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出池塘里的鱼已生病要想看出鱼是否生病,主要从鱼的活动、体色及吃食等情况去分析。健康鱼体色正常且有光泽、好集群、活动灵敏,摄食旺盛,投饵后很快来食场吃食;病鱼通常体色发黑,有的出现各种斑点,有的鳍条边缘呈镶边状或烂鳍,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或集群于...  相似文献   

2.
1 看鱼的活动1.1 看鱼的分布:生活正常的鱼,群游于水中,活动自如,反应敏捷,受惊即潜,常不易发现它们;有病的鱼离群独游或散乱浮游水面,或成团打转,常分布池边、排水口或下风处。1.2 看鱼的运动:生活正常的鱼,身体平衡,运动活泼;有病的鱼游动迟缓,反应痴呆,甚至伸手可捉,有的争游于水面挣扎,乱跳,或肚皮朝天,或尾巴上翘露出水面。当患有孢子虫病或鱼鳅等寄生虫病时,会在水面作持续的跳跃。1.3 看鱼的吃食:正常的鱼,食欲旺盛,投食后能很快聚向食场抢食,而且食量比较稳定;病鱼食欲减退,往往有吃食量突然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鳜鱼高密度养殖的飞速发展,疾病也随之发生,特别是鳜鱼的出血病,在流行季节发病率一般为50%,严重的塘口发病率达90%以上,甚至全军覆没,现将此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主要症状 病鱼吃食明显减少,甚至不食。有时在池边水底静卧或缓游。有的体色变淡,黑纹变浅或消失,严重的头部、体表、鳍条及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点。有的鳃丝呈白色,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肝脏呈点状斑块出血,胆囊大,胆汁呈淡黄色,有的有腹水,肠粘膜斑块状出血,内含黄色粘液。2病因分析2.1池塘久未清淤淤泥深,平时因投饵过多,残饵及…  相似文献   

4.
影响鱼类驯食成功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平  雷洪 《科学养鱼》2005,(6):78-78,80
近年来,随着精养的不断普及,水产配合饲料的使用也日益普及。配合饲料养鱼,首要的是将鱼驯化至水面抢食,驯化成功后,将会有近80%的鱼上浮吃食,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观察,很多渔户养殖时井未做到成功驯化,仅有30%~50%的鱼上浮吃食。有的甚至基本不上浮.在水下摄食,导致鱼摄食状况不易观察,投饲量不易掌握,影响饲料饲喂效果。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重要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1病原  有的学者认为病毒为该病的主要病原,有的认为是由寄生虫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有的认为是这几种致病因子混合感染所致。2症状  病鱼少食或不食,有时在池边、水底静卧或缓游。有的体色发黑,有的病鱼头部、体表、鳍条及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点,有的鳃丝呈白色,肛门红。解剖观察,肝脏发白或呈点状、斑块状出血,胆囊大,胆汁浑浊变淡呈黄色。脾脏黑红色,无光泽,有的有腹水。3诊断3.1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  相似文献   

6.
养鱼实践中,不少养鱼户抱怨他们池塘养成鱼产量不尽人意,经济效益也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未能正确掌握投饲量,不重视投饵四定方法。识别池塘鱼类的饥饱,确定当日的投饲量的方法是:1)留心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吃食时间和长短。如果投入一定数量的饲料后,不到2h就被鱼吃完了,这说明饲料数量不足;另外,如果鱼群吃完饲料后,仍在食场附近表层水体中浮来游去,不肯散去,这种现象也表明鱼仍未吃饱;如果鱼群摄食后从食场散开,食台还有剩饵,这说明可适当减少投饲量。2)在巡塘时发现水面极不平静,鱼类活动频繁,而鱼体上又没有检查出大量寄生…  相似文献   

