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虽已建立了初步的应急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应急预案漏洞、法制基础不健全、应急机制不协调、应急装备不足、应急平台亟待建立、危机意识薄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应急系统和机制,切实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参14  相似文献   

2.
最近海洋灾害及海洋事故灾难频发,威胁越来越大,引起国家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对海洋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视,不断编制和完善地方相关预案。以上海为例研究省级海洋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层级定位问题。考查国家与相关沿海省(市、自治区)的实践,分析结果认为,没有明确的标准来指导选择专项应急预案或部门应急预案。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其行政区域内不同突发事件的频次与危害程度选择应急预案的层级。一般采用省级部门应急预案的形式,将不同类型分开进行编制;但当预期的危害程度增大时,选择专项应急预案的可能性则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时代,我国军队越来越多地参与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主体和关键性参与者。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奠定了军队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框架,但欠缺相应的具体的法律机制。军队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应以预防突发事件为主,并为此努力建构和持续完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法律机制。我们不仅应当建立军队的应急训练机制,而且应当建立军地之间的应急交流机制和应急培训机制。有关军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改,亦应作强制性规范。出台专门的军事法律或配套相应的军事法规,辅之以补充性、执行性的军事规章及军内规范性文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校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高校作为区域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师生密集度高、社会关注度高、师生活跃性强,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存在的应急短板,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方面对高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学精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以及图书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提出了图书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图书馆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地质灾害、水灾害频频发生,这些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从主要成因、形成过程角度分析,水灾害具有突发性、频发性以及多发性等特点。在时代发展中,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多元化,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度更高,信息也更加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文应急监测也开始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本文中,就针对水突发事件中的水文应急监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突发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后的处理机制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我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巍  杨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58-11559,11584
在分析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服务管理体系不足的现状和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村镇突发事件应急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备而来——细数我国灾害应急机制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思轶 《百姓》2008,(6):6-10
建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全球不同国家政府的共识。2003年我国非典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2008年一开局,中国政府和社会即与罕见灾害展开了一轮大战。一场突发雪灾,再次考验了我国的应急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启动应急预案,发放物资,转移被困居民,分赴受灾现场…此次5.12特大地震,政府各项应急机制的及时启动与全面运转,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又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省情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相对集中。国内的某些突发性事件,也比较容易波及省内。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河南的政治经济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爆发,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应急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以往学界的研究重点都集中于传播学或仅仅着眼于事件本身,本文以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切入点,希望能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角度分析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并通过对于该事件特殊性性的梳理,找到帮助地方政府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般性方法。同时本文通过客观数据比较、客观事实陈述等方式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事件发展情况,为基于此的进一步探讨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为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公民有效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今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发布了《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这是我国第一次编制卫生应急的素养条目,共12条,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及核辐射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和要求。具体如下。1.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公民应主动学习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家庭常备应  相似文献   

13.
陶清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61-263
针对近年松花江上游流域水质质量问题,通过论述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河段主要污染源分布、类型、规模等,分析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河段水质变化趋势,探讨松花江哈尔滨河段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并由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提出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可行性方案,同时概述了松花江哈尔滨河段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乡村是应急治理的薄弱区域,探寻其内在抵抗机制并提出优化对策,对提升我国应急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具有现实意义。从韧性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危机意识、应急转化、信息传递、治理制度和后续塑造构成要素,构建乡村应急治理的逻辑框架,对其进行全过程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应急体制存在预防意识薄弱、传递机制壁垒、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为了有效增强乡村应急治理的韧性水平,加快提升治理能力,针对性从观念架构、系统措施、信息沟通、制度保障和后续提升5个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非典疫情、汶川地震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自律和监管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到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管理质量。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政府与社会关系变革的重大课题,社会力量将成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动力,推动政府管理由单一行政主导的管制向多中心的、参与式的善治转变。需要我们加快相应工作体制的创造,营造一个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环境,从而在短时间内能够对重大突发事件作出有效的反应和处置,发挥社会力量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类别,然后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自律和监管问题,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公共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自身严峻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形势要求相比,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都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界定,分析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伴随着国家在各个领域改革的持续推进与深化发展,我国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始蔓延至高校,进而引发出现了高校内部各类突发性事件,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高校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服务机构,担负着向社会输出优秀人才的重担,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势必影响和干扰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在一些敏感时期,这样一些突发性事件会严重冲击到高校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高校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几点对策性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应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视角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莹  史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59-2460,2463
乡镇企业面对突发事件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做到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应对。提出了乡镇企业应急联盟的构想,从资源稀缺性、合作有效性和事件风险性的角度分析了乡镇企业应急联盟的形成动因,探讨其运行的约束、信任和协调机制,并对乡镇企业应急联盟的运行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的类型、结构等属性使行政问责客体扩大或缩小,"理性"应急管理人员对行政问责的规避行为使得政府选择"重应急、轻预警"的策略。问责主体难以获取客体的相关行为信息使问责陷入困境。科学划分应急管理主体的职责,建立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引入多元问责主体,构建非事件触发机制;在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能力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问责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气象手机短信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准确有效、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等优势,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新闻性的通俗化、人性化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气象信息服务在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气象短信服务能力,应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拓宽突发性事件预警短信发布范围,提高气象短信业务人员气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