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肉种鸡MDV和REV人工共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抗原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胰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心肌在感染后1周出现以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周时,大部分实质器官出现以幼稚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为主的渐进性增生灶,部分增生灶中可见原始网状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细胞;10周后免疫器官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免疫组化显示,肝、脾、法氏囊、胸腺等在2周时呈双抗原阳性;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中可见多形态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和细胞凋亡同时存在,同一细胞中可见MDV和REV两种病毒粒子。【结论】MDV与REV共感染对病程起协同和促进作用,发病早,病变明显;免疫酶及荧光方法可用于共感染的早期诊断(2周以前);而后期(4周以后)可通过病理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两种病毒粒子、马立克氏病细胞、原始网状细胞、多形态和幼稚淋巴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外周神经及性腺、眼虹膜、各种脏器、肌肉、皮肤等组织发生增生性肿瘤病变特征。肿瘤病变以大小不一、种类多样的淋巴细胞、马立克氏细胞增生为病变特征病变。1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确诊马立克氏病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①最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恶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鸡产生免疫抑制,外周神经、各种内脏器官、性腺、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形成淋巴肿瘤等。马立克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困扰我国养禽业事业的发展。鸡马立克氏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病理观察和病毒目的基因PCR扩增进行进一步确诊。本文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重点阐述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阜新县养鸡业迅速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相继建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疫病的传播流行,严重的威胁着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例如鸡马立克氏病,在本地区时有发生,下面笔者介绍一下防治本病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马立克氏病是由鸡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是常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周围神经、各种脏器官、发生淋巴样细胞变化并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出现在鸡群中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诱发,病鸡主要特征是淋巴肿瘤出现在病鸡皮肤、肌肉、性腺、外周神经等部位。虽然畜禽养殖目前有多种疫苗可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但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导致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本文就一起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独或多发性的淋巴样细胞浸润为特征。马立克氏病在世界各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病原学概况、病毒的流行病学概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诸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是MD肿瘤细胞和MD成淋巴细胞系细胞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在此综述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的细胞分布、分离纯化,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在马立克氏病的肿瘤免疫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31例自发性和实验性禽白血病病例进行了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2例为白血病和马立克病毒混合感染,1例细胞自溶末能确诊,25例显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变化,两种方法检查的符合率为89.3%,同时,本文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省某鸡场26日龄蛋鸡出现的鸡马立克氏病和J亚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眼观肝脏表面和心肌上有弥漫性针帽大或拇指大的灰白色结节,镜检在肝、脾、肺、心肌组织中发现有局灶或条索状多形态的淋巴细胞增生,还有散在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在鸡体组织内和细胞结合,病鸡皮肤的羽翼上皮内病毒含量最多。不同毒株毒力差别很大,毒力强的毒株引起急性型马立克病的比较多,毒力弱的毒株一般引起神经系统病变。近年来,由于超强毒株的出现,鸡群免疫状态不良和免疫操作不当等因素,该病免疫失败情况较多。由于该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发病鸡群容易感染新城疫、禽流感、鸡白痢、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  相似文献   

11.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infection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and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in broiler breeders, and then find the method and optimal time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complex clinic multiple infection,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pathohistological changes, apopt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ultrastrueture of tumor tissues of broiler breeders inoculated with MDV and REV. The study showed that proliferation of small lymphocytes was seen in the main organs at the age of 1 week, then immature lymphocytes, all kinds of lymphocytes, primitive reticulum cells, and Marek's disease cells (MDCs) were observed at 2-9 weeks.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could not be seen until the age of 10 weeks in the immune system.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igns of MDV and REV antigen were observed in the main organs at 2 weeks of age. Multi-morphology lymphocytes, MDV, and REV, mitotic figures and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help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DV cooperating with REV promotes the course of disease of coinfec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an be don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early stage (before 2 weeks), and histopathology in the late stage (post 4 weeks). MDCs, primitive reticulum cells, immature lymphocytes, and two kinds of virions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histopatholog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鸡TCR1与TCR2T细胞动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讨鸡马立克氏病T细胞受体亚群的变化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实验以马立克氏病强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胸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1+T和TCR2+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脾脏中TCR1+T细胞异常增高,而TCR2+T细胞在脾脏和外周血中表现为暂短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TCR1+T细胞与TCR2+T细胞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雏鸡后T细胞表型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19例自然感染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发病雏鸡大脑、小脑、脊髓、肝脏、脾脏、胰腺、心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小肠12种器官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发病鸡的眼观变化主要为脑膜及切面的出血点和腺胃壁灰白色病灶,其它器官均未有可见病变.显微结构则表现为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和腺胃淋巴细胞增生的变化:脑实质出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管套,神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并形成小软化灶,小胶质细胞增生集聚于软化灶;脊髓的背侧和腹侧神经元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腺胃淋巴细胞增生主要见于腺胃固有层深部复管腺间质中;其它器官仅出现轻度的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鸡大肝和大脾病抗原在免疫器官的定位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金-银法(IGSS)和免疫胶体细胞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的大肝和大脾(BLS)鸡鸡免疫器官作BLS抗原(BLSAg)定位,分布及其动态研究。结果感染后第1,7,19周,在脾脏,盲肠扁桃体,胸腺,法氏囊,红骨髓和哈德尔氏腺组织中均检查到BLSAg,6主要分布在淋巴细胞,网状细胞,网状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的胞浆、内质网,线粒体和一些空泡内。BLSAg阳性淋巴细胞早期主要分布在胸腺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芦花鸡中出现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鸡种--芦花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情况.山东某养殖场散养的芦花鸡,于开产前出现颜面苍白,机体进行性消瘦,瘫痪,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达10%.经大体剖检发现,病鸡的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肝、肾等器官出现散在的肿瘤样结节,经组织学检查发现,增生的病灶中心为多种细胞成分,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用I型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 MD) 的特异性引物132 bpr(132 bp repeat)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88.9%(8/9);3 个阳性PCR产物测序,其基因序列与MDVGA原型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89%、97.96%和97.52%,上述检测表明此肿瘤是由MDV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主要器官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病鸭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被膜纤维素渗出附着,所有发病鸭只均表现纤维素性脑膜脑炎,出现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在电镜下,心肌纤维、肝细胞、神经元和肠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遭到侵害,细胞器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内质网和核膜扩张等。这可能与细菌毒素对细胞膜的直接损害或缺氧对线粒体的氧化酶系统的破坏有关。这些变化与光镜下心肌纤维、肝细胞、神经元和肠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相吻合。[结论]该研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DHV形态,并对DHV接种鸡胚引起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 DHV颗粒为球形,无囊膜,直径约为15~20毫微米。 将DHV接种10天龄鸡胚,接种后于一定的时间间隙,直至鸡胚死亡,取鸡胚的肝和脑分别制样,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在光镜下,可见肝窦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肝脏充血出血,大脑脑软膜淋巴细胞浸润和大脑毛细血管充血。肝脏的电镜检查,可见肝细胞间隙有很多泡囊,肝细胞胞浆出现电子密度很高的颗粒状物和空泡,核固缩,最后,核膜皱曲和破裂,细胞膜裂开,细胞器减少或消失。脑的电镜观察,可见脑神经细胞的内质网扩张形成小圆泡,核膜皱曲和破裂。细胞膜也破裂,细胞器溢出。 在肝组织的狄斯隙中可见病毒样颗粒,在靠近细胞膜的胞浆中发现病毒样颗粒被包在由膜围成的泡囊中。  相似文献   

18.
鸡淋巴—网状细胞性肿瘤的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