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槐次生种源的抗脱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的间只有在严重干办迫下脱水力间的差异才 给定胁迫条件下,各次生种源旱季的伤害指数比雨季的伤害指数大。干旱预处理有地提高植物叶片的抗脱水力。旱季测定结果表明,北部和西部来源的刺槐叶片的抗脱水力强于南部。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5年生油松、岷江柏、刺槐、榆树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在旱季和雨季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各树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根据4个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以刺槐的抗旱性最强,油松的抗旱性最差。其排名顺序为:榆树>刺槐>油松>岷江柏。  相似文献   

3.
四倍体刺槐由二倍体诱变而来,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茉莉酸甲酯作为茉莉酸类化合物衍生物的一种,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为了分析茉莉酸甲酯在调控四倍体刺槐抗盐性中的作用,采用NaCl胁迫条件下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测定叶片质膜H~+-ATPase的活性变化特征,分析茉莉酸甲酯对2种刺槐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叶片质膜H~+-ATP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叶片的沉淀颗粒形成趋势明显,但在二倍体中没有明显增加且有减弱趋势,说明茉莉酸甲酯有效缓解了NaCl对二倍体刺槐盐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以南8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喜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干旱对不同种源喜树苗期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旱胁迫下各种源叶片喜树碱含量,计算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限制喜树苗期的生长,不同喜树种源地径和苗高的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不同干旱处理间和种源间喜树的地径增粗、苗高增长、总生物量及叶产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对叶片喜树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干旱处理程度加深,叶片喜树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导致大部分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降低,仅有桂林种源和南京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轻度干旱下种源桂林的喜树碱产量最高,达到27.904mg。轻度干旱可以提高喜树苗木叶片喜树碱含量,同时种源桂林在所有受试种源中均有较高的叶片喜树碱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刺槐实验材料,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POD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高温胁迫(40℃)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相似,均较之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模拟干旱胁迫越严重,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上升的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余孟杨 《福建林业》2019,(3):24-28,33
本文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福建柏不同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36d的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无性系福建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伤害3类。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MDA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在干旱胁迫末期,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叶片MDA继续"升高",而伤害程度重和中的无性系却出现了"下降",不同无性系受到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程度也不同,这可能是导致不同无性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伤害程度的原因之一。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在干旱胁迫末期,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继续"升高",而伤害程度重和中的无性系却出现了"下降",不同无性系其叶片的渗透调节作用程度也不同,这也可能是导致不同无性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伤害程度的原因之一。在干旱胁迫的初期和中期,不同胁迫伤害程度的无性系叶片CAT和SOD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在干旱胁迫末期,轻度伤害的无性系叶片CAT和SOD继续"升高",而伤害程度重和中的无性系却出现了"下降",不同无性系其叶片的酶保护调节作用程度也不同,不同无性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伤害程度也可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择引种表现生长好、保存率较高的11个美国皂角种源,调查种源的根系特征,测定各种源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指标,并采用模拟干旱生境的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土壤含水率时各种源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结果表明:16、18、22号种源具备较强的适应干旱生境的基础,具有相对较高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沙柳苗木水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模拟方式对5个种源沙柳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处理不同阶段苗木小枝水势日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保水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个种源的沙柳苗木小枝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下降。干旱处理15天后,民勤种源的沙柳日平均小枝水势下降幅度最大为0.77 MPa,然后依次为达拉特旗0.57 MPa、盐池0.36 MPa、榆林0.25 MPa和乌审旗0.12 MPa,其中民勤种源的苗木在充分供水和干旱胁迫下小枝水势差异达到显著。干旱处理18天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下降:民勤1.68%、盐池7.03%、达拉特旗7.25%,榆林9.35%和乌审旗11.07%,水分饱和亏缺民勤<盐池<达拉特旗<榆林<乌审旗。结果表明,民勤种源的沙柳抗旱的能力较强,而盐池和达拉特旗沙柳苗木在受到水分胁迫时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幅度较小,即水分胁迫对苗木干物质的积累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黄山紫荆Cercis chingii 1年生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和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黄山紫荆的叶片、嫩枝逐渐出现萎蔫、枯落;在干旱胁迫15 d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A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开始升高;持续干旱胁迫20d时,抗氧化酶的活性如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达到峰值,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质膜相对透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早期,黄山紫荆通过维持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调控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在干旱胁迫中期,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MAD含量来抵御干旱胁迫,减轻干旱伤害;在干旱胁迫后期,黄山紫荆体内代谢紊乱,各项生理指标值降低,植株受到伤害。综上可知,黄山紫荆具有较好应对干旱胁迫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5树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盆栽法,测定了银杏、柿树、石榴、李子和酸枣5 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以及复水后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程度较轻时,不同树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其变化率增减不一;但在严重干旱胁迫( 土壤相对含水量< 25 % ) 下,脯氨酸含量及其变化率均急剧增加,即使在干旱胁迫解除后,脯氨酸含量仍增加剧烈。脯氨酸的累积更近乎是严重干旱胁迫下的一种反应特征;在严重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树种, 脯氨酸的累积量及其变化率高。  相似文献   

11.
