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粮食储藏》2021,50(3)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储藏温度、储藏水分、储藏方式与储藏时间四个因素对小麦专用粉储藏期间面团稳定时间、面筋吸水量、脂肪酸值和降落数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储藏时间180 d内,储藏温度仅对小麦专用粉的降落数值指标影响显著,呈现显著正相关;储藏时间仅对小麦专用粉的脂肪酸值指标影响显著,呈现显著正相关;储藏水分与储藏方式对小麦专用粉的面团稳定时间、面筋吸水量、脂肪酸值和降落数值指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粮仓储藏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粮仓的储粮性能差异,以鲁原205小麦为样品,每间隔2个月进行取样、检测,研究了小麦在装配式保温仓、装配式不保温仓和焊接式不保温仓3种类型粮仓中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小麦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保温仓中小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得最快,且脂肪酸值较高;保温仓中小麦的面筋指数基本不变,吸水率与干面筋含量最高,降落数值最低;保温仓稳定时间与粉质质量数上升幅度较大,弱化度下降较大,保温仓中小麦的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长度最短,且小麦的损失率最低。3种类型粮仓的储粮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装配式保温仓>焊接式不保温仓>装配式不保温仓。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湿储藏条件下小麦若干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海峰  许德存  Xu Dechun 《粮食储藏》2006,35(5):36-42,45
对37℃高温、RH=80%高湿储藏条件下硬质、软质小麦的水分、脂肪酸值、降落值、粘度、湿面筋含量、发芽率和芽重等物理品质性状及过氧化氢酶活动度、过氧化物酶活动度和α-淀粉酶活性等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条件下,小麦短期储藏后的各种理化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酶活动度、降落值、脂肪酸值等变化较显著,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小麦的早期陈化和劣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对4个高大平房仓储粮小麦在度夏期间进行空调控温。在此基础上选取2个仓进行氮气气调,研究了单独空调控温以及空调控温结合氮气气调储粮过程中小麦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仅单独空调控温时,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小麦的害虫数量不断增加,而小麦的害虫数量在氮气气调后则开始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两种储粮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含量、容重和面筋吸水率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氮气气调的小麦水分含量、容重和面筋吸水率降低程度稍低于仅空调控温的小麦;小麦的色泽、气味和呕吐毒素含量在储藏期间未发现明显改变,表明应用氮气气调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5个玉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后的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值和粘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储藏各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0℃)下玉米的品质变化小,而高温储藏(40℃)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在高温储藏条件下,玉米的发芽率和粘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而脂肪酸值和降落值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评价不同中强筋小麦品种面粉加工品质的差异,以 72 份中强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 10 个小麦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进行考察,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供试材料面粉加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 10 个品质性状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64%),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50.17%);各品质性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相关性最强(0.9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 10 个品质性状划分为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83.16%,可代表中强筋小麦 10 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第 1 主成分可概括为蛋白质质量因子,第 2 主成分为高容重、低弱化度因子,第 3 主成分为吸水率因子。聚类分析将 72 份小麦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表现为高稳定时间特征,聚集了 37 个小麦品种;类群Ⅱ聚集了综合品质表现较差的 28 个小麦品种,整体表现为低吸水率、低沉降值、低稳定时间、低形成时间的特征;类群Ⅲ聚集小麦品种最少,共 7 个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表现适中。  相似文献   

7.
以2018年新收获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小麦发芽率对面筋含量、面团流动性试验、降落数值的影响,每组试验均做3次平行试验取均值。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率高的小麦,其面筋含量、吸水量以及面团形成时间、降落数值都受到较大影响。当发芽率低于8%时,影响不明显;发芽率高于40%以上时,影响变化也较小。  相似文献   

8.
