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黑斑病(即红苕黑斑病,俗称干疤烂)是生产上一种常发毁灭性病害。尤其在窖藏期间,由于薯块集中,环境适宜更易发生,往往造成“有薯下窖,无薯育苗”的现象。我们于1983年在内江靖民公社进行了药剂防治窖藏甘薯黑斑病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国产)500倍  相似文献   

2.
1964年江苏太兴、睢宁、灌云等地使用1%硼砂水冷浸种薯,防治甘薯黑斑病,取得了一致的效果。 浸种方法: 先秤取硼砂1斤,用3—4斤热水化开,再加足冷水(不加温)至100斤,配制成1%硼砂水。然后将精选的种薯装入箩筐,在硼砂水中浸10分钟,取出晾干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兴城县用硼砂温浸种薯防治甘薯黑斑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甘薯生产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4年十五年中,甘薯的栽植面积由6千多亩扩大到13万多亩,每亩产量由157斤(折粮)增加到414斤。尽管如此,黑斑病仍然是甘薯生产上的最大病害,烂窖、坏炕和栽后死苗  相似文献   

4.
两年试验结果证明,0.1—0.2%“401”,冷浸薯种10分钟,对甘薯黑斑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供试甘薯品种为华北52—45,育苗前种薯发病率为29%和46%,从中选取无病斑薯块作试验。1963年每处理用种120—130斤,重复二次;1964年每处理用种140斤,重复二次,在同一苗床上。 育苗方式为室外回龙火炕,全育苗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5.
甘薯增产菌是北京农业大学筛选、研制的有益细菌(以腊质芽孢杆菌为主)。1986~1988年在宿县地区7个点,进行了甘薯增产菌防治黑斑病的大面积示范推广。 方法:用甘苗专用增产菌(液剂),每亩50~100毫升,兑水1~1.5公斤稀释。然后将剪好的甘薯秧苗栽入地下部分,放在菌液中浸蘸2分钟,即可取出栽插;或边浸蘸秧苗边扦插。收获时考察处理出与发病田的发病情况。 结果:增产菌浸蘸薯秧,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1986年为33.30~91.67%;1987年  相似文献   

6.
1964年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和火炕育苗试验,找出代森铵防治甘薯黑斑病效果较好,1965年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证明0.2—0.5%代森铵溶液冷浸种薯10分钟,防病效果可以相等或超过温汤浸种。今将两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杀菌剂浸苗时各因素对甘薯黑斑病发生的影响,探讨根据药剂类型优化浸苗技术的必要性,选择内吸性的甲基硫菌灵和非内吸性的百菌清开展浸苗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浸苗时间和药液质量浓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比较浸苗时间、药液浓度、孢子浓度对甘薯黑斑病发病的影响,利用浸苗时间与药液浓度的组合试验,探讨浸苗条件与防治效...  相似文献   

8.
粉锈宁防治甘薯黑斑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锈宁以高于277ppm(25%粉锈宁900倍液)浓度,对甘薯黑斑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接菌3小时后,用此浓度药液浸薯片或薯块10分钟,药效达99%。277ppm药液浸薯片10分钟,5天后接菌,薯片表面不长菌落,1毫米深处尚有一定药效,3毫米深处无效。800ppm药液浸整薯15分钟,4天后接菌,药效作用平均深度1毫米。在无病大田试验,277ppm药液浸带菌薯苗5分钟,防效为84.6%。试验表明,粉锈宁只能通过伤口渗入薯块;浸药后用水冲洗,基本上不影响药效;提高药液温度,可增加药效。部分试验还加入了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进行了药效比较。  相似文献   

9.
储坤 《植物保护》1964,2(3):115-116
舟山地区甘薯发生黑斑病主要是因土壤带菌。健康无病薯苗,插到带有黑斑病菌的土壤里就会发病,有时还很严重。所以我们重点抓住了处理土壤防治黑斑病效果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明确咯菌腈在苗期和储藏期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从中国河南、四川、河北、山东采集并分离得到64株甘薯长喙壳菌;采用凹玻片法观察了咯菌腈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4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WP)防治苗期和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咯菌腈处理浓度增加,甘薯长喙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逐渐下降,芽管扭曲程度逐渐加大。咯菌腈还可造成菌株芽管过早出现分支。咯菌腈对供试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值在0.20~0.99μg/mL,平均值为0.52μg/mL;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7~0.31μg/mL,平均值为0.2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所占频率呈正态分布,可作为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50%咯菌腈WP在有效成分500 mg/L下浸苗处理,对薯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24%,显著高于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同浓度下的处理。采用浸薯块法防治储藏...  相似文献   

11.
应用抗菌剂“401”防治甘薯黑斑病和防止貯运期鲜薯腐烂的试验,各有关单位做了不少工作。本文报告抗菌剂“401”抑制甘薯黑斑病菌所需的浓度,和对孢子发芽、菌丝生长量、呼吸作用效应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顾万钧 《植物保护》1965,3(6):207-209
1964年,河南省部分地区根据科学普及资料的介绍,于甘薯收藏期先用硼砂浸薯,然后窖藏,以防治黑斑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很快地为群  相似文献   

