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舟山双峰盐场的盐田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孔雀石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p. JJ-1)。研究孔雀石绿的浓度、脱色pH、氯化钠浓度及氧气对染料脱色的影响,并对脱色产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HPLC分析和GC-MS分析,以揭示孔雀石绿的降解产物。脱色反应条件初步研究表明,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p. JJ-1在4 h内对200 mg·L-1孔雀石绿脱色率可高达95%;该菌在低浓度孔雀石绿(50 mg·L-1)时能够在1 h内快速脱色;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该菌的脱色率基本保持一致;在15%NaCl,200mg·L-1孔雀石绿条件下,5 h后的脱色率为94%;该菌脱色的适宜p H 7~10,培养时间4 h,脱色率达到95%。孔雀石绿的主要降解产物为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2.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孔雀石绿脱色菌群EK,研究了该脱色菌群在不同染料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对孔雀石绿染料的脱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脱色菌群EK对外界条件无严格要求,适应范围广。但在pH为8.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条件下对染料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孔雀石绿的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400 mg/L。此外,通过对脱色前后体系分光光度的测定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可高达99.3%。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温度、pH值、碳氮源、金属离子等操作参数对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菌株CV-b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红外扫描光谱法和气相质谱分析法等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供试碳源对脱色没有显著影响,而淀粉对脱色有促进效果;多数有机氮源对脱色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其中以蛋白胨的促进效果最优。在pH 5.0~10.0、温度20~50℃时,菌株CV-b对孔雀石绿的6 h脱色率在92%以上;培养6 h后,该菌株对质量浓度低于900 mg/L的孔雀石绿脱色率可达90%以上。此外,在所测金属离子中,铜离子对脱色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酶分析数据表明,酪氨酸酶可能参与了菌株CV-b降解孔雀石绿的过程。代谢产物分析结果显示,菌株CV-b降解孔雀石绿的主要产物之一为二甲氨基二苯甲酮。总体而言,该菌株在孔雀石绿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香菇菌渣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香菇菌渣在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效果,将香菇菌渣加入含重金属铅的水溶液中,在转速120 r·min-1,温度为25 ℃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吸附,然后,用G2玻璃砂芯漏斗过滤,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的铅浓度,分别测定了不同吸附时间、菌渣用量、菌渣粒径、pH、Pb2+浓度条件下香菇菌渣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吸附2 h就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菌渣用量4.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7 %;菌渣用量为2.0 g·L-1,Pb2+浓度为50和100 mg·L-1时,菌渣粒径的变化对铅的吸附率影响较小;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pH为3.2~5.6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4 %以上,且pH变化对吸附率影响很小;菌渣用量为3.0 g·L-1时,溶液中Pb2+浓度越低,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越高,溶液中Pb2+浓度为20 mg·L-1,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达到97 %.  相似文献   

5.
缩节胺对棉蚜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缩节胺对棉蚜触杀作用、忌避作用、成虫寿命及生殖能力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对棉蚜没有触杀作用.在处理后的同一时间内,随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对棉蚜的忌避作用增强.400 mg·L-1、48 h的忌避率为33.3%,25 mg·L、48 h的忌避率为18.2%.在同一质量浓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棉蚜的忌避作用增强.到第7天时,400 mg·L-1、48 h的忌避率为66.4%,25mg·L-1、48 h的忌避率为46.2%.处理第1天,棉蚜成虫寿命和生殖能力均未受到抑制,仅400 mg·L-1处理的蚜虫寿命减少.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棉蚜成虫寿命和生殖能力逐渐下降,说明缩节胺处理对棉蚜成虫寿命和生殖能力的影响与棉花生长时间有关,同时缩节胺对棉蚜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苯胺蓝高效脱色菌群EL。利用16S rDNA对该菌群的菌种组成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研究了苯胺蓝的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该菌群生长及对苯胺蓝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EL菌群由3种菌组成,EL1归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EL2归属于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EL3(有毒威克斯菌)与Weeksella virosa的亲缘关系很近。