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白藤,人们对棕榈科攀生植物茎——藤的俗称,它代表海南岛天然分布藤类的两个主要种——红藤与白藤。藤类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和次生灌丛的主要伴生植物。世界上主要产藤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半岛各国,澳大利亚北部,以及热带美洲和热带非洲一些国家,种类达几百种之多。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南部及台湾省都有藤类分布。据文献记载有廿多种,而以台湾省和海南岛分布最多,是我国的藤类主要产区。海南岛有十余种,分别属于Calamus、Daemonorops和P1ectocomia三个属。多分布在岛的中部山区、资源丰富,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不包括台湾省),担负着供应全国藤原料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棕榈科藤类属于蔓生攀援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森林和灌丛林内。藤类的茎具有很好的工艺特性,其抗拉抗弯强度大、韧性好,耐水性强,广泛用于工农业、渔业、水上交通等方面。同时藤是编织高级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具以及工艺品的优良手工业原料。我国利用藤茎生产的藤器品种多,款式新颖,远销世界各国。近几年我国藤制品出口占国际藤贸易的25%,每年达4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光照与藤苗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和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是我国华南地区三个主要商品藤种,其藤茎工艺件能优良,是编织的好材料。我国在藤类育苗及藤苗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PC)的资助下,东南亚各产藤国对藤类的研究较为活跃,N.Manokaran(1985)认为,除温度和水分外,光照是影响藤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因此,探讨白藤、单叶省藤和红藤苗木生长的最适光照条件,对完善藤类栽培技术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棕榈藤生产消费系统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我国原藤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对农户、采购商、制造商和政府官员的半结构化访问以及实地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方式收集海南岛棕榈藤业的信息,得到如下结果:1)海南岛天然棕榈藤可采资源储量超过25×10^6 公斤,但实际每年产量仅2×10^6公斤;2)海南2000-2005年人工种植的棕榈藤资源达1万公顷,主要以黄藤为主,其次是白藤和单叶省藤,但目前还未投产;3)海南省藤加工业利用的本地棕榈藤种类主要是黄藤、白藤、大白藤和单叶省藤,国外原藤种类有杜尔智、巴丹和沙藤,虽然国外藤种用量有所上升,但仍以本地藤种为主.4)在海南,大宗原藤视同木材,必须办理运输证,同时必须缴纳育林基金;5)构建出海南棕榈藤业的生产消费系统流程.根据上述结果,作者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 faberii)、小白藤(C.balansaeanu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棕榈藤的光合能力和选择适宜的栽培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种棕榈藤的光系统Ⅰ(PSⅠ)实际光量子效率Y(Ⅰ)为小白藤 > 大白藤 > 黄藤,光系统Ⅱ(PSⅡ)的Y(Ⅱ)为大白藤 > 黄藤 > 小白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白藤、黄藤和小白藤;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则是小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大白藤最低;PSⅠ的电子传递效率ETR(Ⅰ)是小白藤 > 大白藤 > 黄藤,而PSⅡ的ETR(Ⅱ)值则是小白藤 > 黄藤 > 大白藤;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维持在0.78~0.8范围内,且大白藤显著高于黄藤和小白藤(P < 0.05)。由此可见,在实验室条件下小白藤的光合效率在这3种藤中最高,其次为黄藤,大白藤最低;且光保护能力为大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小白藤最低。  相似文献   

6.
白藤的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棕榈科丛生攀援藤本植物。它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森林中的主要伴生藤本和林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白藤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是我国主要商品藤之一;它具有速生、萌蘖强和适应性较广的特性,为目前推广的人工栽培速生藤种之一。我们通过几年试验研究和各地栽培经验的调查,初步掌握了白藤的特性和栽培技术。本文着重探讨白藤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就发展人工栽培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种植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的版纳省藤Calamus nambariensis var.xishuangbannaensis、盈江省藤C.nambariensis var.yingjianggensis、多穗白藤C.bonianus和小省藤C.gracilis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体色素含量、比叶面积(ASLA)、形态解剖特征以及幼苗生物量。结果表明:版纳省藤、盈江省藤和多穗白藤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地大于小省藤的,并且光饱和点(D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点;多穗白藤和盈江省藤的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版纳省藤和小省藤的(p0.05),并以小省藤的最低;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高的种,其叶片相对较厚、气孔密度较大、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比叶面积则较小;单位面积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并随比叶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多穗白藤、盈江省藤和版纳省藤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适宜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进行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8.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 Burret),棕榈科丛生攀援藤本植物,它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森林中主要伴生藤本、林业生产的主要付产品。白藤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是我国主要商品藤之一;它具有速生、萌蘖强和适生性较强的特性,为目前推广人工栽培的  相似文献   

