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浙江省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粮良政策放开,土地今后可以不种粮食了. 两三个月过去了,这枚炸弹在浙江的田野上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不愿种地的农民把自家的土地存进了“土地银行”;企业、村民、村集体把农民的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变成了“股票田”;一条条的田畦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成片的各色大棚迅速在田野上蔓延……有人甚至断言:“第三次土地革命”,首先从浙江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搞好农民增收必须切合实际,立足镇情。长垣县常村镇人多地多,工业基础差,这是现实,但也是常村的优势: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差,更有利于建立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工业企业,在企业改造上不存在困难和阻力。现在,常村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和优势变成资本,把资本变成财富,致富常村农民。一是以“土”生金,围绕土地做文章,增加农民收。(1)加大农业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发展粮食产业。常村镇有3555耕地,大多数农民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在现有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用提高粮食产量,优化品种来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途径。2003…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机制——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正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温岭广袤的田野上。它不仅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加速了土地向规模集聚和人口向集镇集聚,是我市阔步走近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器。在去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这种土地股份合作制被章猛进副省长称之为“一举多得的创举”。社区土地股份制是在坚持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农民自愿将土地的承包权折股,交给村农业发展股份合作公司统一管理,到秋收时按股份红的土地  相似文献   

4.
万亩冬瓜学会"变脸";万亩麦田更新品种;90万亩土地吃上"套餐"……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通过"农成校"、专业社、示范户等多种渠道,让科技之水流向广阔的田野,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了坚实的保证,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不哄地,地不欺人”。这是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广大农民在种地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近年来,该乡农民不断加大土地科技和实物投入,使土地越种越肥。1995年,付庄乡粮食总产达到409.3万公斤,比三年前增长19%;粮食单产达到585公斤,比三年前增长25%;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61%,三年中提高了近0.2个百分点。 近几年,付庄乡组织农技人员,通过取样调查,依据土地肥力,把全乡土地划级分等,然后与农户签订保护、培肥地力合同书,把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土地啊,土地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生一世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以土地为生存基本保障的农民。就像风筝,即使飞得再高再远,都被一根线牵扯着。从古到今,从外到中,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知演绎了并且还要演绎多少土地悲喜剧。远的不说。20世纪前叶,我们的共产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为的是每个农民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刨食,  相似文献   

7.
和村里其他农户一样,54岁的农民邹发强也从土地的主人变成了“股东”.平日,他还兼职在村里的土地合作社打工.“把地交给合作社,自己村里的活都干不完,再不用到外面去找事做了.”围着小块田地转了几十年,邹发强没想到生活会变得如此惬意.  相似文献   

8.
如何保证农民土地流转话语权?■需要农民点头网友"安崇民":现在的土地流转改革,也许能够把对土地的支配权归还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土地保姆”雏形显现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土地保姆”产生的原因,并就农村“土地保姆”现象作了评价,以期引起政府重视,引导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北邢台市隆尧农民张平亮发明了一种名为“奇升”的小吊机装置,利用此机械,可轻轻松松把粮食提上房顶。他先是用木棍做支架,再添上一个滑轮,一个简单的提升器就做成了,人站在院子里就能把粮食提到房顶上。  相似文献   

11.
河南孟津县的一些果农把商业中的直销经营模式引入果品销售,将市场搬进田野,办起了一个个果园“超市”,吸引城里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此举促进了当地林果业的发展,富了当地农民,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近年来,孟津县围绕交通便利这一优势,把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定位在“观光休闲农业”上,鼓励农民建立特色林果观光带。该县已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是,近年来,绝大多数农民减少了对农田进行农家肥的投入,使土地不能“饱餐”,出现了土壤板结、“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了粮食产量及效益的不断提高。为此,记者在山东省桓台县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 桓台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历届领导就如何增加土地有机肥的问题确实下了不少功夫。1990年,这个县终于圆了一个花一样的梦,实现了“我国江北第一吨粮县”,且粮食亩产连年过吨。但是,由于近年采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有经商能力的农村“能人”和走出家门“闯天下”的年轻人,或举家出动,或单枪匹马进城经商、外出打工,形成了“丁壮弃陇亩,竞相务工商”的局面,可他们又舍不得抛弃承包田,只好农闲时在外务工经商,农忙时返家收种,从而使土地不能“吃饱饭”。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已到,如何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于近日在京主办的“首届中国经济论坛”上,部分专家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农村土地制度。关于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应该把土地所有权及背后的土地价值公平  相似文献   

14.
正宁乡县大成桥镇鹊山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人口4182人、耕地280公顷。2014年以来,鹊山村积极探索以土地合作社为平台的经营模式,逐个逐户征求意见,摸索出一条全新的土地合作经营之路的"鹊山模式",实现了全村280公顷耕地的规模化经营。1.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由村集体组织对全村土地进行重新摸底,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确权登记颁证,并以此作为土地合作经营的基础和依据。在鹊山村土地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谁来种地",成为农业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滕州市供销社推出了"土地托管"新模式,为破解将来"谁来种地"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土地托管新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基层供销社,供销社联合村"两委"共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以农资、  相似文献   

16.
何清 《农技服务》1994,(10):4-5
<正> 规模庞大的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芸芸“打工仔”、“打工妹”浩浩荡荡离开世代眷恋的土地以后,那些居留在墨土地上的农民被称之为“留守族”。 据四川省江津市有关部门统计,去年该市农村劳务输出达33万之众,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0%。而该市粮食增产2.92%,农民人平均增收102元。在全市粮食增产增收的背后,农村“留守族”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7.
如何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让闲置、零散土地“生金流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河北魏县在这个问题上交出了漂亮的答卷。近年来.该县从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县、乡、村三级有形市场人手.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运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实现了城乡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了“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份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一号文件”共有22条内容,分九部分,约9000字,触及了诸多深层次问题。主要内容有:一、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加强主产区粮…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四条基本思路: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土地产权多元化;修订征地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民权益;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事后救济制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河北邢台市隆尧农民张平亮发明了一种名为“奇升”的小吊机装置,利用此机械,可轻轻松松把粮食提上房顶。他先是用木棍做支架,再添上一个滑轮,一个简单的提升器就做成了,人站在院子里就能把粮食提到房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