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基于WPI的水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安全评价问题,介绍了水贫穷指数(WPI)。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水贫穷指数中的水安全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流域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以石羊河流域为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指数能够清晰地反映威胁流域水安全的因素的具体特征,通过水安全分级的方法可以确定各特定区域的水安全级别,为制定水安全预警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安全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进行农村地区水安全评价,在保持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供水特点确定了水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类分析,提出了新农村水安全状况的评价标准;针对农村水安全系统特点综合运用熵权法和模糊评价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水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山东省5个典型农村区域的供水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寿光市的农村地区最安全,处于基本安全与安全之间,其次为文登市、庆云县、临朐县,最差的是肥城市,这些地区农村供水安全处于基本安全与不安全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湟水、渭河和汾河12个水质监测断面和4项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水质时空差异性及其变化特征,同时引入水污染指数法(WPI)对整体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黄河干流水质状况最好,湟水和渭河水质状况次之,汾河水质状况最差,且水质指标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呈显著的差异性;监测断面海东民和桥、渭南潼关吊桥和运城河津大桥的WPI值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66.30%、98.91%和78.26%;各监测断面在春季和冬季的水质状况较差,而夏季和秋季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各监测断面的WPI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海东民和桥、中卫新墩和天水牛背等3个监测断面的下降趋势比较显著;基于WPI指数的时空聚类分析结果与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具有一致性,空间上海东民和桥、渭南潼关吊桥和运城河津大桥WPI值的波动性相对较大,时间上1—3月的WPI值波动性相对较大。【结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但整体上水环境条件正在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红兴隆分局下属12个农场2006年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二、双鸭山、曙光、北兴、红旗岭5个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Ⅰ级,仍有较大的承载力;友谊、五九七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Ⅰ~Ⅱ级,八五三、宝山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而饶河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Ⅲ级,二九一、江川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研究结果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和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因此,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分析和排序,提出当地最佳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为大口井回灌,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的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和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因此,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分析和排序,提出当地最佳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为大口井回灌,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实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文过程复杂性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模式,降水复杂性变化更是当前研究热点。运用等概率粗粒化的LZC方法,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对红兴隆分局辖区内10个农场逐月降水序列复杂性进行诊断,运用GIS技术绘制降水复杂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八五三农场降水复杂性最高、八五二农场次之、五九七农场最低。进一步分析表明,降水是当地地下水埋深复杂性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之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降水复杂性演变特征,为区域降水、地下水埋深准确预测及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与生态安全3个方面构建了由13个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安全的指标体系,结合虚拟水理论对部分指标进行量化,采用Fuzzy-AHP方法,以郑州市为例,对其1998-2005年及2015和2020年在丰、平、枯3个水文年下的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均水足迹、人均水资源量、粮食安全指数、依赖指数、粮食自给度、水资源压力指数6个指标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79%,该6个方面决定着区域水安全状况;郑州市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区域综合安全状况、社会经济安全层、粮食安全层为安全,资源生态安全层为较安全,表明郑州市经济社会和粮食安全是以牺牲区域资源和生态安全为代价的,所以郑州市区域水安全状况是一种结构不合理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红兴隆分局下属12个农场2006年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二、双鸭山、曙光、北兴、红旗岭五个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Ⅰ级,仍有较大的承载力;友谊、五九七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Ⅰ~Ⅱ级,八五三、宝山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而饶河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Ⅱ~Ⅲ级,二九一、江川农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研究结果为红兴隆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安全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水安全评价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前提基础。构建了包括水循环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水社会安全和水经济安全5个子系统及39个指标在内的3层次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2000-2012年我国宏观层面的相关数据,借助水安全指数计算公式,评价了我国在2000-2012年间的水安全发展状态,对我国维护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咸水灌溉动态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灌溉水质、土壤安全、经济作物及荒漠植物安全等各项目标,结合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溉方式及土壤改良措施等动态因子,就微咸水资源化利用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动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等级并编制了用于微咸水灌溉动态安全性评价的SASI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莫索湾灌区微咸水农业灌溉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内,随着微咸水灌溉年份的增加,棉田土壤及作物虽然仍保持在未受污染的范围内,但污染指数逐渐增大,由此提出改善微咸水灌溉安全状况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树枝覆盖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定位试验,研究了树枝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覆盖抑制土壤蒸发的效果明显,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6%时,可抑制2/3左右的土壤蒸发,树枝覆盖可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达30%;滴灌条件下保水剂穴施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渗,提高湿润体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滴灌条件下树枝覆盖结合保水剂穴施节水效果明显,使0~7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4%。  相似文献   

13.
梯级供水泵站停泵水力过渡过程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梯级供水泵站停泵水力过渡过程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应用特征线法对两级泵站同时事故停泵或其中一级泵站事故停泵时可能出现的断流弥合水锤、下游泵站进水池抽空或漫顶的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草坪耗水量测定方法及需水量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多年蒸发耗水量观测和研究的经验 ,针对首都绿地建设中草坪耗水问题 ,提出了采用供水式蒸发器和注水式蒸发器最适合草坪耗水量的测定的结论。同时 ,分析得出 ,北京地区草坪全年的需水量为 772 .0mm。根据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草坪需水量分析 ,年平均缺水量为 12 3 .0mm。  相似文献   

15.
基于CMAC网络模型建立了区域水安全评价模型,根据水安全评价标准及其所属的评价等级值,随机内插生成序列来建立评价分类的样本集。应用实例表明,CMAC算法收敛速度很快,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能如实地评价区域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连云港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中。以连云港市为例,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年的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压力、虚拟水赤字等评价指标,真实客观地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水资源安全现状,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基于多指标水安全评价模型,设计最佳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水安全指数。针对水安全评价中存在信息冗余和评价效果差的问题,利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剔除不重要的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得到2002-2011年建三江水安全最终评价指标中各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即水安全指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评价模型的显著性和有效性,且计算过程可以被有效控制,为多指标水安全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水安全内涵分析出发,建立了包括水供需矛盾、生态环境、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控制灾害、赋予水价值和水资源管理等内容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基于指标体系的水安全评价是涉及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水安全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将多因素评价问题成功的转化为单因素评价问题,实现水安全的综合评价。将水安全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应用于我国部分省区水安全综合评价中,应用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合理,评价客观,具有普遍适用性,为水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