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林蛙为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是我国特产的珍贵野生动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1])。随着中国林蛙室外封闭式养殖技术的研究深入,大规模林蛙越冬的方式是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有些地区采取人工窖式越冬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此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窖内空间,对生产者来说,这无疑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人工立体式地窖越冬的试验,并在试验中设置了4种不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全人工养殖林蛙使林蛙生产走向高密度、集约化、快速化、科学化的道路,提高了林蛙的回收率,稳定了林蛙的收成;扩大了林蛙饲养区域,在庭院、平原地区都可以用全人工方式养殖中国林蛙。  相似文献   

3.
张闯 《江西饲料》2004,(2):41-42
虎纹蛙是近年来人工养殖较理想的蛙种之一。虎纹蛙是变温动物,温度对蛙生长的影响很大。留作制种的亲蛙必须经历漫长的冬眠期,如何使种蛙安全地度过冬眠期是大规模人工养殖虎纹蛙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越冬池早准备种蛙畦应建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最好是土池,进排水方便,蓄水深度在0.5m左右。在土池的四壁上建一些深30cm以上的土洞,洞口在水下面之上紧挨水平面,洞道略向下倾斜,使洞底在水平面之下。洞底应平坦,比洞口稍大。室内应有升温设备能使室温在冬季也能稳定在10℃,最低不能低于7℃,室内不能有污染。2种蛙早选择越冬的…  相似文献   

4.
二、成蛙的饲养管理(一)幼蛙的越冬当年由蝌蚪变态的幼蛙,到11月下旬,气温降至10℃以下时,幼蛙活动力降低,摄食量减少,就开始越冬,直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15℃以上时,恢复活动,开始摄食。越冬池水深70cm为宜,池底有淤泥,他上方有覆盖物,这样越冬效果较好。(二)养殖方式牛蛙养殖方式有集约饲养,半开放饲养和流放饲养,以集约饲养为主。但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牛蛙弱肉强食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必须分级饲养。一般分三级:一级是以完成变态至so克的幼蛙;二级50一20o克的成蛙;三级是2000克以上的成蛙。(三)饲料及投哈方法牛蛙…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东北林蛙在越冬期内生殖激素的动态,本研究自2013年11月至翌年3月每月从吉林市朝亮林蛙场采集雌、雄成体林蛙各10只,经处死后自心脏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雄蛙血清中Gn—RH,FSH,LH和雄激素水平;测定雌蛙血清中GnRH,FSH,LH,孕酮和雌激素水平。结果表明:雌、雄林蛙血清GnRH水平在越冬期间均呈下降趋势,但雄蛙的GnRH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血清FSH和LH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雌、雄蛙自1月至3月的变化剧烈;越冬期内,雌蛙血清中的孕酮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雌激素水平则呈波动性下降;越冬期雄蛙的血清雄激素水平波动明显,且1月份最高。本研究提供了林蛙在越冬期生殖激素水平发生着显著变化的依据,并揭示了生殖内分泌的基本动态规律,为林蛙养殖及生殖生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棘胸蛙肉质洁白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被国内外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封沟养蛙实际上是半人工养蛙,从蝌蚪收集、孵化到幼蛙上山,可借助人工辅助措施,有利于提高幼蛙存活率。待幼蛙进入山林后自由取食,则完全是一种自然生长过程。本文以封沟养蛙为例,试举7个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农户少走一些弯路,尽可能提高幼蛙成活率,使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棘胸蛙,俗称坑冻、谷冻、石鸡、石蛙、石鳞、石降、石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市场销路广,价格高,现在供不应求,尤其是越冬季节,价格更诱人。经几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掌握一套棘胸蛙养殖技术。现可提供棘胸蛙养殖技术资料及种苗;大平二号蚯蚓、黄粉虫、无菌蝇蛆养殖技术资料及种苗。现场培训学习,有意者请联系。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俗称坑冻、谷冻、石鸡、石蛙、石鳞、石降、石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市场销路广,价格高,现在供不应求,尤其是越冬季节,价格更诱人。经几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掌握一套棘胸蛙养殖技术。现可提供棘胸蛙养殖技术资料及种苗;大平二号蚯蚓、黄粉虫、无菌蝇蛆养殖技术资料及种苗。现场培训学习,有意者请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东北林蛙在越冬期内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本研究自2013年10月至翌年3月,每月采集雌、雄成体林蛙各10只,测定雄蛙的体重、睾丸重、脂肪体重;雌蛙的体重、输卵管重和卵巢重,并进行测定器官的系数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雄性林蛙睾丸的重量和系数在越冬期里无显著变化(P0.05),而脂肪体的重量和系数自1月之后显著降低(P0.01)。雌性林蛙卵巢的重量和系数自1月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输卵管系数在越冬的第1个阶段(11月~12月间)显著上升(P0.01)。相关性分析证明脂肪体是雄蛙的主要越冬能量来源,而输卵管则是卵巢中卵子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本研究揭示了林蛙越冬期生殖生理基本规律,并为林蛙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俗称坑冻、谷冻、石鸡、石蛙、石鳞、石降、石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市场销路广,价格高,现在供不应求,尤其是越冬季节,价格更诱人。经几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掌握一套棘胸蛙养殖技术。现可提供棘胸蛙养殖技术资料及种苗;大平二号蚯蚓、黄粉虫、无菌蝇蛆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3个生长期。工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  相似文献   

