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紫茎泽兰在凉山金阳的分布情况及其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aphorum Spreng)在金阳县的分布规律,为防止紫茎泽兰对金阳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破坏提出了一些依据.本次调查了每个样方内的紫茎泽兰的植株数、平均高度、单株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发现紫茎泽兰的总株数从海拔1650m的3株增长到580m的32640株,极差达到32637,变化极其显著;紫茎泽兰的平均高度和单株生物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发现紫茎泽兰的植株数、平均高度、单株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成负相关,其中单株生物量与海拔的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9374.  相似文献   

2.
施肥和刈割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竞争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赵林  李保平  孟玲 《草业学报》2008,17(3):151-155
通过种植牧草抑制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是一条重要的替代控制途径。为探究施肥和黑麦草刈割等管理措施对紫茎泽兰与多年生黑麦草竞争的影响,运用de Wit取代系列设计,设置不施肥与施肥2个肥力水平、黑麦草不刈割与刈割2个干扰水平,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的相对竞争表现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了紫茎泽兰苗期的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和黑麦草刈割2个因素对紫茎泽兰的相对产量(RY)有显著互作效应,但对黑麦草RY没有互作效应。施肥能提高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力,而刈割黑麦草可以降低紫茎泽兰的竞争力;在所有管理处理下,黑麦草的竞争强度均大于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在施肥和不刈割黑麦草处理下达到最大,而在不施肥和刈割黑麦草处理下最小。建议在与本试验地类似的土壤中,不施或少施肥并增加黑麦草的刈割次数,来降低紫茎泽兰的竞争力,以提高黑麦草的替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紫茎泽兰生物量收获的样方选择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是陆地碳固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草地植被生物量研究可以提高区域植被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在综合考虑时间和劳力消耗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控制误差内测定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生物量时应选择的最佳样方大小和数量,并通过最佳自变量拟合了估算紫茎泽兰生物量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生物量收获的最佳取样面积为2.00 m2,最佳样方选择数目为15个;2)回归方程所选取的3个自变量基径的平方与高度的积(D2H)、冠幅与高度的乘积(CH)和盖度与高度的乘积(PH)中,CH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和以CH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优于其他2个自变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试验,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天涝池流域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建立地上生物量与易测因子(冠幅周长和植株高度)之间的关系,对灌丛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坡和阴坡灌丛的平均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375.8 kg·hm-2和3055.6 kg·hm-2;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阳坡与阴坡灌丛地上生物量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其最大值分别分布在海拔3200m和3650m处,分别为12101.6 kg·hm-2和4084.8 kg·hm-2;在4种灌丛植物中,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和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3150m和3650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最大值分布在海拔3200 m.综上可知,祁连山天涝池流域灌丛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5.
赵林  李保平  孟玲  朱宏伟 《草业学报》2008,17(1):145-149
用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植物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再入侵,是有效治理紫茎泽兰危害的生态恢复途径之一。研究了标准、1/2、1/10氮和磷水平下,多年黑麦草与紫茎泽兰在不同竞争环境中(地上竞争、地下竞争、地上地下全竞争)的苗期相对竞争力表现。标准氮和1/2氮水平下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力(用相对产量表示)比1/10氮水平下减弱约1倍,而磷素水平变化对其影响不明显;标准氮水平下黑麦草的相对竞争力比1/2氮和1/10氮减弱1倍以上。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紫茎泽兰地上部分的相对产量大于地下部分的40%~100%,而磷素营养水平对此无明显影响。在紫茎泽兰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等生长参数中,减少氮仅使紫茎泽兰地上生物量明显降低,而减少磷则使其各生长参数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对紫茎泽兰的生境、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掌握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对防治紫茎泽兰提出了初步对策,为彻底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论述了草地早熟禾生育期、分蘖、株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发育规律和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3 780m的果洛州玛沁县一般于4月下旬返青,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34d左右;分蘖数与单株分蘖数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40株/0.25m2,7.5个/株,分蘖速率在成熟期最大为0.143个/株.d-1;株高到成熟期达到93.6cm,日均增高在拔节—抽穗期最大为2.33cm;地上生物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为530g/m2,日均增重在拔节—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为7.474g/m2。  相似文献   

8.
九龙县紫茎泽兰分布、危害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茎泽兰的生境、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掌握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对防治紫茎泽兰提出了初步对策,为彻底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海拔条件下梯牧草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在梯牧草分布区域,按照不同海拔梯度设置样地,对成熟期梯牧草种群个体构件生物量分配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不同海拔地段,梯牧草各构件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茎>根>穗>叶;生物量分配为营养分配>储藏分配>繁殖分配;(2)不同海拔地段,根、茎、叶及穗生物量对梯牧草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不同,海拔2000m处,生物量对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均最大;(3)各海拔条件下,梯牧草种群根、茎、叶及穗生物量与全株生物量呈幂函数的正相关关系,各构件生物量均随单株大小的增加而增加;(4)梯牧草在生长过程中,构件大小与单株个体大小呈异速生长关系,不同海拔下,呈显著或不显著的异速生长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优异种质筛选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1.
紫茎泽兰及其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茎泽兰属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原产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于解放前后侵入我国,半个世纪以来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危害。由于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其他植物的化学互感作用,已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地,且仍在不断地朝华中和华东方向蔓延,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入侵国内16 种外来物种之首。文章着重介绍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危害、动物中毒临床症状与机理、防除与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东非狼尾草替代紫茎泽兰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云南荒山荒坡上紫茎泽兰危害的现状,建议用东非狼尾草等优质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绿化荒山荒坡,提供饲草资源,建立畜牧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种子外形特征和冠毛特征进行观测,并利用飞行试验和模拟探讨其飞行能力,以期探索其种子传播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不同高度飞行速度的相关系数r值比较大,F检验成极显著相关,拟合较好;种子长度、质量和种子冠毛间的夹角与沉降速度呈负相关,冠毛与种子间的夹角呈正相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种子长度与冠毛长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也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紫茎泽兰处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差异基因,将0.5%紫茎泽兰提取液作用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处理后卵囊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和COG功能预测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显示,采用SSH成功构建了紫茎泽兰处理前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cDNA消减文库,获得86条ESTs序列,经拼接和聚类后得到31条独立基因(Unigenes),其中有23个基因有功能注释,8个基因没有功能注释,另外有4个基因没有同源性匹配。为进一步验证文库的特异性,从中随机选取3个差异表达基因,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表面抗原13、3-羟酰辅酶A脱氢酶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紫茎泽兰处理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3个基因在经紫茎泽兰处理的鸡球虫孢子化卵囊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未处理组,说明紫茎泽兰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具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本试验获取了紫茎泽兰作用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主要调控基因,为将紫茎泽兰研发成环境杀虫剂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可为球虫致弱疫苗或基因缺失疫苗的靶标筛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紫茎泽兰发生特点、防治及其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的有毒有害杂草,其侵染能力极强,在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引发 了这些国家对紫茎泽兰的防治及其利用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对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防治措施及其利用 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找出经济合理的防治和利用措施,以期达到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毒害植物——紫茎泽兰调查报告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紫茎泽兰是恶性毒害植物,已传入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两地14县3区1市,分布面积375160hm2,每年以20~30km的速度向北向东传播。其繁殖能力和侵占性极强,是农、林、牧业生产的大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把防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海拔和坡向演变过程中高寒草甸植被的变化特征,本试验以东祁连山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2800m,3000m,3200m,3400m,3600m,3800m和4000m)和坡向(阳坡、阴坡)的植被特征、功能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盖度、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