9.
红白藤育苗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藤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对海南岛的藤类资源及利用、种类及生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一些工作,同时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野生藤类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现将红白藤育苗技术方面的材料整理如下,以资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藤类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科藤类(简称藤类)属蔓生攀援植物。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被确认的有14个属、约5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和灌丛林内。我国华南地区有3个属:省藤属(Calamus)、黄藤属(Daemonorops)和钩叶藤属(Plectocomia),约30种。海南岛藤类资源堪称丰富,经调查鉴定有10种之多。藤茎具有良好的工艺特性,其抗拉、抗弯强度大,弹力、韧性好,广泛用于工农业、渔业、水上交通等方面。它是手工业编织的优良材料,从编织高级家具到日常生活用具以及工艺品,其优良性能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替代的。我国藤类利用历史悠久,其藤制品款式新颖,远销世界各国,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藤制品出口贸易占国际藤贸易的25%,  相似文献   

11.
藤类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白藤、单叶省藤和红藤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利用经济效益动态评价方法,采用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三个动态指标及收益成本比、投资回收期两个静态指标进行藤林的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25年的经营期内,三种藤林的净现值及内部收益率分别达到3 494.63、4 657.72、16 785.12元/ha和25.95%、21.20%、28.71%;收益成本比和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71、2.13、4.77和5.5、10.3、10.2年。经济效益高低依次为:红藤林>单叶省藤林>白藤林。经营这三种藤林在财务上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棕榈科藤类(简称藤类)属蔓生攀援植物,是热带、南亚热带森林的副产品,为手工业编织的重要原料。海南岛藤类资源丰富,经调查有十多种。但随着藤类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需要量急剧上升,仅依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适应发展藤类生产的需要,我们从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动态预测方法,对白藤的藤丛总茎长和萌蘖数建立预测模型群。预测结果表明,白藤藤丛总茎长的预测精度在80%以上,萌蘖数的预测精度在90%以上,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大,预测精度均随之降低,该预测模型为科学地估算藤茎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种植结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热区水、热、土地等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林木资源和林下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1994年在山桂花人工林下进行了白藤和版纳省藤2个藤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经过多年的试验观测和分析比较,白藤和版纳省藤均能适宜在山桂花人工林下种植。林下种植10 a后即可逐年采收藤条。与单一种植山桂花人工林相比较,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棕榈藤栽培区区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华南和西南11个省(区)有棕榈藤天然分布的区域确定区划范围,选择与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密切相关的6个气象指标共6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气候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棕榈藤综合成果和生产初中经验,以黄藤、白藤、单叶省藤和异株藤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藤种及其适生条件作为主要区划依据,进行栽培区区划,将我国宜藤区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即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  相似文献   

16.
藤苗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白藤和单叶省藤的苗木生长过程,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藤苗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两藤种排序相同,即温度(月均气温和地表均温)是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次要因子的排序为相对湿度、蒸发量、降雨量。  相似文献   

17.
冯家平  羊金殿 《热带林业》2006,34(4):38-39,37
近年来,海南野生藤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优良棕榈藤种日益濒危。为了保护和发展海南优良棕榈藤资源,海南省林科所于2002~2006年期间对适于海南种植的三种优良棕榈藤—黄藤、白藤、厘藤的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先后培育出50万株优良藤苗。现详细介绍这三种优良棕榈藤的采种、育苗及苗圃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3种棕榈藤藤材防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玉章  周宇 《林业科学》2006,42(3):116-120
目前,棕榈藤(rattan)主要用作家具、工艺品,其产品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藤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色调逐渐加深(变色),尽管变色对材质材性影响不大,但对色调有损伤,直接影响制品的外观,降低商品价值.因此,抑制藤材的变色对保持产品外观和商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州口岸今年以来竹木藤柳草制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月份共出口1600多批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二成多。看好福建竹木藤柳草制品优良的质量和独特的设计,前年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福建竹木藤柳草制品需求大增,去年福州口岸出口竹木藤柳草制品16 000多批次,比上年增长五成多。 福建是工艺美术之乡,八闽大地有众多的能工巧匠和丰富的竹木藤柳草资源,是竹木藤柳草制品生产和出口大省。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福建出入境检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护、恢复和发展海南优良藤种,海南省林科所通什分所于2002~2005年与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合作,对海南野生藤种———黄藤(Daemonorops magoritae)、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 Homce)和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lius Wei)的栽培技术及其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培育优良藤苗50万株,种植试验示范林200亩,推广面积10000亩。试验结果表明,该三种藤种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中、下坡、生长发育表现良好,可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