小麦容重与水分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品种、生产年度的5个小麦样品,对其进行渐次加水润麦,观测容重与水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小麦水分变化对其容重变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总体上容重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另外,同一水分含量的小麦在吸水后的不同时期容重也显著不同,吸水初期体积迅速膨胀容重显著下降,随后容重又慢慢回升至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值。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水地区试新品种(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7年河南水地区试89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796.2 g/L,蛋白质含量14.8%,湿面筋32.0%,吸水率57.9%,沉淀值58.1 ml,面团稳定时间3.2 min,弱化度128.3 Bu.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蛋白质、湿面筋、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南部组,稳定时间呈现冬水组>南部组>春水组,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的容重、吸水率较接近,沉淀值呈现出春水组>冬水组>南部组.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4个,8个和0个品种,其中,冬水组强筋3个、中筋3个;春水组强筋1个;南部组中筋5个.冬水组和春水组品种的稳定时间短、南部组品种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高是河南当前小麦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14个强筋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不同水分管理,探讨基因型和水分管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共7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品质性状指标差异显著,其中蛋白质含量和吸水率变异系数较小,而衡量面筋质量指标的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变异系数较大。因此,使用衡量面筋的三个品质指标进行强筋小麦育种和品种改良应该会更加高效。不同水分管理下,随着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和吸水率均升高,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则降低。同时,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均在适当增加水分W1处理下最高,这说明强筋小麦栽培管理中,要结合生产所需的目标品质指标进行水分管理。利用不同品种和水分管理下的品质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个品质综合性状都较好的品种,并在适当灌水的W1处理下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考虑了多品质性状指标受基因型和水分管理因素的影响,可作为筛选综合品质较好品种和评价栽培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户专用粮仓储粮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C软体仓作为新型农户专用仓,小麦在10个月储存期内水分含量变化≤0.6%,与原始水分无显著差异。小麦容重损失率均值为1.96%,干容重损失率均值2.1%,虫蚀粒率≤0.3%,霉变粒率≤0.1%,面筋吸水率变化率均值9.4%,平均储粮损失率为0.506%,干物质平均损失率为0.318%。由此可见PVC仓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鼠、密闭、隔热等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户储粮过程中由粮食生虫、发热霉变、鼠咬等因素引起的储粮损失,起到减损保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用量化肥和猪粪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猪粪氮与化肥氮分别为0、60、120、180、240、300、360、420、500、600 kg/hm2),分析评价猪粪氮和化肥氮不同用量对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类型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2008—2018年本区域参试的130个品系(182份样品)的品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评价了该区域小麦品质改良现状。结果表明,2008—2018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的容重为786±16.07 g/L,粗蛋白含量12.79%±0.93%,湿面筋含量26.14%±2.77%,沉降值为34.65±10.43 mL,吸水率为56.62%±3.83%,稳定时间为4.03±2.82 min,最大抗延阻力为289.55±123.01 E.U,延伸性为154.55±19.11 mm,此外,变异系数最高的为稳定时间69.98%、最低的为容重2.04%。年度间比较发现,容重、粗蛋白含量和吸水率起伏较大,湿面筋含量保持平稳,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延伸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根据国家品质评价体系,2008—2018年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品系中,存在较多同一品系各项指标间强、中、弱筋相互交错的现象,达标品系中,强筋、中强筋较少,中筋、弱筋较多。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小麦品质育种趋向中弱筋。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谢守华 《粮食储藏》1995,24(2):24-24
对50个面粉样品的面筋吸水率和某些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标准粉和特制粉的面筋吸水率差异不显著,面筋吸水率和湿面筋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两种面粉都达到0.01显著性水平,面筋吸水率和干面筋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标准粉和特制粉的相关性分别达到0.05和0.01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17.
黄淮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冬水组的39份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对参试小麦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56~2.01,平均为1.88,其中面粉吸水率H′最大,面团稳定时间H′最小。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71.93%)。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可解释73.76%的性状信息。在欧式距离6.5处可将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5大类群,每个类群各有侧重,优质小麦呈现聚类特征;小麦的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性状越优秀,总体呈现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特点。黄淮区试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性状较好的新麦45、山农116和轮选2000等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育种的首选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芽粒包括萌动粒及较为严重的发芽小麦,当生芽率大于10%时,对小麦的工艺品质、储藏品质、加工品质都会造成影响.生芽后,会产生大量的α—淀粉酶,而降落数值能反映α-淀粉酶活性及小麦发芽损坏程度.通过选取陕西地区2013年新收获小麦并检测其生芽率和降落数值,发现降落数值低于150 s的占37.5%,在200 s~300 s之间的占62.5%,而且随着生芽率的增加,降落数值呈下降趋势,此试验对加强储藏条件的选择和控制,减少储藏期间的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河南省麦区44个主推品种,对河南麦区适宜制作馒头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冬麦区适宜优质馒头的小麦主要品质指标是:面粉蛋白含量11%~12%,湿面筋30%~35.9%,沉淀值23.3~40.3 m L,峰值黏度2200~3700 cp,低谷粘度1400~2400 cp,吸水率57.2%~60.8%,稳定时间2~9.5 min,硬度、直链淀粉和膨胀势中等偏低,面筋指数中等偏高,面粉白度、亮度越高,灰分和PPO活性越低越好。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确定优质品种的最适生态区域提供依据,选取3种筋型的7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种植于具有代表性的5个生态地点,对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构成、表达量以及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共出现10种亚基类型,6种亚基组合;HMW-GS表达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不同生态地点表现不尽相同;从亚基类型来看,2*亚基表达量变异幅度最大,12亚基表达量变异幅度最小;就生态点而言,奇台点的HMW-GS表达量变异最大,塔城点较为稳定;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受生态地点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变异,容重和吸水率变化不明显;2*、5、8和9亚基的表达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相关程度相对较高,1、2、7、10、12相关不明显。新疆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小麦麦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分布范围较宽,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应根据亚基表达量的高低进行合理种植,更大程度的发挥其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