一,也是兽医临床上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按中兽医理论辨证,将牛的产后发热分为气虚血亏型产后发热、瘀血滞留型产后发热、营卫不和型产后发热、暑湿阻遏型产后发热等,应用中药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发热是因感染或体内因素变化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发病率占围产牛的15%以上,是奶牛产后保健的难题。根据中兽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自拟加味小柴胡散,通过拌饲或灌服一个疗程(6 d),对产犊异常、产后轻度发热、产后发热且采食与精神异常等三类情况的奶牛产后发热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对服用中药不愈者,转入第二阶段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表明加味小柴胡散对奶牛产后发热的总治愈率为81.7%;对胎衣不下、恶露不尽、采食与精神异常的治愈率分别为83%、91.9%和71.2%;对分娩异常但初始无临床症状牛的保护率为80%。加味小柴胡散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发热为产后常见病,若治疗不当延误病期可造成经济损失。产后发热是指产后持续2天以上发热不减,或产后突然高烧,并伴有其它症状。常见的有感染发热,血淤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也有气虚发热等,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血淤型产后发热4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发热为产后常见病,若治疗不当延误病期可造成经济损失.产后发热是指产后持续2d以上发热不减,或产后突然高热,并伴有其它症状.常见的有感染发热,血淤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也有气虚发热等.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减生化汤,治疗血淤型产后发热4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发热是指奶牛在分娩后1~2周内出现的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它疾病,给奶牛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产后血虚发热型病例18例,产后血淤发热型病例10例,均成功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乳房水肿在临床上是常见症,且大多属于产后生理性水肿,如果诊治不当,常会导致奶牛泌乳性能降低,甚至丧失泌乳功能。笔者30年来,用中兽医理论依据临床症候辨证论治,在临床上对奶牛产后乳房水肿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褥热是指奶牛在分娩后数日内在临床上表现为以持续性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发性产后疾病.按致病因素分为阴虚发热型、外感发热型和胞宫热毒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病机理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障碍为奶牛临床的常见病,常造成繁殖性能下降,使年产犊减少或产犊间隔时间延长,奶牛的产奶量也因而随之骤减,甚至被迫淘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搞清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病机理,并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奶牛繁殖障碍主要有卵巢功能失调、产后子宫复原不全、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流产、难产、子宫内翻及脱出等。1卵巢功能失调1.1发病机理根据中兽医的辨证分型理论,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主要有肾阳虚型和气滞血瘀型。肾阳虚型,病畜体型多消瘦,口色淡白,脉象细弱无力,被毛不顺,无光,小便…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症,中兽医称产后瘫痪、产前胎气,均属于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常见病。笔者自2006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具有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在产后普遍发生的子宫内膜炎症,通常是子宫黏膜发生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中兽医称带下症,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为17.26%,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损失。临床实践表明,仅用西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乳腺炎,中兽医称之为"奶痈"或"奶肿"多发于产后1至2周,是奶牛产后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母牛产后气血凝滞,肝失调达,胃热壅盛、浊气蕴结、经脉受阻而发病;西医则认为本病多由乳房不洁、机械刺激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引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知柏散加味、辅以西药治疗奶牛急性乳腺炎、每获良效,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奶牛产后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产后瘫痪症,中兽医称产后瘫痪,产前胎气,均属于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笔者自1996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奶牛外感风寒咳喘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对奶牛的生产效益影响很大.笔者根据驻场诊疗临床症状,用中兽医理论辨证论治,对奶牛外感风寒咳喘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主要证候 发热、鼻流清涕、咳喘、喷嚏、呼吸有鼻鸣音、采食减少或不吃.  相似文献   

14.
产后发热是母畜产后的常发疾病之一,以母畜分娩后持续的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特征,易继发产后缺乳或产后败血症,常引起仔畜或母畜的死亡。现代兽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产后细菌感染引起;但是中兽医认为,该病病因复杂,故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治法。笔者从中兽医角度分析母畜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供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出血性乳房炎是高产奶牛产后的常发病 ,挤出的鲜乳中含有血液 ,影响鲜奶品质 ,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引起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 病因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奶牛乳房水肿严重 ,造成产后乳房毛细血管充血或血管破裂 ,血细胞或血红蛋白进入乳汁中造成血乳。2 临床症状病症多发生于母牛产后 1~ 3天 ,挤奶时奶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一般无血凝块 ,严重者有少量凝血现象 ;根据病情不同 ,出血乳区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出现于两后侧乳区 ,也可能出现于同一侧乳区 ;乳房皮肤红肿、充血 ,但一般无炎症变化。3 治疗一般产后牛乳房出现轻…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中兽医称其为“乳痈”或“奶黄”,是奶牛产后或产前的一种多发性常见病。病后,常因乳房肿痛,精神不安而拒绝挤奶和哺乳。病理结果,使产奶数量和质量大为下降,并波及泌乳系统生理功能失衡,而影响到下次产后的产奶质量。如果贻误失治或治疗不当,常致乳房化脓溃烂,丧失生产能力而被迫淘汰。给畜牧生产特别是奶牛产业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探索出了11个西兽医、中兽医的治疗方剂,对奶牛乳房炎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经过临床实践,治愈率比较,确认自拟“乳痈效应散”治疗奶牛乳痈疗效甚佳。现浅述如下,供参考验证。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又名奶牛产后麻痹、奶牛产褥热,中兽医亦称中风、产后风。它是奶牛在产后72h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治愈率较低,也会导致患牛被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简介如下:1病因  奶牛产后瘫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疾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人认为是奶牛产后发生急性钙代谢障碍,饲入的Ca不能及时转化为可被吸收的Ca,奶牛分泌乳汁又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储存Ca(每10L初乳损失23gCa),使血钙浓度降低(从每100ml含钙10mg降低到每100ml含钙3~7mg),导致本病发生。也有人…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炎是奶牛产后子宫内膜及深层组织发生的各型炎症,属祖国医学带下范畴。可使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减少,淘汰率和治疗费用增加,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中兽医理论辨证治疗奶牛子宫炎26例,治愈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兽医学在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中兽医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方法主要有中兽医辨证论治、中草药复方成方散剂、中草药提取注射剂、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中草药乳房外用制剂等方法,并对今后中兽医防治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补益当归散加减治疗奶牛产后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发热是指奶牛在分娩后一二周内出现的以发热为主征的一种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它疾病 ,给奶牛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对此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用抗生素。笔者用中药“补益当归散”治疗 2 8例产后发热的病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处方 补益当归散原方出于《元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