7.
夏初,正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期,也是鱼病开始流行的时期,如何尽早发现鱼病,减少病害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是众多养鱼工作者所关心的。下面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1鱼病的鉴别鱼类的发病有其共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体色、体形和摄食活动几方面,只要坚持定期巡塘,细心观察,勤记录,多整理,必要时借助多种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就可以及时发现水产动物的疾病。1.1体色或体形健康的鱼类体色鲜艳有光泽,体表完整无损。如出现背部和头部发黑,则可能患上细菌性肠炎病;如体色消退,无光泽,可能是烂鳃病、感冒病;如皮肤灰白色或白色,披有棉絮状白毛,肌肉腐烂,则可能是水霉病;如皮肤充血,体表粘液增多,部分鳞片竖起或脱落,鳍条残缺不全,可能是竖鳞病、鳍腐烂病;如在肛门附近出现红色印章,可能是患了打印病;如体表分布白点,可能是粘孢子虫病或小瓜虫病;如体表象裹了一层面粉,可能是打粉病;肌肉出血发红或红鳍红鳃盖,则可能是出血病;鱼体象披着蓑衣,则可能是锚头鳋病;如夏花阶段在水中看见鱼额头和口周围变成白色,可能是白头白嘴病;如鱼体上有气泡,则有可能是患了气泡病。1.2摄食健康的鱼一般食欲旺盛,投喂饵料后很快来食场吃食,而且每天食量正常...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讲究四诊,即望、闻、问、切,这四诊在鱼病检查和诊断中也同样适用。一、望即看水质、水色、生物种群,看饲料质量,观察鱼群的活动状况、抢食情况、独游情况,是否狂游、跳跃、露鳍。检查体色变化,有无红肿、溃烂等。一般患慢性病的鱼,往往体色发黑、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鱼受到寄生虫侵袭  相似文献   

9.
一、欧鳗中毒群体症状鳗鱼中毒时 ,食欲急骤下降 ,重者1~2天后群体不摄食 ,活动能力降低 ,出现不同程度抽筋 ,部分鳗个体体色变淡。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部分体色变淡 ,其中20 %~30 %体色呈乳白色或全白色。病鳗体质减弱 ,呼吸功能减退 ,有的卧于池底或挂于饵料台 ,有的随水流方向漂游 ,严重者被水冲至排污箱口 ,起初几尾至十尾死于排污口 ,多者几十尾至几百尾死亡。米乐尔等有机磷中毒群体症状诊断特点为 :①鳗鱼在正常摄食情况下 ,突然食欲急骤下降或不摄食 ;②病鳗体色变淡 ,部分体色呈现乳白色或全白色 ;③较严重病鳗可见在池边或…  相似文献   

10.
于忠诚 《水产养殖》2011,32(3):25-25
一看鱼的活动情况。健康的鱼活动比较灵活,常群游于水的中上层。生病的鱼通常离群独游或时游时停,有的尾巴翘出水面,急窜狂游。有的成群停滞水面,长期不下沉,或绕池狂游。  相似文献   

11.
陈洲 《齐鲁渔业》2004,21(5):19-19
下面向您介绍几种识别鱼吃没吃饱的方法:一是留心观察鱼类在食台或食场吃食时间的长短。如果在投入正常数量的饲料后,鱼吃完饲料的时间不到2小时,说明饲料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到或吃饱,应该适当添加。如果每旬投饲量稳定,旬内日投饲量相同,但到旬末所投饲料在不到2小时内就被鱼类吃完了  相似文献   

12.
赵玉蓉 《内陆水产》2001,26(7):38-38
在鱼病的防治过程中,给药方法不同,机体吸收的速度不一样,药物达到体内的浓度也有区别,因而,药物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致关重要。下面就目前鱼病防治中常用的一些给药方法及其利弊总结如下。1 挂袋(篓)法在食场周围悬挂药袋或篓,形成一消毒区,当鱼来摄食时以对鱼体消毒。这种方法具有用药量少、方法简便、没有危险及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能杀死食场附近水体中的病原体及常来吃食的鱼体体表的病原体)。适用于预防和早期的治疗,同时鱼必须有到食场来吃食的习惯及要求。最大用药量必须控制在鱼能…  相似文献   

13.
鱼类摄食情况测试装置问世了 ,有了它 ,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了解鱼的吃食情况。如有没有鱼吃食 ,大约有多少鱼吃食 ,吃食是否正常 ,一次能吃多少饲料等都一目了然。这样 ,我们就能根据鱼的实际吃食情况投饵了 ,无论水质、天气、疾病等因素如何变化影响 ,也不管鱼的群体重量如何增减变化 ,每次投饵都能轻松做到鱼吃多少喂多少 ,既不浪费 ,也不缺少 ,使每一斤饲料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本装置还能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质好坏 ,有无鱼病等其他情况 ,又能检验我们处理这些情况的办法、措施是否有效 ,为我们养鱼成功保驾护航。本装置不用电 ,环保型 ,可…  相似文献   

