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苦荞麦高产栽培最佳配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萍  杨媛  杨明君  杨芳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48+122-48,122
该项研究以早中晚熟三种不同类型的品种为试验材料,三种不同播种量,三种不同施肥量为处理,拟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间达显著水平。综合结果分析,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667m2播种量6万株,施磷酸二铵20kg作基肥为最佳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2.
本田间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倒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荞麦抗倒伏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过磷酸钙施用量对倒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播种密度和尿素施用量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中以西荞2号和KQ2008-07表现较好,苦荞秋播密度20万~24万苗/亩(用种量5~6 kg/亩),施5~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4(品种KQ2008-07、24万苗/亩播种量、开沟穴播、施用45 kg/亩过磷酸钙作底肥、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最高,折亩产136.5 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3.
播种量与行距对水稻保墒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3种播种量、3种行距处理的水稻保墒旱直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的水稻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蘖力弱的品种行距15 cm、分蘖力强的品种行距20 cm时水稻产量最高;分蘖力弱的品种播种量以300 kg/hm2为宜,分蘖力强的品种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选择3种常用的侧深施肥机械配套的专用肥料做对比,并设计施肥量25kg/亩(100%),20kg/亩(80%)和15kg/亩(60%)三种梯度,通过水稻产量性状分析,研究出合理的施肥方案。通过试验得出3种肥料所有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均有增产作用,其中施用云天化复合肥的增产幅度最大。对比不同肥料品种相同的施肥量,云峰牌复合肥料在施肥量25kg/亩和20kg/亩中产量均最高,贴心人牌复混肥料在施肥量15kg/亩中产量最高。相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量中,三种肥料都是施肥量为25kg/亩时产量表现最好,施肥量递减的情况下产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高产优质栽培和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青海省祁连山试验田中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行距(A)、播种量(B)及施肥量(C)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地上植物量和光合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因素大小分别为:施肥量行距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Pn影响极显著,对种子千粒质量、Tr影响显著;播种量对地上植物量影响极显著,对Tr影响显著;施肥量对地上植物量、种子产量、Ci影响极显著,对Pn、Tr影响显著。经分析得出青海草地早熟禾地上植物量丰产栽培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4.5kg·hm~(-2)播种量+750kg·hm~(-2)施肥量;种子最佳方案为30cm行距+3kg·hm~(-2)播种量+450kg·hm~(-2)施肥量;施肥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特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西藏林芝地区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藏青2000在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和施肥量,以期为该地区藏青2000的大面积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以藏青2000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150.0、187.5、225.0、262.5 kg/hm~24种播种量和75 kg/hm~2N+45 kg/hm~2P_2O_5、150 kg/hm~2N+45 kg/hm~2P_2O_5、150 kg/hm~2N+90 kg/hm~2P_2O_5、225 kg/hm~2N+135 kg/hm~2P_2O_5、300 kg/hm~2N+180 kg/hm~2P_2O_55种施肥量,研究青稞基本苗数、茎蘖数、有效穗数、分蘖率、产量及各生育时期株高、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稞基本苗数、茎蘖数、有效穗数基本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2)增加施肥量可不同程度提高藏青2000的分蘖率,而增加播种量则会不同程度降低分蘖率,其增幅和降幅与施肥量、播种量的增幅不成正比。(3)施肥量和播种量对株高、生物量的影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显现;高肥处理(F5)下的株高、生物量基本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F1);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波动下降,生物量则随播种量的增加波动上升;拔节、孕穗期Q4处理的平均株高较Q1处理高,且该生育期内Q4处理的生物量则均明显高于Q1处理。(4)施肥量和播种量过高、过低都会导致产量降低,Q3F4处理组合的产量达3 844 kg/hm~2,仅次于Q1F4处理。由研究结果可知,供试条件下藏青2000在中高等播种量(225.0~262.5 kg/hm~2)配置中等施肥量(纯N 150~225 kg/hm~2,P_2O_590~135 kg/hm~2)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能较好地协调个体和群体间的矛盾,建立较为理想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施肥量和播种量对当年播种的多叶老芒麦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播种的多叶老芒麦能完成全部生育期,种子能够成熟;施肥量对多叶老芒麦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极显著,且以N-P-K为60-30-30(均为有效成分,kg/hm2)最为理想;不同播种量对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在种子成熟以前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8.
本田间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倒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荞麦抗倒伏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中以川荞2号表现较好,春苦荞秋播密度12万苗/亩或24万苗/亩,施45 kg/亩复合肥作底肥,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6(川荞2号、开沟条播、12万苗、45 kg复合肥作底肥、5 kg尿素作追肥)产量最高,折亩产171.8 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播量、施肥等因素对菏麦17、菏麦20等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的影响,探讨影响菏泽市及周边地区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效因素及最优栽培配套措施。表明品种与播期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效因素;播量、施肥时期、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次效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播期、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达到极显著差异;播量、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选择小麦品种菏麦20,在10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 kg/亩,返青期追施尿素25 kg/亩。  相似文献   

