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重庆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8种恢复治理模式下垫面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水土保持指标和经济收益指标进行了观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恢复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给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下,紫花苜蓿种植和退耕还林柏木和自然撂荒等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中草药(金银花)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表现突出,而传统农耕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最差。说明该区传统种植模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应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推广生态和经济效益均较高的优化种植模式,推动区域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紫色土区金银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南江县为典型的紫色土区 ,金银花是南江县的主要经济植物 ,目前栽植面积已达 5 2 0 0hm2 ,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在蓄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效益也较显著。就南江县金银花的育苗、标准化栽培、加工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对岩溶石山土壤及金银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忻城县岩溶石山土壤具有土层浅薄贫瘠、保水性差、易干旱等特点。本试验选用高效农林保水剂、农作物果树抗旱保水剂、稷丰保水剂和旱宝贝MP-3005四种保水剂在移栽金银花扦插苗时施用,探讨了它们对忻城石山土壤物理性状及金银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提高石山土壤持水能力;在石山土壤干旱时,高效农林、旱宝贝MP-3005两种保水剂能够促进金银花二级分枝生长,提高金银花幼苗存活率,保持金银花长势良好,有助于治理荒漠化石山和改善石山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渭县从2013年开始,引进了名贵中药材金银花在全县不同气候条件区域进行试验种植。以试验点的种植情况、经济效益、质量安全评价等为依据,对通渭县金银花种植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在通渭县海拔2 100 m以下、年均气温6℃以上、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地区可大面积推广种植,且通渭县种植的金银花主要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高于原产地山东平邑和《中国药典》标准,铅、镉、铜3种重金属含量低于原产地和《中国药典》标准。因此,金银花在通渭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壤坚硬,透水性和持水性差,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本文以宁化县的紫色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圆法、干湿筛法、容重法等方法,研究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的效益。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能够促进周围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等;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及土壤质量情况,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北盘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花椒、金银花、核桃和撂荒地4种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4种生态恢复模式下0—5 cm表层土壤养分富集明显,且2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加深,各营养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短年限撂荒地相比,花椒、金银花和核桃样地总体土壤物理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改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花椒(0.671) > 金银花(0.664) > 核桃(0.597) > 撂荒地(0.589),表明花椒、金银花对土壤质量提升成效较好,在石漠化治理土壤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在赣南稀土尾砂治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中草药在赣南稀土尾砂治理中的适应性,选取了7种抗逆性强的中草药,从生长力、耐旱性和耐瘠性三方面对其在稀土尾砂基质上种植的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生长力以果桑最优,耐旱性以紫珠草最强,耐瘠性最好的为栀子;综合评分值显示紫珠草、栀子、果桑较好,其次为金银花和菊花,薄荷和金线草综合评分值较低,不适合作为稀土尾砂治理植物推广应用。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在赣南稀土尾砂基质上种植的中草药,其铬、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 2—2004)。经综合评定,紫珠草、栀子、果桑、金银花为适宜用于赣南稀土尾砂治理的中草药品种。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又叫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丛生灌木,具有耐旱、耐寒、耐涝、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等特点,是我国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原产地为河南省密县五指岭半山区,1996年引进在忻州市栽培,历经十余年的驯化培育、中试推广,引种获得成功。文章介绍了金银花的生态适应性、引种试验结果、栽培管理技术、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由过去统一治理、集体经营,逐步转向以户或联户承包治理为主;在治理措施上,由过去单一、分散治理转向按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在治理方式上,由过去单纯治理逐步转向经营开发性治理,使治理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由过去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逐步转向防治和治管相结合。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形势的发展,就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怎样定量的评价和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如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未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预报。本文以月塘小流域为例,试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来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河南省嵩县黄寨川小流域群众在上级党政领导下,以水利部、财政部"十百千"示范治理为契机,始终把小流域治理开发作为振兴流域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坡耕地改造和营造经济林为突破口,以蓄水保土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脱贫致富为目的,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使农、林、牧各业得到综合发展,流域群众摆脱了贫困并迈向小康,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该小流域的成功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运城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流失强度的变化,总结治理经验及成效,提出了运城市水土流失治理要因地制宜,要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明晰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权,与大户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广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及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树种,加强小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金银花主产区花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暴露风险,本试验对我国三大主产区(山东平邑、河南封丘、河北巨鹿)的金银花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测定了金银花和土壤中Pb、Cr、Ni、Cu、Zn、As、Hg、Cd、Mn 元素含量,分析了这9种元素在金银花及其生长土壤中的分布和相关性,并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地质累计指数、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d和Cu元素的含量大多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而其他元素的含量大多低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各元素含量均未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金银花对土壤中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不同产地金银花对相同元素的富集能力也存在差异。金银花对土壤中各元素富集系数的趋势为As相似文献   

13.
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保护和巩固治理成果,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带动治理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东白山小流域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优化配置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治理后,流域治理度达81%,年减少土壤侵蚀量6.8万t,涵蓄水量153.3万m3,产生经济效益134万元,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发展及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逐步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4.
彰武县是是辽宁省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县份之一,多年来彰武县一直不断的进行治理,在治理中寻求科学有效的模式和方法,2011年在彰武县阿尔乡实施了立体种植治沙项目,项目实施中将农业、林业和水利进行了有效结合,不仅风沙得以治理,而且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此治理模式可在同类型地区风沙治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组织领导为保障,以总体规划为先导,把生态治理与项目整合相结合、生态治理与社会资本引入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开发和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6个开发治理类型区,在其中选出13个典型区。根据典型调查,搜集10年以上统计资料,选择统一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采取综合评价方法评定技术经济效益,为今后确定耕地开发治理的重点地区和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川县金银花引种栽培规范化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川县为5·12地震的重灾区,震后生态环境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境内发展金银花引种栽培。为规范北川县境内金银花引种栽培,并保障其产量和品质,通过对引种金银花生长发育的观察和田间生产实践,总结了金银花引种栽培规范化生产技术,介绍了金银花引种地自然环境条件、种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环节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宁夏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探索了许多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宁夏小流域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的意义,提出了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适宜的建设区域及基础条件。建议根据宁夏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等,对小流域实施分类治理,并做好整体规划;以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经济建设方面,探索形成小流域治理的投资体制和运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朝阳市石质山区刘杖子试点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后的经济效益预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流域1988~1990年的治理期间总纯收入分别为19.12.25.29、29.48、28.48、36.12万元.预测1991~1995年的总纯收入分别为38.74、43.15、48.06、53.53、59.63万元,根据我们在治理实践中对其产业结构及经济潜力的分析,认为预测值是可信的,证明灰色系统理论是小流域经济效益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水土保持药用植物发展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余甘子、乌梅、金银花、山苍子、紫苏、砂仁、麦冬、绞股兰等水土保持药用植物其根系发达,能有效地固结土体,叶子生长茂盛,覆盖面积大,能减轻因雨水对于土表的冲刷,大大地降低了地表径流,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些药用植物有许多已为水土流失区广大群众应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并收到了很好的效益。这些药用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大多数生长期较短,收效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增加水土流失区,特别是贫困区人民的收入,从而增强了广大水土流失区干部和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不论这些药用植物的水土保持效能,还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令人可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