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投影寻踪降维方法估测冬小麦叶绿素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更多有效信息来提高冬小麦叶绿素密度的估测精度,应用投影寻踪降维方法对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光谱进行降维,生成一维向量,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对其叶绿素密度进行估测,并与高光谱植被指数估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相关性较高的波段(400~500nm、720~770nm和840~870nm)进行投影寻踪降维得到的最优一维向量为自变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构建的冠层叶绿素密度估测模型的精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867,均方根误差与相对误差均最小,分别为1.135μg·cm-2和13.6%。说明利用投影寻踪降维技术对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光谱进行降维处理,可以保留有效信息,提高冬小麦叶绿素密度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研究卷积神经网络对水稻纹枯病的自动识别,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对预防和准确识别水稻蚊枯病类型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水稻纹枯病识别,并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率达到97%,优于支持向量机的95%。【结论】卷积神经网络运用于水稻纹枯病识别是可行的,弥补了人工识别的不足。此算法训练的模型有着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小麦条锈病的遥感探测精度,依据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和冠层反射光谱数据在小麦条锈病遥感探测中的优势及其与病情严重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运用独立分量分析法对光谱数据降维的基础上,利用核学习算法分别确定冠层光谱特征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特征反映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最优核,同时针对冠层光谱与叶绿素荧光特征组,建立基于不同特征最优核映射的多核学习支持向量机模型,并与基于特征直接拼接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冠层光谱而言,采用高斯核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可较好估测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指数则是采用多项式核的效果更优;采用直接拼接法融合叶绿素荧光指数和冠层光谱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估测精度,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47,而单独利用冠层光谱信息或者叶绿素荧光信息时,r~2最高仅为0.802;对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和反射光谱特征分别利用其最优核进行映射构建的多核学习支持向量机模型精度最高,r~2为0.915,RMSE为0.090,优于基于特征直接拼接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冬小麦全蚀病为害等级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小麦全蚀病进行有效监测的可行性,对感染不同发病等级全蚀病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选取监测敏感波段,在Matlab和Libsvm工具箱支持下,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构建小麦全蚀病病害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小麦全蚀病的为害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明显变化。通过对数据分析,选择700~900nm波段作为敏感波段进行训练建立模型的结果最好;经检验,基于此波段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可达0.943,均方根达0.63,因此生产上可利用波段光谱特征对小麦全蚀病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钾素是蜜柚营养三要素之一,是准确诊断和定量评价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建立合适的蜜柚叶片钾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为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钾素含量估测提供依据。基于蜜柚叶片高光谱数据和钾素含量实测数据,首先分析蜜柚叶片钾素含量与原始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性,然后分析与敏感波段植被参数的相关性,并找出相关性较好的光谱参数,建立蜜柚叶片钾素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BPNN)、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M),并确定蜜柚叶片钾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在513~598 nm和699~735 nm处,蜜柚叶片钾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47(554 nm)和-0.45(715 nm)。在507~552 nm和691~711 nm处,蜜柚叶片钾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28 nm)和-0.53(702 nm);在557~655 nm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最大正相关系数为0.58(579 nm)。选择554、715、528、579、702 nm构建光谱参数,建立差值植被指数(DVIλ1, λ2)、比值植被指数(RVIλ1, λ2)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λ1, λ2)等,其中与蜜柚叶片钾素含量相关性较好的光谱参量为NDVI′579,702、RVI554,715、RVI′528,579、R′579。建立PLS、BPNN、RF和SVM等4种回归模型估算蜜柚叶片钾素含量并进行对比验证,4种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2、0.74、0.84和0.8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44、2.28、1.49和1.61;相对误差(RE)分别为9.95%、9.01%、7.84%和8.01%。验证模型的R2分别为0.79、0.84、0.85和0.82,RMSE分别为1.69、1.48、1.34和1.41,RE分别为8.47%、7.70%、6.12%和6.35%,RF估算模型精度稍高于PLS、BPNN和SVM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叶片高光谱特征的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估算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叶片特征并预测其危害程度,基于大田小区和温室盆栽小麦白粉病接种试验,采用高光谱仪测定受白粉病不同程度危害的冬小麦叶片光谱反射率,并分析光谱特征参数与白粉病严重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白粉病病情的加重,在可见光350~700nm波段内,叶片光谱反射率增加;而在700~1050nm近红外波段内,叶片光谱反射率明显降低。400~500nm和610~690nm为光谱敏感波段,在650~680nm波段相关系数最高(r0.75)。光谱参数MCARI、PSRI、VARIgreen和AI对叶片病害严重度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变化范围为0.77~0.82,标准误差为9.34~10.14。模型检验表明,小麦单叶片病害严重度超过10%时,检验结果较为理想,单叶片病害严重度低于10%时,则定量估算误差偏大,10%严重度可作为光谱法识别小麦白粉病的临界值。