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山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幅员2648km^2,其中耕地面积30133.33hm^2,在耕地中,旱耕地面积13133.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3.58%,尽管伴随着早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江睦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耕地类型区划分及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研究基于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通过NOAA气象卫星图像分析,将山东省耕地划分为2个耕地类型区和4个亚区。以耕地土壤类型——土种划分评价单元,以产量为引导,归并建立了山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系统。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耕地类型区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高、中、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比例各占1/3左右,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总耕地面积0.57亿hm^2,其中旱地0.35亿hm^2,占总耕地的62.4%,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主要类型包括风沙旱滩型、浅山沟壑型、高原沟壑型、内陆旱作型等,分别分布在东北至内蒙中西部一线、山西至甘肃中部一线、黄土高原至太行山一线、  相似文献   

5.
喀什地区现有耕地面积69.59万hm2中,盐渍化面积33.4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8.7%,其中:轻盐渍化耕地面积26.37万hm^2,中盐渍化耕地面积5.06万hm^2,重盐渍化耕地面积1.99万hm^2。本文论述了耕地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盐渍化土壤改良主要成功经验,提出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参照标准 ,根据河南省实际 ,将全省划分为豫东、北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湖积平原砂姜黑土耕地类型区 ,豫西、北山地丘陵褐土、红粘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低山、丘陵黄褐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稻田耕地类型区等五个耕地类型区。在此基础上 ,以土种为单元 ,采用限制因素法和综合归纳法 ,对耕地地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评比 ,评价河南省各土种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结果为 :一等耕地 1 0 .5 5万hm2 ;二等耕地 1 0 3.85万hm2 ;三等耕地 1 37.1 3万hm2 ;四等到十等为中低产田 ,共 5 5 6.60万hm2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68.88%。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三江平原的中南部,所辖的12个农场分布于全省10个市、县,总人口近35万,土地总面积88.27万hm^2,其中耕地40.2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6%,牧地草原1.87万hm^2,水面6.07万hm^2,沼泽型低湿地近8.4万hm^2,森林总面积15.89万hm^2,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乔勇 《河南农业》2020,(7):17-18
淮阳县地处豫东南部,属潮土区,耕地面积10万h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功能核心区。为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在坚持多年耕地地力监测的基础上,开展耕地地力保护提升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9.
董县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18-13020,13050
豫西南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影响耕地地力因素较多。该研究以南召县为研究区域,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丰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Rs、GIS、GPS和计算机技术,对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相关图件、资料、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确定评价单元并赋值,建立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等科学方法,选取浅山丘陵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开展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并就其空间分布及主要属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召县31100hm^2耕地中,一至五等地分别占耕地的9.87%、17.12%、22.13%、27.10%、23.78%,这一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该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应用于该县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为豫西南浅山丘陵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在方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思茅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西南部面积最大的市,国土面积44147km^2,其中海拔1400m以下的热区面积23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5%,占全省热区面积的26.1%,这片热土有待开发。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0.2万hm^2,常年播种面积37.54万hm^2,复种指数124%,占适宜开发面积约18.7万hm^2的39.8%,低于全省水平。开发冬季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是思茅最具开发潜力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市冬季农业开发热潮正在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受耕地细碎化、宅基地空置化、土地利用粗放化、耕地保护严峻化和新型四化同步推进的多维驱动影 响,乡村土地顺畅流转并带动城乡资源高效整合成为我国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互动机制创新的难点。为此,从土地 产权流转、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三个层面,论述了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表明院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 转移和收益再分配,农用地整治是土地自然属性与利用方式的重构和调整,而居民点复垦、新村建设和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和整体效用的提升。尽管从土地产权和工程改造层面,构建了特定区域或特定目 标的土地产权流转模式和田-水-路-林-村工程建设模式,但尚未形成“协调、互动、统筹”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模式 体系。因此,如何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融为一体,通过政策引导与工程改造双向加力,搭建城乡资源高效整合和双 向流动的统筹链,成为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耦合模式创新的关键点。而该模式的创新发展,既应突破土地流转体制 障碍,又应突破新增耕地受路、沟、渠、林等占用多且乱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受土地细碎化、基础设施薄弱化的限制, 城乡建设用地受置换不对接的限制,还应吻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现实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人地矛盾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而人地矛盾又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因此,中国为解决人地矛盾进行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明晰土地产权和规模化经营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手段.我国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流转解决紧张的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土地利用与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5大目标及土地制度对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实行农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下的两种土地使用制对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影响,构建了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地征用制度视角下的土地发展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虽然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农民围绕土地权益发生大量纷争,为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地可持续利用乃至整个社会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本文从我国土地整理的现状入手,来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对农用地质量信息的需求分析以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基于我国地级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等4个时段的数据,运用BOD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测算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数.结果表明:1)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数等级大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005-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数等级高...  相似文献   

17.
方斌  夏显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227-231
准确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是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在理论分析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对农用地基准地价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弥补了当前仅从农村内部来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所带来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与农用地基准地价分布成正相关,修正后的农用地基准地价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农用地基准地价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开展土地开发是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措施。本文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项目区土地适宜性以及项目实施的环境影响,并重点围绕土地平整工程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进行了规划方案优化比选,以期为土地开发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而且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以便为推动我国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促进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工作与世界全球变化研究相衔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