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测定不同含水量、冷解冻方式处理的苦槠离体胚内源SOD和α-淀粉酶活性,研究其超低温保存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苦槠离体胚的SOD和α-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含水量水平是影响其液氮保存的关键因素,而冷解冻方式也是一重要因素.12%含水量和缓冻快解法处理,苦槠离体胚的超低温保存效果最好,SOD和α-淀粉酶活性最高,分别达212.77 U/h和4.764 mg/m in.  相似文献   

2.
LN_2保存处理后苦槠种子的膜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苦槠种子和离体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含水量、冷冻方式、解冻方式 ,以及离体胚冰冻保护剂对电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 ,适度脱水可大幅度降低苦槠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质膜伤害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其电导率的变化呈先降后升 ,15 %含水量的电解质外渗率最低 ;而在冰冻保护剂作用下 ,离体胚保存最佳含水量为 10 % ,其质膜所受的伤害比较轻 ,电解质外渗量较小 ,膜修复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苦槠种子和离体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含水量,冷冻方式,解冻方式,以及离体胚冰冻保护剂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适度脱水可大幅度降低苦槠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质膜伤害;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其电导率的变化呈先降后升,15%含水量的电解质外渗率最低,而在冰冻保护剂作用下,离体胚保存最佳含水量为10%,其质膜所受的伤害比较轻,电解质外渗量较小,膜修复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恒温干燥法,研究不同脱水干燥温度对杉木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超干燥处理后的种子贮藏1年、超低温保存、防冻剂预处理超低温保存不同含水量的杉木种子,分析其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研究杉木种子贮藏后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50℃是杉木种子脱水的适宜温度,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最高;3%~5%的含水量是杉木种子超干燥保存的最适含水量,贮藏1年与常规低温贮藏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超低温保存表明,9%含水量的种子贮藏效果要比超干燥处理后贮藏好,可用于杉木种子的中长期保存.防冻剂超低温保存受防冻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显著,尤其是二甲亚砜的浓度,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的影响作用则被防冻剂削弱.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超干燥和超低温贮藏研究Ⅰ.种子质量贮藏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恒温干燥法,研究不同脱水干燥温度对杉木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超干燥处理后的种子贮藏1年、超低温保存、防冻剂预处理超低温保存不同含水量的杉木种子,分析其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研究杉木种子贮藏后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50℃是杉木种子脱水的适宜温度,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最高;3%~5%的含水量是杉木种子超干燥保存的最适含水量,贮藏1年与常规低温贮藏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超低温保存表明,9%含水量的种子贮藏效果要比超干燥处理后贮藏好,可用于杉木种子的中长期保存.防冻剂超低温保存受防冻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显著.尤其是二甲亚砜的浓度.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的影响作用则被防冻剂削弱.  相似文献   

6.
闽粤栲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闽粤栲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196℃)保存后发芽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分析,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是影响闽粤规律性中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超低温保存应进行适度脱水。当无防冻剂预处理,15%MC+MF-QT组合中,种子发芽率最高,膜伤害最小。与种子相比,用离体胚作为超低温保存材料效果要好,其超低温保存后脱氢酶活性基本上能够维持超低温保存前的水平,最佳组合为15%MC+MF-ST,若能够辅以防冻剂预处理,则超低温保存效果更佳,最佳组合为15%MC+QF-QT+15%二甲亚砜+10%蔗糖+10%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7.
锥栗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脱氢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运用超低温 (- 1 96℃ )保存手段 ,通过对锥栗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后脱氢酶活性的方差分析和 Q检验法多重比较分析 ,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影响锥栗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 ,超低温保存应进行适度脱水 .无防冻剂预处理 ,2 0 %含水量 ,缓冻缓解方式条件下 ,离体胚脱氢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LN2处理板栗种子和离体胚保存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栗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和脱水耐性,以及其离体胚的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分析,来研究板栗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含水量水平是影响板栗种子发芽率以及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超低温保存时板栗种子和离体胚应进行适度脱水,超低温保存宜采用20%~25%含水量范围;采取适当脱水方式和含水量水平,能够较好地保持板栗种子的发芽率。适当的超低温保存因素的组合有利于板栗种子活力的维持、离体胚脯氨酸的诱导和减少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黄帝陵千年古侧柏花粉为试验材料,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的生活力,研究不同保存方法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探讨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古侧柏花粉在9%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4 d萌发率最高。90 d内,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室温(20℃)保存的花粉迅速失活,低温(0℃、-20℃)保存的花粉萌发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超低温(-196℃)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且保持效果最好,为古侧柏花粉长期保存的适宜方法。在超低温保存中,花粉以未经干燥、直接投入液氮、37℃恒温水浴化冻5 min保存效果最好;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之间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樟树成熟种子保存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对樟树种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探讨樟树成熟种子保存的最佳方法。[结果]樟树种子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种子最佳含水量为26%;在樟树种子超低温保存过程中,15%二甲基亚砜是最好的冷冻保护剂之一;最利于樟树种子超低温保存的解冻方式是慢冻和慢解冻。