光谱参数MCARI和VARIgreen对小麦白粉病反应敏感,估算误差较小,可作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的最佳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叶片高光谱的SPAD值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叶片SPAD值与高光谱参数的关系,建立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品种间精度检验。通过两年试验,测定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SPAD值及其高光谱数据,综合分析叶片SPAD值与高光谱反射率、反射率一阶导数及其光谱参数的相关关系,对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进行构建。玉米叶片SPAD值与高光谱反射率最敏感波段在550和710 nm附近,反射率一阶导数最敏感波段出现在500~750 nm范围内。叶片SPAD值与单波段反射率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一阶导数,以550 nm附近光谱反射率构建的模型对大多数品种的叶片SPAD预测值平均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8.
镉污染油菜叶片的反射光谱响应与镉含量估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镉含量可以反映土壤受镉污染程度的。以市场上主栽的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油菜叶片在6个不同浓度梯度镉污染处理下的光谱响应,初步建成叶片中镉含量的预测模型。以光谱角描述油菜叶片反射光谱受镉污染水平变异,结果显示叶片反射光谱敏感波段分布在全波段350~2 500 nm,其中表征色素区间的350~716 nm和叶片结构区间的717~975 nm受镉污染水平变异更明显;利用导数光谱技术和三边参数与叶片镉含量相关性分析,确定光谱特征参数,建立叶片镉含量与光谱特征参数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以一阶微分导数筛选的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拟合度R2和RMSE效果最佳,分别达到0.899和7.532。本研究结果表明油菜可作为镉污染指示作物之一,所建立的通过高光谱技术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油料类作物叶片镉含量的估算模型,为油菜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及镉污染估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基于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和高光谱遥感技术反演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利用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同时进行叶片光谱测定,以对Chl敏感的1个一阶导数波段、3个三边参数和3个植被指数作为自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估测模型,并利用验证样本对各生育时期估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同时与传统的单因素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冬小麦反射光谱曲线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不同,且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不断降低;在以一阶导数光谱敏感波段、三边参数以及植被指数构建的冬小麦Chl单因素估算模型中,基于各生育时期显著相关的植被指数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优;以7个参数作为自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的模型在各生育时期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性及预测精度,尤其利用SVR建立的模型建模决定系数在0.8以上,预测决定系数在0.7以上,是进行冬小麦叶片Chl估测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晚籼稻品种的剑叶SPAD值及反射光谱数据,分析了原始光谱及其变换数据与SPAD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不同晚籼稻品种剑叶SPAD值估测模型,并采用平均偏差率对模型精度进行品种间验证。结果表明,水稻剑叶SPAD值与原始光谱的敏感波段位于710~720 nm之间,与一阶微分光谱的敏感波段为690~700 nm,各光谱参数中以红边幅值(Dr)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0.6~0.8;在回归模型类型的选取上,指数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的估测效果较优;715 nm处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指数模型y=85.512e-2.392x的估测效果最好,进行品种间验证的平均偏差率最小,仅为5.01%。说明以单一晚籼稻品种叶片光谱参数建立的模型在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外源木聚糖酶基因atx在水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木聚糖酶来提高木聚糖酶的生产效率,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杂合木聚糖酶基因atx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成功构建了木聚糖酶植物表达载体atx Ru3ep 1301。然后以水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木聚糖酶基因导入水稻(中花11)中。经过潮霉素抗性检测和PCR鉴定,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RT PCR分析结果显示,外源木聚糖酶基因能够在CaMV 35S启动子的引导下在转基因水稻中正常转录。转基因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木聚糖酶活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植株最高木聚糖酶活性约为4.37 U/g(鲜叶片)。因此,利用转基因水稻生产木聚糖酶将会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and type of rice chalkiness accurately,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were adopted to process acquired rice kernel images. Connected rice kernels we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using a convex point matching method. Chalkiness was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grayscale levels between chalky and normal regions in the rice kernel and chalky rice kernels were classified by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5 connected rice kernels could be separated accurately using this method and chalky areas could be extracted.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for indica rice and japonica rice reached 98.5% and 97.6%, respectively, by using SVM. Henc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and the presented work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vision technology to chalkiness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3.
