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贵州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技术路线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际凤 《杂交水稻》2003,18(1):13-14,16
根据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贵州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高产、多抗(抗稻瘟病、抗寒)、优质、生育期适中;设计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即异地同步胁迫育种新方法;育成了一批优良恢复系及其组合,其中汕优联合2号于加年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90年代以来,湖北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在杂交水稻三系法育种的基础上,借鉴玉米三交种选育方法,采用“基础不育系/桥梁保持系(高抗稻瘟病)∥恢复系”的配组方式,将桥梁保持系中的主效抗性基因导入基础不育系,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稻瘟病抗性提高的三系三交中籼组合,实现了杂交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并缩短了育种周期,延长了新恢复系的使用年限,有效地推动了稻瘟病常发病区杂交水稻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广8优1973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广8A和自育的高产广适恢复系云恢1973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叶形态优、熟期转色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品种性状的优劣取决于种质资源,利用有性杂交转育成熟期适宜、穗型适中的中籼恢复系,与优质三系不育系广泛测配和优势鉴定,选育出成熟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生态适应性广的三系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为不断丰富湖南省晚稻品种资源、增加农民收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专题之一“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在全国19个单位140多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1~1993年已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组合19个,省级认定组合1个,省级鉴定的新不育系4个。  相似文献   

6.
许雷 《中国稻米》1999,(6):41-42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目标,是每个育种者最先确定的,是选择杂交亲本、杂交后代及优良株系的依据。水稻生产要想高产高效,优良品种占主要份额。优良的水稻品种必须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种区域广”,才能增产增效。优质能提高效益,高产能稳定效益,多抗能保证效益,适种区域广能提高总体效益。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来确定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目标,具体指标如下:1.米质:米质80%以上的指标必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20%以下的指标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二级标准。2.产量:试验产量必须比生产应用的主栽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7.
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选育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邓启云 《杂交水稻》2005,20(2):15-18
以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通过杂交、复交导入常菲22B和Lemont优质、多抗等优良性状,并累加培矮64S优良株叶形态基因,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育成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不育起点温度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抗病、抗逆性强,一般配合力高,米质优良等优点,尤其是它的不育起点温度低且生理不育下限温度也较低,有利于安全制种和获得繁殖高产.Y58S适合用于配制广适性、优质、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三系杂交籼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安徽省20a来三系杂交籼稻的育种成就和存在问题,指出今后的育种目标应主攻早熟、优质、超高产,并选育适于机械化制种和耐旱的组合;技术路线上早杂以选育早熟恢复系,中晚杂以选育优质不育系,亚种间组合以选育广亲和不育系为主。  相似文献   

9.
乐优966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409A与恢复系R611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倒伏、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航天育种育成的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武夷山市种子管理站于2002年引进,经两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该组合是一个集高产、多抗、优质为一体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华南杂交晚籼高产,优质,高效组合选育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华南杂交晚籼选育的8项意见,即优质性、高产性、抗病性、后期耐寒性、熟期适中性、早制晚用性、恢复系苗期耐寒性以及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短等。按此育成了博优210等组合,达到了预期的选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几种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幼苗抗冷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种的需要,我们研究了低温对五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影响从低温对幼苗根系电解质泄漏,黄化幼苗转绿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来看:根系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合成能力的降低与幼苗存活率具有一致性,其抗冷顺序为粳稻型的秀优57>籼稻型的青优早>汕优63、汕优64和成优64。杂交水稻F_1的抗冷性与母本近似,与父本关系不大,保持系的抗冷性相似于不育系。本文对该结果在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种的需要,我们研究了低温对五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影响。从低温对幼苗根系电解质泄漏,黄化幼苗转绿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来看:根系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合成能力的降低与幼苗存活率具有一致性,其抗冷顺序为粳稻型的秀优57>籼稻型的青优早>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杂交水稻Fl的抗冷性与母本近似.与父本关系不大。保持系的抗冷性相似于不育系。本文对该结果在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优良玉米自交系选育新方法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赵久然 《玉米科学》2005,13(2):031-032
针对超级玉米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的育种目标和以耐密植为核心的多抗广适稳产性育种路线,提出优良玉米自交系选育新方法:新种质、大群体、高密度、强胁迫、变换地、严选择.同时提出理想株型是紧凑型玉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方杂交粳稻不育系选育和提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粳稻不育系选育应以人工制造保持系为主,并对其选育目标、途径和有关探索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还重点介绍了不育系种茬结合的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湖南省“八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面临的困境作了技术分析,并展望了“九五”以及提出了“九五”攻关的重点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产抗病杂交粳稻组合榆杂3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云南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滇Ⅰ型不育系滇榆1号A与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杂交粳稻新组合榆杂34,该组合中熟,株型紧凑,产量高,耐肥、耐寒,抗病性好,米质较优,2004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轮回选择法创造粳稻三系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份光温敏核不育粳稻材料及28份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良粳稻品种(系)作为原始亲本开展轮回选择育种,育成了吉粳85、吉524、E180和E385等4个具有三系恢复基因的粳型恢复系。这些恢复系性状稳定,恢复度好,测交F1代产量优势明显,表明轮回选择为粳稻恢复系选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使三系杂交稻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