14.
一、存在的问题和误区1.管理不细致,疏于池塘巡视鳜鱼即使患病也照样吃食,而一旦发现,鱼已在水的上层或已到了岸边,直观其体色发黑、静止不动,受到惊吓立即潜入水中,行动仍十分敏捷。而一些养殖户却只注重观察其吃食情况而疏于耐心巡视,误认为食欲旺盛即鱼体无病。2.放养密度过  相似文献   

15.
在海水鲈鱼养殖中 ,鲈种网箱培育影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在于“防病” ,现将所见疾病及防治作以下介绍。一、黑体病通常称萎瘪病 ,多见3~5厘米的幼鱼。鱼体瘦弱 ,脊背似刀刃 ,头大体小 ,初体色灰暗后全身发黑 ,当地称“黑盖子” ,在箱边缓慢游动 ,不等死亡便被同类所食。幼鱼入箱前暂养期间基础饵料不足而日常饲喂又不及时、有的甚至不喂所造成。防治 :加强饲喂管理 ,采用优质饲料加大饲喂量 ,日饲喂不低于鱼体重的50 %~60 % ,日投喂6~7次。二、红头病见于3.5~6厘米鱼 ,体色暗淡 ,初期鱼头顶端出现血斑 ,后逐渐扩大出血 ,严重…  相似文献   

16.
吴孟威 《海鲜世界》1992,(3):13-13,32
根据北京地区池塘养鱼的实际需要和本地区的池塘条件及鱼类生长等特点,我们于一九九一年在西郊农场三分场福利养殖场进行了吃食鱼与滤食鱼并重的养殖模式探讨,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西自治区岑溪县岑城镇农民高达明,采用漂白粉、敌百虫合剂治好了草鱼烂鳃、赤皮瘟并发症。其症状是:鳃丝发白,上有污泥粘液,体色发黑,头部暗黑色,鳃盖充血,有的鳞片脱落,皮肤发炎。病鱼不吃食,离群独游水面。治疗方法是:亩用漂白粉550克、敌百虫100克,  相似文献   

18.
《渔业经济研究》2005,(4):40-40
1.留心观察鱼类在食台或食场吃食时间的长短。如果在投入一定数量的饲料后(正常投饲量), 鱼吃完饲料的时间不到2小时, 说明饲料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到或吃饱,应该适当添加。如果每旬投饲量一定,旬内日投饲量相同,但到旬末所投饲料在不到2小时内就被鱼类吃完了, 说明鱼体已增重,饲料量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有效地防治各种鱼病,必须首先知道鱼是否生了病,然后查明发病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 对鱼病的正确诊断1.1 鱼生病后的表现 病鱼离群独游,浮于水面,反应迟钝,常常活动在池水的下风头处。病鱼的体色不正常,如发黑、发白或充血发红等,食欲减退。1.2 一般检查 捞取3~5尾刚死或有病未死的鱼,用肉眼检查鱼的体表、鳃部和肠道等部位有无病灶或寄生虫,如果病症不明显,可用显微镜检查。从  相似文献   

20.
南方大口鲶锥体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锥体虫属鞭毛虫,最早于1841年在鳟鱼的血液中发现。锥体虫个体小,寄生于血液,使鱼精神萎顿、不食、体质衰弱、贫血,最后死亡。我国从50年代起就陆续有锥体虫感染青、草、鲢、鳙、鲤、鲫、鳊、黄颡鱼、黄鳝、鳗鲡等鱼类的报道。但至今尚未见感染南方大口鲶的报道。近年来,四川南方大口鲶养殖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最近相继在一些养殖场发生锥体虫病,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中尤以1997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仁寿黑龙滩水库网箱养殖的大口鲶发病严重。病鱼表现为不食、精神萎顿、浮于水面、活动滞缓、呼吸困难、体色变淡、鳃丝腐烂等,最初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