采用CCN6000水稻叶片氮素快速测定仪,以籼型常规早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氮含量化学分析值、CCN值及SPAD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倒1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0的关系,倒2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1的关系,倒3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2的关系,倒1叶CCN值与含氮量之间最为吻合,CCN值与SPAD值显著相关。水稻孕穗期叶片含氮量为倒3叶倒2叶倒1叶。研究表明,CCN值可以作为叶片含氮量的快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稻胡麻斑类似病危害转Bt稻“克螟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田间转Bt稻“克螟稻”稻叶上观测到一种病斑,病斑中心和周围均呈褐色,长椭圆形与稻胡麻斑病类似,平板上分离到的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菌丝有多个隔膜,分生孢子梗成丛,但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特征与稻胡麻斑病不吻合。从为害级别和严重度上分析克螟稻对胡麻斑类似病的感病程度远远超过其亲本秀水11。克螟稻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迅速,而秀水11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药器械、施药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长汀县以3wH-36"华盛泰山"牌担架式动力喷雾机、3WF-950"华盛泰山"牌背负式喷雾机、20型电动式喷雾器、3W8S-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不同施药器械、施药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结果表明,3WF-950背负式喷雾机不仅省时省工,而且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20型电动喷雾器和3W8S-16型手动喷雾器,是...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超级杂交稻组合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及产量性状受到的影响,分析了叶片MDA含量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段的水分亏缺均导致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受影响程度随控水时段的推迟而加重。随着叶位的降低,叶片MDA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倒3叶最高,其次是倒2叶,剑叶相对较低,水分亏缺导致叶片尤其是下部叶片的MDA含量显著升高。水分亏缺均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开花至花后15 d和穗分化后15~30 d的控水处理影响较大,其次是花后15~30 d的控水处理,各组合减产均在20%以上,原因主要在于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叶片MDA含量的生理响应与稻株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表现存在相关性,不同组合的叶片MDA含量和产量性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有所不同,超级杂交稻组合所受影响小于普通杂交稻组合。作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除了表现胁迫程度 效应关系和胁迫时间 效应关系,还存在生育进程 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讨40 %福戈WG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三大害虫水稻的兼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0-150 g/hm2的40 %福戈WG对水稻三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施用时间灵活,值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头季叶片衰老频度对再生力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些品种的再生力、再生季产量及头季衰老强度等若干性状。结果表明,头季不同品种结实率与再生季再生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0,头季千粒重、叶干质量下降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产量与再生季再生力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516、-0.637、-0.676。再生季有效穗数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活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和-0.615。头季结实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再生季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因素。综合两季产量和再生力特性来看,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可以作为再生稻在江西中北部的三熟制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2010年三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在单季稻田发生较重;由稻飞虱为害传毒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两种水稻病毒病在三明市单季稻、连晚和烟后稻上暴发成灾.提出监测稻飞虱迁入峰,采取"治虱防病"尤其是秧苗期治稻飞虱防病,能有效减轻水稻病毒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功能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以揭示养分胁迫影响籽粒灌浆期水稻衰老的分子机理。经双向电泳分离,从功能叶中获得3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26个蛋白质功能得到鉴定,包括11个参与光合作用蛋白质,4个参与呼吸作用蛋白质,10个参与抗氧化及信号传导蛋白质和1个未知功能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胁迫下,灌浆期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显著下降;清除活性氧类蛋白质表达量下调,活性氧生成蛋白质及胁迫信号传导蛋白质表达量上调,水稻抗性减弱,叶片中活性氧积累,水稻衰老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