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荒漠化是人类的一大公害,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都在致力于荒漠化的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沙地衬膜水稻,为荒漠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沙地衬膜水稻属于无土栽培中的沙培技术,是在漏雨、漏肥不能生长其他植物的沙漠或沙地上,通过铺设塑料薄...  相似文献   

2.
沙地衬膜水稻是我国沙地开发利用中的重要适用技术成果,它是利用营养液培养技术与沙土生长基质和薄膜技术相结合,使水稻生长在半开放式的沙质基质中,并人为地按照水稻生长规律和吸收养分等特性来补充各种必需的养分,创造出沙地水稻亩产超过当地水稻亩产的纪录,为沙区...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衬膜水稻试验示范区,是1996年新修沙池.未垫土,面积2.3hm2。沙地衬膜水稻种植技术简单可行。主要技术是在沙地铺放一层塑料膜(O.8mm)覆沙厚25~30cm·阻止灌溉水的无效渗漏,保持田间的一定水位,达到水稻种植的要求。这种技术保水节水,解决了沙土渗漏问题,为沙荒地大面积种植水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沙地衬膜一次可使用IO~15年,肥、水、电年投入3375元/hm2,膜折价每年75O元/hm’。衬膜水稻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沙地衬膜水稻种植是水稻专家和治沙专家技术合作的结晶,虽然这种种植技术起步较晚,但在沙区发展很快,是沙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集作物栽培学、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及棚膜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沙地开发技术模式,并且产量高、节水、免耕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退化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就退化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与土壤肥力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及洪淤造田对风沙土肥力的作用和沙地衬膜水稻种植进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14 沙地衬膜水稻治理开发模式41 1模式概述一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风沙区流沙地把节水生产和治沙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沙地治理开发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大于或等于 10℃的年积温 2 5 0 0℃以上 ,日照 2 80 0h以上、无霜期 13 0~ 15 0d ,大风季节在 5月下旬结束 ,土壤为风沙土或细沙、不含盐碱和粘土、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水的矿化度小于 3mg/L ,pH值小于6的地区。具备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水质条件的沙区都可发展。14 3 技术思路解决沙地漏水、漏肥 ,是把贫脊沙地改造成高产农田的关键所在。在有灌溉条件的沙地 ,用衬膜的方法消…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电二期灌区沙地自然特征及对衬膜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栽培和樟子松苗木培育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该试验区沙地衬膜的工程规划和技术规程,包括选地、渠系与农田的布局、衬膜与整地、效益核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为沙地衬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地区非常干旱,并且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多倍,土壤含沙量高,灌水后渗漏严重,保水性差,致使草坪种植用水量增大,成本高,且种植的草坪质量不佳。在该区的干旱荒漠区沙地使用沙地底层衬膜、喷灌等节水技术,进行草坪种植试验,并与传统的大水漫灌进行田间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沙地底层衬膜节水种植草坪的技术,可以明显节约用水(只需传统漫灌的1/3),在此基础上加上喷灌系统,需水量只需传统漫灌的1/4。对3种方法种植的草坪质量进行了观测,观察项目包括成坪性、叶绿素含量、分蘖数、均一性、抗病性、质地等。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沙地底层衬膜技术的基础上加上喷灌系统,种植的草坪质量最佳。沙地底层衬膜节水种植草坪技术虽然在第1年需要较大的人力投资,但如果地膜使用寿命按15年计算,由于种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种植方法,所以经济效益极其显著。从长远看,沙地底层衬膜节水种植草坪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每年可节约灌水约5000m~3·hm~(-2),为沙地实行节水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2 沙地衬膜葡萄栽培模式12 .1 模式概述  通过地下衬膜措施 ,达到节水、节肥生产价值较高的经济果树葡萄 ,不失为沙区群众一条致富门路。12 .2 模式适宜条件  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贫瘠沙地。12 .3 技术思路  贫瘠沙地水肥俱缺 ,虽有一定灌溉条件 ,但因沙地漏水漏肥极为严重 ,要大量栽植需要大水大肥、经济价值较高的葡萄是很不现实的。地下衬膜 ,可以防止沙地漏水漏肥 ,使沙地发展葡萄成为可能。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多 ,但因可以多年受益 ,不失为贫瘠沙地发展高效经济的一个好办法 ,节水栽培的有效措施。12 .4 主要技术措施   ( 1)…  相似文献   

10.
绿讯     
《内蒙古林业》2013,(9):47-48
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与科尔沁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奈曼旗召开2013年8月24日,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与科尔沁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奈曼旗召开。此次会议是由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通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通辽市林业局、中共奈曼旗委员会、奈曼旗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国内和自治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者在参观考察仁创、三岩、华鑫等沙产业企业和沙地衬膜水稻、沙地经济林、沙地食用菌、沙地养殖业等沙地经济和沙地新农村建设典型的同时,还观看了奈曼旗  相似文献   

11.
沙地综合治理能提高土壤肥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土地、粮食、人口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提高沙地经济效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持续利用沙地资源是激发群众进行沙地治理与开发的重要因素。风沙土一般以土壤质地粗、养分贫乏,保水、保肥能力差、生产力低等为...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黄土高原以北的洼地,是我国4大沙地之一,由于干旱、过牧、垦荒和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受风蚀沙化危害严重的区域。由于近年浮尘、沙尘暴等生态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文章在调查研究沙化土地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荒漠化治理的对策以及沙地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成因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其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措施。结果表明,流域内荒漠化土地类型共有8类,分别为流动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风蚀残丘、戈壁、闯田、潜在沙漠化土地和非生物治沙工程地;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区荒漠化现状,提出了综合治理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技术措施,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总结了综合治理技术,概括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出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及对防治荒漠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圈是以家庭为单位,在自家经营的草牧场上,利用沙地资源,经过人为生产措施向田园式经营方向转变,由传统的畜牧业生产逐渐转向知识型和技术型,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和高效开发利用型新措施,从而减轻草场的破坏强度,避免荒漠化的发展,增强牲畜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共有328.05万hm2,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沙地,面积321.45万hm2,是防治荒漠化土地的主体;另一部分是渭、洛河下游三角洲地带大荔沙苑的冲积沙地,面积5.6万hm2,全省有靖边、定边、横山、...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民勤县荒漠化区未利用地的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荒漠化土地典型分布区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以30 m的Landsat TM5与TM7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不同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荒漠化区的戈壁、沙地、沙漠、风蚀劣地等未利用土地进行细分,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6%。决策树分类法总体效果较好,为荒漠化区土地管理以及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6月17日,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自从1994年联合国将其确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那一天起,就等于全人类正式向荒漠化宣战。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趋势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内蒙古有五大沙地、五大沙漠,还有大面积的戈壁、风蚀沙化区和黄土丘陵,是中国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草地荒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草地荒漠化现状 草地荒漠化是土地荒漠化主要类型之一。根据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1997年的统计表明,全国荒漠化草地1052374平方公里,占草地面积的56.7%。 草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植物群落盖度明显减低,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可食性草类减少,有害草类增加,草场等级下降。裸露地表比例增加,为风力侵蚀创造了条件;而风蚀又加剧了草地荒漠化进程,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发展为流动沙地。 我国草地荒漠化程度与人口密度和牲畜  相似文献   

20.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现有沙地面积272.2万hm2,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这里属于半干旱地带,降雨少,风沙危害频繁,造林成活和保存困难,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经过当地干部群众艰苦不懈的努力,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荒漠化逆转,并总结出了一批生态治理模式和治沙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