10.
<正>1试验目的本试验主要目的是测定生物菌肥对燕麦生长的影响。2试验设计2.1参试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坝莜8号;当地化肥施肥量:二铵10kg/亩。2.2试验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m2,株行距33cm,区播种量0.40kg。  相似文献   

11.
在稻田免耕直播条件下,研究了播种量对赣油杂1号生育期、植株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赣油杂1号生育期影响不大,该品种全生育期193d左右,适合于稻田免耕直播;但稀播有利于改善油菜植株的经济性状,不同播种量处理的菜籽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播种量为2040g/hm^2时油菜产量最高,达到了1960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小麦增产提供科学依据,在陕北黄土高原川地中等肥力条件下,进行了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表明,三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顺序为施肥量>种植方式>播种量。同时研究了播种量与施肥量、播种量与种植方式、施肥量与种植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小麦品种石86-51446000 kg.hm-2以上栽培方案为:播种量120 kg.hm-2,施氮量189 kg.hm-2,施磷量129 kg.hm-2,并进行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吉生羊草的3个品种为主要试验材料,使其在2个不同地点的重度盐碱地上进行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及施肥量的试验,目的是要选择适合重度盐碱地上羊草的播种方法,使其更容易被推广和接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的9个处理中,第二个处理组合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相似文献   

15.
蔬菜属于我国播种量巨大的农作物之一,主要以露地种植为主。但是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存在施肥量不科学的问题,急需合理比例的推荐施肥量。在适宜配施其余蔬菜所需肥料的基础上,对露地蔬菜氮磷钾的施肥量进行试验,同时构建施肥效果模型。结果显示,合理的施肥量可以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不同蔬菜品种和露地土壤的施肥效应的差异性显著,同时为蔬菜露地种植施肥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水平、遮阴、覆膜等措施对温凉阴湿山区旱半夏产量的影响,2016年半夏生长季(3-9月)在华亭县策底镇大南峪村对旱半夏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半夏产量作用效果依次为播种量磷氮,播种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量为150kg/亩、N量10.78kg/亩、P2O5量33.55kg/亩组合是大范围的好组合;单因素试验确定合理播种量范围为150.00~200.00kg/亩;采用覆盖遮阴网平均增产21.46kg/亩,覆地膜能使半夏早萌发14天,平均增产27.96kg/亩。  相似文献   

17.
旱作春小麦播种量与施肥量的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木垒县旱作区进行了播种量与施肥量的配置对旱作春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春小麦产量在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异,但在一定降水量条件下,施肥量和播种量的合理配置可以明显提高春小麦降水转化效率,尤其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更为重要;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要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要大,而且在试验范围内两者均与产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燕选1号"和"保罗"2个品种、3种密度、3种施肥水平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施肥有显著增产作用。2个品种亩播种量5kg、施复合肥40kg(底肥)+5kg尿素(追肥)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施肥量对油茶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林系列3号、4号、23号、27号、40号和53号6个品种的芽苗砧嫁接苗进行高低施肥量试验,研究品种间对施肥量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对植株的根系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施肥量也对根梢的同步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增加施肥量情况下,长林53号无显著变化,长林3、长林4、长林40号中可以显著提高生长量;长林23、长林...  相似文献   

20.
"秀水14"是目前浙江省绍兴市单季常规晚粳稻主栽品种之一,为明确该品种在绍兴市直播种植中的最佳播种量,特进行了不同播种量对其生育期、苗情、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秀水14"大田直播种植的播种量以52.5 kg/hm2较为适宜,在此播种量下,该品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