[结论]该研究为研究樟树种子低温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红豆杉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国红豆杉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为红豆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多重单因素试验法,将中国红豆杉种子前处理后,采用9种不同的冷冻保护剂处理,之后分别进行0 ℃冷浴静置、25 ℃室温0.6 MPa抽真空和冰浴250 W超声波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5,10和15 min;然后按照4种不同的冷冻方式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保存结束后分别采用37 ℃水浴快速、20 ℃流动自来水、5 ℃慢速和25 ℃室温静置进行解冻,最后探讨了在较优的3种冷冻保护剂条件下保存时间对红豆杉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测定冷冻保存后种子的活力。【结果】冷冻保护剂、保护剂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冷冻方式、解冻方式、保存时间均对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红豆杉种子活力具有明显影响。9种冷冻保护剂中较优的是体积分数8%二甲基亚砜(DMSO)、体积分数5%乙二醇和PVS-4,冻存后中国红豆杉种子TTC还原量分别为(2.679 7±0.255 6)、(2.290 4±0.040 7)和(2.055 5±0.009 9) mg/g;冰浴250 W超声波处理10 min的效果最好,TTC还原量为(2.143 1±0.098 6) mg/g;4种冷冻方式中-20 ℃预冻1 h后投入液氮保存红豆杉细胞活性相对较高,TTC还原量为(2.454 4±0.069 5) mg/g。37 ℃水浴快速解冻后细胞活力更高,TTC还原量为(2.469 7±0.022 1) mg/g。【结论】红豆杉种子的最佳超低温保存技术条件为:采收后的新鲜种子干燥后于5 ℃条件下放置9个月打破其休眠,然后机械去掉种子硬壳,用蒸馏水浸泡12 h,脱去种子内皮,在无菌条件下用体积分数75%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3次,沥干,移入冷冻管中,加入体积分数8% DMSO冷冻保护剂,封口,于冰浴250 W超声波条件下浸泡处理10 min,于-20 ℃预冻1 h后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72 h,然后在37 ℃水浴中快速解冻。在此条件下,中国红豆杉种子活力最高,TTC还原量可达(2.469 7±0.022 1) mg/g,而且同等条件下,选用PVS-4冷冻保护剂更有利于红豆杉种子的超低温长期(1个月以上)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实现刺槐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研究了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化冻方式及不同程度的机械撞击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从7.1%增加到9.1%,发芽率和TTCH含量明显降低,而电导率上升。这说明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低含水量有利于刺槐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对于超低温保存后的刺槐种子,40℃温水化冻比慢速室温解冻更为适宜。机械撞击对处于超低温保存下的刺槐种子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结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40℃温水化冻5min的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活力影响较小,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喹喔啉类药物喹赛多、卡巴氧残留量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方法.采用酸性乙腈—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样品中的残留物,提取液浓缩后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喹赛多、卡巴氧质量浓度为1-50μg.L-1时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0.999;在5-20μg.kg-1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回收率为69.10%-93.54%,相对标准偏差为2.49%-14.4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3和2μg.kg-1.可见,本方法适用于动物源性样品中喹喔啉类药物残留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相应海拔高度设置代表性的土壤剖面(0-80 cm土层),按国颁标准采集样品与测定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6-1.38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27.66%-44.14%,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4.98%-13.22%;土壤通气度为4.67%-13.08%。(2)土壤pH值为6.03-7.45;有机质含量为13.9-120.3g.kg-1;全N为0.81-3.74 g.kg-1;全P为0.21-0.78 g.kg-1;全K为11.62-22.54 g.kg-1。以上表明,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疏松、通气性能良好;土壤中N、P、K主要养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玻璃化法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将继代保存15 d的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预培养基[MS+50 mL.L-1二甲基亚砜(DMSO)+1 mg.L-12,4-D+20 g.L-1蔗糖+6 g.L-1琼脂糖]中,在5℃低温下预培养.将预培养后的愈伤组织于常温下用体积分数为60%玻璃化溶液(2PVS2)装载20 min,再于0℃下用PVS2溶液平衡40 min;换新鲜的PVS2溶液,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1周后取出,于40℃温水浴中化冻,弃PVS2,用1.2 mol.L-1蔗糖液+MS基本培养基的洗涤液洗涤3次,再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能正常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成熟和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GMP法(毛细玻璃管法)冷冻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旨在探讨冷冻和解冻处理方法对绵羊成熟卵母细胞发育潜力的影响.对比在玻璃化冷冻液中添加0.3 mol/L蔗糖;卵母细胞冷冻前用7.5 μg/ml CB预处理;卵母细胞去掉颗粒细胞冷冻;以及四步法解冻和三步法解冻对卵母细胞形态完整率、孤雌激活胚发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玻璃化冷冻液中添加蔗糖孤雌激活卵裂率达到56.70%,极显著高于对照25.40%(P<0.01),桑葚胚率(16.49%)比对照(4.76%)有明显提高(P<0.05);冷冻前用CB进行预处理,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78.78%,明显高于对照61.11%(P<0.05),孤雌激活卵裂率(39.39%)也高于对照组(21.11%);去掉颗粒细胞裸卵与保留颗粒细胞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后形态正常率、孤雌激活卵裂率及桑葚胚率、囊胚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步法解冻和三步法解冻后卵母细胞形态恢复及孤雌激活后的发育率,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玻璃化冷冻液中添加蔗糖及卵母细胞冷冻前用CB预处理有利于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形态恢复及孤雌激活后的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引发处理对朝天椒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var.)为材料,采用不同含量的聚乙二醇(PEG)、NaCl和不同时间进行浸种处理,探讨不同引发处理对朝天椒种子活力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EG、NaCl含量和延长引发时间,可以提高朝天椒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20%PEG和0.1 g.L-1NaCl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朝天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1.99%、29.50%和12.9%、16%;PEG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及种子中丙二醛(MDA)含量,且与PEG含量呈正相关;NaCl处理后的朝天椒种子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0.1 g.L-1NaCl处理可使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达到最低,脱氢酶活性最高.朝天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指数与脱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采用适宜含量的PEG和NaCl处理朝天椒种子,可显著提高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