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14种小分子有机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发现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的抑菌效果较好。进一步对上述3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谱进行复筛,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病原菌的EC50。结果表明:枯茗酸对多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良好,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低至4.1735μg/mL,肉桂酸对油菜菌核病菌EC50达17.8336μg/mL,苯甲酸对小麦全蚀病菌EC50为37.364μg/ml。离体组织实验结果表明,1000μg/ml枯茗酸对草莓灰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42%和80.41%,与对照药剂多菌灵250μg/mL的防治效果相当。综上所述,小分子有机酸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枯茗酸的抑菌活性较好,可以开发为用于病原菌抗药性治理的替代药剂或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_(50)最小,为0.130 6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的毒力次之,EC_(50)为0.145 8μg/mL;多抗霉素B最弱,EC_(50)为44.845 5μg/mL。氟啶胺、腈苯唑、四霉素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氟啶胺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0.039 6μg/mL;腈苯唑、四霉素抑菌活性相对较高,EC_(50)分别为0.077 3μg/mL、0.221 9μg/mL;多抗霉素B抑菌效果最弱,EC_(50)为3.691 0μg/mL。因此,供试药剂中四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病病菌最敏感,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病菌最敏感。说明生物药剂四霉素和化学药剂氟啶胺可同时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腈苯唑更适用于控制灰霉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杀菌剂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氟硅唑、啶酰菌胺3种化学杀菌剂对淮安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3种药剂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有抑制活性,其中咯菌腈和氟硅唑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所测菌株EC50的平均值分别为0.0184和0.2645μg/mL.将咯菌腈和氟硅唑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2:1和1:3时相加作用最明显.[结论]咯菌腈和氟硅唑按2:1或1:3的比例复配能够延缓抗药性,同时降低农药用量,该复配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涛  魏少鹏  姬志勤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103-106,120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抑菌作用的放线菌菌株,编号为A19。采用活性追踪法从A1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H-1、H-2和H-3 3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化合物H-1为环(脯氨酸-亮氨酸),化合物H-2为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化合物H-3的结构式尚待解析。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H-3表现强烈的抑菌活性,在剂量为5μg时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5 mm1、1.0 mm、12.5 mm和14.0 mm,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lhilum turcicum)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孢子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23μg/mL、154μg/mL、130μg/mL、87μg/mL和173μg/mL。化合物H-2对供试病原菌也表现一定的抑菌活性,而化合物H-1对供试病原菌无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物混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与替换对草莓灰霉病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药剂,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多抗霉素、丁子香酚以及两者混配等5个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种药剂及混配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多抗霉素与丁子香酚的质量比为5∶1时抑菌效果最好,EC50(ob)为5.528 6μg/m L,增效系数为2.08,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草莓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在3次施药7、14 d后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优于各单剂与中、低浓度混配制剂的田间防效,而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8.
9种中药材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液(用药浓度为1000μg/mL),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发现,9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穿心莲抑菌作用范围最广,对5种植物病原菌抑菌率均超过50%。尤其是对苹果轮纹病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了96.96%,效果最好。远志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率达82.37%,对苹果轮纹病菌达66.55%,抑菌效果明显。甘草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穿心莲、远志、甘草作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无公害蔬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生长速率法,将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提取物中,黄岑提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最低,分别为8.56mL/L和8.65mL/L;大黄提取物对2种病菌抑菌活性最差,EC50值分别为104.32和269.43;苦参、金银花、板蓝根和补骨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表现中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放线菌Hhs.015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靶标菌进行活性跟踪,对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2种活性物质。采用ESI-MS、NMR等对活性物质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化合物为苯乙酸和染料木素。对苯乙酸和染料木素分别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苯乙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57.21,166.92和238.23μg/mL,。就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而言,苯乙酸(EC_(50)=57.21μg/mL)优于市售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_(50)=154.39μg/mL),因此与阳性对照相比,苯乙酸尚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染料木素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522.40和311.53μg/mL,。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苯乙酸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发现发酵5 d时发酵液中苯乙酸含量较高。以上结果明确了放线菌Hhs.015发酵液中的部分抑菌活性物质及其抑菌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重法测定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抗真菌霉素702和制霉色基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水稻菌核病菌(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4种水稻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和毒力.结果表明,抗真菌霉素702和制霉色基素对4种水稻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50 μg/mL抗真菌霉素702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菌核病菌、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0%、100.00%、91.72%和68.06%,EC50分别为7.00、10.30、14.41、26.71 μg/mL,EC90分别为13.20、17.66、27.67、128.28μg/mL.13 μg/mL制霉色基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菌核病菌、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20%、100.00%、100.00%和79.17%,EC50分别为1.47、1.91、2.37、0.20 μg/mL,EC90分别为41.05、3.92、4.34、135.54 μg/mL.总体上,制霉色基素对4种水稻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抗真菌霉素702.  相似文献   

12.
从新鲜苦皮藤根皮中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As菌株,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s菌株发酵产物菌丝体的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乙酸乙酯好,在4 000μg/m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62.9%-85.1%;抑制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较好,其EC50仅为62.5328μg/mL;抑制细菌活性表明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研究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腐霉利和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21 2和0.752 8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不同比例的复配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4∶1时相加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111.737 4。[结论]腐霉利和烯唑醇按4∶1的比例复配具有杀菌谱广、降低用量、延缓抗药性等优点,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的一株编号为2K3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杀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比乙酸乙酯提取物强,在1 000μg/mL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90%;抑制孢子萌发法试验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59.4μg/mL、96.5μg/mL和132.5μg/mL;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 mm和27 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在2 000μg/m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YL001发酵液不同粗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骞  刘霞  何军  许贤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229-232
采用不同溶剂对YL001发酵液进行提取,以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试验法离体测定了不同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氯仿粗提物在离体条件下能显著抑制多种供试真菌菌丝的生长,其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63.58μg/mL和77.21μg/mL;正丁醇粗提物能显著抑制供试真菌孢子的萌发,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为0.445μg/mL;盆栽实验表明正丁醇粗提物比氯仿粗提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达82.4%和75.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链格孢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烟草灰霉病菌及杨树溃疡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相的抑制作用最强,正丁醇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含量为800 μg·mL1时,其代谢产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紫杉木霉ZJUF0986发酵代谢抗菌产物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ZJUF0986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高效反相液相色谱制备纯化,分别得到Ⅰ、Ⅱ、Ⅲ三种活性化合物,为主要活性代谢产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Ⅰ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活性代谢产物Ⅰ不仅能强烈抑制菌丝的生长,而且能有效抑制孢子的萌发,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100和0.891μg/mL;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表明,20%紫杉木霉ZJUF0986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稀释800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巴东醉鱼草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溶剂萃取相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g/L(干样)的巴东醉鱼草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2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超过80%;3种溶剂萃取相对上述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相活性最强,在质量浓度5g/L(干样)下,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75%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的作用最强(89.14%);质量浓度为1g/L时,对油菜菌核的作用为71.37%,对以上4种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0.492、0.534、0.531和0.938g/L。据此,可推测巴东醉鱼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部位。  相似文献   

19.
杀菌剂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经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EC50值分别为0.2055μg/ml和0.3509μg/ml;在200~400 g/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3次后,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5.58%~89.79%和83.87%~89.14%,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的防效。苗期在2 g/L使用剂量下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20.
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50仅为0.0366μg/mL,其次是四霉素,EC50为0.2975μg/mL,吡噻菌胺抑制中浓度最高,其EC50为1.8188μg/mL.在离体条件下开展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15时,EC50仅为0.0224μg/mL,增效系数(SR)值为1.73,确定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防治草莓炭疽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