13.
二、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的选择和培育:牛蛙一般1~2龄可达性成熟。选作繁殖的种蛙应以2~3龄、体重在300克以上,体质强壮,发育良好,无伤无病,善跳跃活泼的成蛙为佳。种蛙雌雄蛙来源要注意本地与异地结合,防止近亲交配繁殖、后代性状退化。从外地引进种蛙必须在开春前进池,在本场越冬,以利春天繁殖。雌、雄蛙为1:1为宜,最大不超过1.5:1,即雌性可略多于雄性,否则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在个体上差异不能悬殊,以利抱对。雌、雄蛙一  相似文献   

14.
棘胸蛙又名石鸡、石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也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棘胸蛙适合于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植被好且水源丰富的地方生活。目前,由于人们逐逐渐滥杀和大量使用农药,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野生棘胸蛙日趋减少;另一方面棘胸蛙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当地市场价格已达到160~240元/千克。进行人工养殖和人工繁育是保护棘胸蛙、恢复野生棘胸蛙种群、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之路,而江西吉安具备棘胸蛙养殖的天然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类,以产蛙油而著称,蛙油含有18种氨基酸、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能润肺益肝,清神明目,滋阳生津,补肾健胃,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滋补品。随着林蛙生产的迅猛发展,生产中发现林蛙在越冬期大量死亡,为确保林蛙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蛙休眠期体内能量物质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庭院高密度快速精养肉用商品蛙新技术,最近在湖南省冷水江市神州农业现代化产业开发公司肉蛙养殖基地试用成功。该技术是选用大型野生肉蛙和国外蛙种经杂交培育而成的新型蛙种,采用庭院立体多层,投放人工繁育的昆虫饲料,高密度、恒温、快速精养的方法,打破蛙类冬眠的生态常规,使其一年四季均可正常繁育生长,5个月即可长成商品蛙。每平方米可养  相似文献   

17.
“山珍蛙”的开发前景及养殖技术(下) 三、山珍蛙的繁育技术 优良的种蛙必须从原母种交配时,就要避免因近亲交配而退化的现象。此外,个体、肤色、体形也应在考虑之内。另一明显的特征是生来野性大,只有从小生长在与野生环境基本相近的人工建造养殖池,长大后才能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1.5年龄的蛙群中识别性别,还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  相似文献   

20.
从1998~2009年对丹顶鹤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研究,针对人工饲养丹顶鹤不同种群在越冬期对饲养条件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地的区域和气候特点,采用科学的设计和测量,从饲养环境、越冬舍建设、不同阶段鹤的营养需要、日常饲养管理及防疫等几方面对人工饲养丹顶鹤在向海越冬期间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