菌群EL对培养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pH值为6.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24 h条件下对苯胺蓝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苯胺蓝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 400 mg·L-1,脱色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7.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苯胺蓝高效脱色菌群EL。利用16S rDNA对该菌群的菌种组成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研究了苯胺蓝的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该菌群生长及对苯胺蓝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EL菌群由3种菌组成,EL1归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EL2归属于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EL3(有毒威克斯菌)与Weeksella virosa的亲缘关系很近。菌群EL对培养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pH值为6.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24 h条件下对苯胺蓝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苯胺蓝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 400 mg·L-1,脱色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20 d的暴露实验,研究了鲫鱼(Carassius aurtus)幼体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对水体中存在的石油污染土壤以及孔雀石绿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水体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或孔雀石绿存在时,均会导致鲫鱼脑AChE的活性的增加.随着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数量的增加,AChE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先快速升高,降低后又有显著升高.在较低暴露水平(1.000和5.000 g·L-1)下,ACh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暴露水平大于5.000 g·L-1后,其AChE活性开始降低,于20.000 g·L-1暴露水平时降到对照水平,然后开始升高.50.000 g·L-1的石油污染土壤作用下,AChE活性最强,是对照组的1.6倍.水体中的石油污染土壤对鲫鱼脑AChE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相反,鲫鱼脑AChE的活性随孔雀石绿浓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然后快速降低.当暴露浓度为0.023 mg·L-1时.AChE活性最大,但激活率仅为13%,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从0.058 mg·L-1开始,AChE活性开始降低;到0.116 mg·L-1时.AChE活性降到最低,为对照组的79%.总体来说,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孔雀石绿对鲫鱼脑AChE的影响不大.从变化趋势上看,水体中孔雀石绿污染对鲫鱼脑AChE活性的抑制效果大于诱导.总之,鲫鱼脑AChE对水体中石油污染土壤较敏感,是较适宜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漂浮育苗池水中烟草花叶病毒消毒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烟草漂浮育苗的池水消毒荆,试验了不同消毒剂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钝化效果、对烟苗生长以及池水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MV病叶汁液2万倍稀释液接触12 h,体积分数7%有效氯次氯酸钠10μL·L-1、质量分数30%有效氯漂白粉15 mg·L-1、体积分数40%N-羟乙基亚甲胺多聚物75μL·L-1和质量分数98%高锰酸钾20 mg·L-1对TMV的抑制率高于80%,质量分数10%二氧化氯粉剂25 mg·L-1对TMV的抑制率低于50%.池水中体积分数40%N-羟乙基亚甲胺多聚物50~100μL·L-1对烟苗生长和池水化学成分无负面影响.池水中质量分数30%有效氯漂白粉30~120 mg·L-1导致池水中锰含量降低、pH值前期偏高.池水中体积分数7%次氯酸钠超过10μL·L-1对烟苗成苗率和生长有抑制作用.池水中质量分数10%二氧化氯粉荆超过25 mg·L-1对池水pH值及池水Mn含量、烟苗生长和烟苗Mn含量的负面影响较大.生产上池水TMV消毒可选择下列消毒剂:质量分数30%有效氯漂白粉15~30 mg·L-1和质量分数98%高锰酸钾20~30 mg·L-1,其次为体积分数40%N-羟乙基亚甲胺多聚物75~100μL·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东方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 orientalis YP-1)对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的脱色条件,初步阐明脱色机理。[方法]研究该菌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染料起始浓度、碳源和氮源条件对酸性大红GR的脱色影响,并且对脱色降解功能酶进行定位。[结果]该菌在16 h内对浓度为50~100 mg/L酸性大红GR的脱色率达96%,其机理主要为降解脱色。东方伊萨酵母菌YP-1的最佳接种量不应低于10%,最佳pH在4~8之间,最佳温度为28℃,(NH4)2SO4浓度在0.1%以上,葡萄糖浓度不应低于1%。脱色后染料的主体结构被破坏,发生降解反应。该菌主要脱色降解功能酶为胞内酶。[结论]东方伊萨酵母菌对酸性大红GR的脱色效果显著,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