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鲜食玉米以它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试验对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茬后复种8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抗逆性、果穗性状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糯68和萃甜518综合评价优,生育期短,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宜于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茬后复种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金凯3号在陇东旱塬区的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平凉市黄土旱塬区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金凯3号在陇东旱塬露地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在此密度下和中等水肥条件下,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产量可达5 612.2 kg/hm2.  相似文献   

3.
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刍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甘肃马铃薯生产现状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讨论了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发展建议:优化品种结构,示范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夏播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规范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组建马铃薯产业联合体,助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政策支持机制,保障马铃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菜用大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北生态区,闽豆1号春播以4月16日和30.0万株/hm2处理组合的鲜荚产量最高,为14288.21 kg/hm2。其适宜播种期是4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是30.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陇东旱塬冬小麦化肥减施有机替代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秸秆还田、麦后复种绿肥等方面规范了陇东旱塬冬小麦化肥减施有机替代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9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前提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新冬29号为材料,于2009-2010年在新疆伊宁市进行播种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1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万/hm2;10月2日至1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480~600)万/hm2。  相似文献   

7.
承德地区谷子宽窄行种植适宜模式及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承德地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选择当地主栽谷子品种承谷13号为试材,以40 cm等行距种植(密度45.0万株/hm~2)为对照,2015年通过研究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了筛选;2017年在2015年筛选出的适宜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均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其中,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增产率为8.1%,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谷子适宜的留苗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产量较对照提高2.60%~7.11%,其中,52.5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显著。谷子的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为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该条件下,谷子产量可达5 933.6 kg/hm~2,较40 cm等行距种植(密度45.0万株/h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全市有耕地面积37.42万hm^2,其中旱塬地3.7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旱塬地土壤肥沃,生产潜力大,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作物。由于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麦后复种主要以糜子、养麦等小秋作物为主,复种效益不理想。近年来,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方式,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旱塬冬小麦茬复种西葫芦栽培技术。据调查,从2004年开始,崆峒旱塬区累计麦后复种西葫芦260hm^2,平均收入1.800万元/hm^2,其中,小麦收入0.525万元/hm^2,西葫芦收入1.275万元/hm^2,较复种糜子、养麦等小秋作物增收1.050万元/hm^2,增收1.4倍,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承德地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选择当地主栽谷子品种承谷 13 号为试材,以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为对照,2015 年通过研究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了筛选;2017 年在 2015 年筛选出的适宜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均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其中,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 种植模式产量最高,增产率为 8.1%,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谷子适宜的留苗密度为 45.0 万~52.5 万株/hm2,产量较对照提高 2.60%~7.11%,其中,52.5 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显著。谷子最佳的宽窄行种植模式为 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最佳种植密度为 52.5 万株/hm2,该条件下,谷子产量可达 5 933.6 kg/hm2,较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翘头青’‘新翘头青’萝卜为试材,研究了高海拔地区不同播种期对复种萝卜产量、经济效益以及产品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高海拔地区复种萝卜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当播种期在6月30日~7月23日时,萝卜的产量及品质随着播种时间的延后而升高,7月23日播种的萝卜各项指标达到最优.表明高海拔地区秋冬萝卜复种的适宜时期为7月中下旬,且‘新翘头青’更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2.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南阳盆地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宛麦18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豫南及鄂北麦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策略,以小麦品种宛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邓州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10日、20日和30日)和密度(每公顷基本苗120万、210万、270万和330万)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都有显著影响。播种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也均有显著的影响,3个播期中,10月20日播种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处理;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中密度(210万~270万/hm~2)处理产量最高,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120万、330万/hm~2)最低。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2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hm~2;10月20~3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270万/hm~2。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引黄灌区棉花适宜播种期和密度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在该地区较佳的播种期是4月20 ̄27日,较合理的密度范围是1.1 ̄1.3万株/亩。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甘肃省陇东旱塬区核桃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结合"陇东旱塬区核桃良种育苗试验研究"项目的开展实施,现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促进陇东旱塬区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推动陇东旱塬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1]。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东素有"粮仓"之称,有广阔的旱塬耕作地,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制,主作物油菜和小麦收获后,还有60~120天时间,气温高,雨量较多,光照充足,可以满足复种糜子的生长需要.复种糜子可以提高产量,还可满足人们膳食中对小杂粮的需求.现将复种糜子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播种期与播种量对宁冬10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0号”田间群体、产量构成三因素变化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田间总茎数随播种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趋于降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宁冬10号”籽粒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种期的影响;适播处理(9月28日)产量显著高于晚播;播种期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影响显著,对籽粒硬度影响不显著;播种期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密度。“宁冬10号”在宁夏引黄灌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底至10月上旬,每667m^2适宜播种密度为40~45万粒。  相似文献   

18.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9-7799,7802
以豫芝10号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砂姜黑土中等肥力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16.5万株/hm2,可获得籽粒单产1350~15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陇东旱塬地引种杂交油葵品种A15、GK9702、GK9704、ART-1,新葵杂4号和新葵杂6号的试验结果表明,GK9702和A15具有株高适中,秆粗抗倒伏,产量较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适宜在陇东旱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