13.
防治贮存期甘薯黑斑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黑斑病 (CeratocystisfimbriataEllisetHal sted)是甘薯重要病害之一 ,造成甘薯大量烂窑、烂床、死苗。甘薯黑斑病菌侵染薯块组织产生毒素 ,人畜食后引起中毒。贮藏期甘薯因受黑斑病危害造成损失达 2 0 %~ 50 %。为此 ,笔者进行药剂防  相似文献   

14.
药剂浸薯秧防治甘薯黑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浸秧防治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Ell.& Halst.)Hunt.]的試驗証明赛力散与二氯萘醌效果最好。1960—1962年田間試驗用剪去薯秧基部1厘米长的白茎,豎插于10厘米深的600倍(50%)可湿性二氯萘醌或2000倍赛力散水悬液内浸10分钟,再整株蘸药保护,其保苗率一般在80%—95%,比对照增产50%左右。經大田示范推广,一致証明保苗率在90%以上。在薯秧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可将带有病斑的薯秧剪去病斑及以上1厘米高处,然后浸药,也有相同的防病保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基异柳磷防治稻瘿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华 《植物保护》1989,15(3):59-59
近年来,甘薯茎线虫病在我市发生严重,病地一般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失收。1985—1988年,我们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 甘薯(徐薯18)栽秧时,每穴施约5克病薯粉(糠心病薯碾碎,每克含活线虫  相似文献   

16.
河北卢龙县是甘薯产区,过去育苗多用零水零火的方法,炕温不高,一般只烧到22℃左右,最高不超过25℃,上水是凭经验,随时零浇。这样,薯坑处于低温多湿的条件下,不利于秧苗生长,而有助于黑斑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坏坑现象比较普遍而严重,甘薯产量也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彭昌家 《植物医生》2001,14(5):43-43
南充市常年产鲜甘薯180万t左右 ,是全市淀粉加工和牲畜饲料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冬季因黑斑病等病害影响 ,都要造成20%左右的窖贮腐烂损失。对此 ,笔者于1998年至1999年进行了甘薯防腐保鲜剂防治甘薯贮藏期病害试验 ,1999年至2001年在全市推广 ,取得了显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甘薯防腐保鲜剂(简阳国光实业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1.2供试品种南薯88。1.3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选择在南充市农业科学所院内的一个地下大屋窖内进行 ,1998年11月…  相似文献   

18.
在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中,多以苗期防治为首要环节,解放以来我国植病和栽培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宝贵工作。如温汤浸种和高剪苗两种措施早就用于生产,“顿水顿火”、高温育苗、和赛力散浸苗亦正在推广中。硫酸铜、硫酸亚铁、和赛力散等浸种法也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近来抗菌剂“401”、冀保农、酚钠、和异放线酮等浸种处理在小型试验中,也表现不同程度的良好防病效果。 各种防治措施虽各具特色,但以黑斑病区地跨南北,气候土宜与栽培条件悬殊,以致每种措施还未能作到大面积的全面推广。面对当前黑斑病严重病情,除加强推广已有防治措施外,还有必要试用其他措施,以期扩大防治面积,减轻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应用性诱剂诱捕甘薯小象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清  陈淑和 《江西植保》2001,24(3):68-69,67
甘薯是惠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甘薯小象虫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是甘薯的主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而以幼虫为主。被害薯块诱致病菌侵入,导致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坏,甘薯小象虫危害一般损失1-2成,重者达4-5成。近年来发生危害的趋势加重,严重制约我县甘薯生产的发展。由于小象虫以幼虫蛀食为主要危害途径,因而防治较难。1986年美国Heath等人和1990年颜耀平等人合成的小象虫信息素在美国、台湾应用,对小象虫雄虫具有很好的引诱活性,中国农科院动物研究所合成的甘薯小象虫性信息素1993年在广东实验,对甘薯小象虫也具较高的诱虫活性。1997年-1999年我们引进性诱剂在本县黄塘、东岭、东桥、螺阳、东园、山霞、涂寨等乡镇进行田间诱捕甘薯小象虫的试验,示范,取得 很好的效果。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常年产鲜甘薯180万t左右,是本市淀粉加工和牲畜饲料的主要原料。每年冬季因黑斑病等病害影响,造成20%左右的窖贮腐烂损失。对此,笔者于1998~1999进行了蔗糖脂酸酯防治甘薯贮藏期病害试验,1999~2001年在全市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5%蔗糖脂酸酯(商品名称甘薯防腐保鲜剂,简阳国光实业公司生产)WP(可湿性粉剂,下同),对照药剂25%多菌灵WP(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供试甘薯品种为南薯88。试验在南充市农科所院内1个地下大屋窖内进行。1998年11月28日处理入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