以一年生刺槐实生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人工控水,模拟设置CK(对照)、LS(轻度干旱)、MS(中度干旱)、HS(重度干旱)4种不同水分供应梯度,研究刺槐幼苗叶片在不同强度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刺槐幼苗可溶性糖SS与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相对电导率REC与MDA含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LS胁迫条件下除Pro含量与CK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与CK差异不显著,而MS、HS胁迫下4种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刺槐幼苗SOD、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特性,并且都表现MS胁迫下取最大值后活性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广元、洞口、随州、西峡、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香椿苗木相对高生长和相对地径生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生长下降幅度加大.洞口种源在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相对高生长皆最小,且下降幅度最大,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安康种源轻度胁迫水平下相对高生长上升,重度胁迫下下降,说明在重度胁迫下安康种源苗高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下降幅度是最小的;西峡种源在轻度胁迫水平下相对地径生长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幅度最小,其地径生长受到的抑制最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适应性.干旱胁迫处理对不同种源香椿生物量增量和根冠比产生极显著影响.不同种源香椿生物量增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大幅减小,根冠比增加.综合不同干旱胁迫水平对各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认为,西峡和安康种源抗旱性较强,洞口种源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以刺槐实验材料,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POD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高温胁迫(40℃)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相似,均较之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模拟干旱胁迫越严重,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上升的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红椿盆栽幼苗为对象,开展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对各观测日的土壤含水率、叶片伤害指数及植株萎蔫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时间段受试盆栽土壤含水率及叶片伤害指数差异均呈极显著差异;(2)复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胁迫伤害;(3)土壤含水率与植株受伤害程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要保证2年生红椿幼苗的正常生长,必须将土壤含水率保持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3个1年生的青冈栎幼苗种源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探讨其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同的种源有差异。3个种源中,16号、18号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17号不显著;(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相对含水量均减少;3个种源的相对含水量均成显著差异(P≤0.05),且17号相对含水量下降的最快;(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抗氧化酶(包括SOD和POD)活性均降低。3种源幼苗的SOD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均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17号SOD活性下降的值最高;16号、17号种源幼苗的POD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且16号POD下降的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4个水分梯度,采用指甲油印迹技术,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气孔变得小而多,趋于旱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分布结构特征;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河南三门峡、山西晋中两个种源相比,河北承德种源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具有小而多的气孔,以及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结论] 3个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趋于旱生结构;河北承德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器比其他2个种源均相对小而多,且调节能力强,属华北地区抗旱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测定了4个刺槐无性系在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水分良好还是干旱条件下,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但无性系间变化趋势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复杂,其下降并不直接降低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光核桃Prunus mira集果、花、药等多用途于一身,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探明不同地理种源光核桃的抗旱生理特性,以西藏4个不同地理种源(林芝、郎县、山南、波密)的光核桃为材料,测定并分析干旱和复水条件下的叶片含水量、叶绿素、酶活系统的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光核桃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不同。其中,山南种源的光核桃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均高于其他3个种源;3种抗氧化酶(POD、APX和GR)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均高于3个种源,并在干旱18 d时达到最高值,说明山南种源的光核桃较抗旱。波密种源的伤害指标(MDA、O2·–、H2O2)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均高于其他3个种源,并在干旱18 d时达到最高值,说明波密种源的光核桃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苗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河南西峡、陕西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香椿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6个种源香椿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同一种源不同时期香椿苗木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因种源不同而不同.在整个轻度胁迫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重度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与轻度胁迫下一致,但含量高于轻度胁迫水平.同一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同,湖南洞口种源增幅最小,恢复能力也最弱.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信宜、浙江江山、湖南汝城、重庆黔江和湖北大悟等5个种源的马尾松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及相对水分亏缺。结果表明:大部分种源马尾松苗木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低于对照,相对水分亏缺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高于对照,均表现出积极的抗旱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