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滚蹄病多发生于马属动物,除先天性屈肌腱挛缩外,主要由指(趾)深屈肌腱损和伤屈腱炎的瘢痕收缩引起,在保守疗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常用切断深屈肌腱方法治疗,但操作复杂、愈合时间较长。根据民间经验与本人研究,用大宽针(图1)切腱法治疗较为理想,其理论依据与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所谓栽蹄病(又叫滚蹄、突球),乃为慢性属腱炎(指(趾)深屈腱炎),在长期患病过程中,患肢结缔组织增生,硬固、腱肥厚似假骨,由于癜痕收缩而造成腱短缩,引起腕关节及指关节的腱性挛缩,则表现为腱性突,球(栽蹄、滚蹄)。轻度栽蹄,运动时,以蹄尖着地,蹄踵,蹄底悬空;重度栽蹄,球节前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马属动物(马、驴、骡)、牛、绵羊、山羊、猪、狗、猫、兔的指(趾)部屈腱及其腱鞘结构作了比较性描述。  相似文献   

4.
1977年英国 Jenkiks 等报导,将成年绵羊和兔的跟腱从肌腱连接部到跟骨附着处切去,植入英国考陶尔公司制造的碳纤维,诱发出了新腱的形成。此后,Vaughan 等(1978)用植入碳纤维的方法治愈了狗和马的指屈肌腱断裂。Goodship 等(1978)和Littlewood(1979)分别用植入碳纤维治疗了马的指屈肌腱损伤,取得满意的结果。Goodship 等(1980)通过长期随访,再次评价了他们用此法治疗的40例马的指屈肌腱损伤的疗效,并与传统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后交叉韧带(PCI)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摹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腱长15.2cm,宽0.5cm,厚0.4cm ,其血供主要来源于月国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和腱外周组织血管网.肌门位于半腱肌外后,距股骨内上髁上方3.6±0.8cm ;结论半腱肌肌腱与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前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是较理想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应用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观察半腱肌及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其动脉间的吻合和神经支配。结果半腱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腘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半腱肌神经支配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有2支神经支配的共有26例(占65%),有3支神经支配共有2例(占5%),有12例为1支神经支配占30%;结论半腱肌腱血供丰富为多源性,有足够的游离长度,且与交叉韧带相似。以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是较为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金丝猴上肢的三角肌锁骨部不及猕猴发达,肱二头肌除具有长短两头外,短头内侧还分出一条细长肌束,以细长腱止肘内侧筋膜。大猩猩、猕猴的背上滑车肌和长臂猿的背阔髁肌是同一肌肉的不同名称,金丝猴有与上述相同的起点,但不止于肱骨内上髁,而与肱三头肌止腱相连,并止于前臂筋膜,可与家畜的前臂筋膜张肌相当。肘肌不显著,并具有肘关节肌。指总伸肌腱越过伸肌支持带后立即裂成三支,每支又分别裂成内、外两支。除外侧腱的外支和内侧腱的内支分别单独止于第二和第五指远节指骨外,其余的以相邻腱的两支相合并后各止于第3和第4指。不同于猕猴指总伸肌腱分四支,分别到第2—4指,每一腱无分支存在。第二及第三指伸肌与人的示指伸肌相当,但分为两长腱分别与指总伸肌到第2、3指的腱相连。第四及第五指伸肌与人和长臂猿的小指伸肌相当,但它还分出一细腱至第4指。拇短伸肌不存在。金丝猴具有掌短肌,位于小鱼际皮下,肌纤维横向,肌束内夹有少量脂肪,属已退化的皮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应用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观察半腱肌及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其动脉间的吻合和神经支配。结果:半腱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胭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半腱肌神经支配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有2支神经支配的共有26例(占65%),有3支神经支配共有2例(占5%),有12例为1支神经支配占30%;结论:半腱肌腱血供丰富为多源性.有足够的游离长度。且与交叉韧带相似。以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是较为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匹胸肢和盆肢均为双趾的马第Ⅱ趾(指)的骨、关节、肌腱的结构,以及血管和神经的来源、走向和分支分布.同时对该马第Ⅱ趾(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的疗效。方法对19例锤状指采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克氏针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结果 17例得到3~8个月的随访,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15/17)。结论应用掌长肌腱移植经骨隧道套圈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牦牛(Bos grunniens)前肢脚部动脉的构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观察牦牛前肢脚部动脉构筑标本10例、黄牛10例。结果是:1、中国牦牛前肢脚部掌侧动脉主干为正中动脉、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近指节骨远端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分为第Ⅲ、Ⅳ指掌侧固有轴动脉,经远指节骨的轴孔入骨质管。2、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近指节骨中部分出近指节背侧支(即指间动脉)和左右掌侧支;掌侧支分别与指掌侧第Ⅱ、Ⅳ总动脉吻合形成近指节深弓。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近指节骨远端分出动脉总干(有时为左右动脉干),自总干或干上分出指枕支和蹄冠动脉。指枕支伸至蹄球、蹄底真皮;蹄冠动脉沿蹄冠沟伸至蹄壁真皮。3、第Ⅲ、Ⅳ指掌侧固有轴动脉在骨质管中分支经蹄骨上许多骨孔走出,在蹄真皮中与指枕支、蹄冠动脉分支呈稠密网状吻合。4、指掌侧第Ⅱ、Ⅳ总动脉分别来自掌浅弓和掌深弓,分支至2、5指后,在近指节骨中部参与构成近指节深弓。5、牦牛前脚掌部背侧的血管来自腕背动脉网、掌心深内、外侧动脉、近穿支和远穿支;在指部背侧的血管来自指间动脉、中指节背侧支和蹄冠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屈指肌腱修复术中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术后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6例开放性锐器伤致屈指肌腱完全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34指)及对照组(23例,32指)。治疗组在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屈指肌腱后,在肌腱吻合口近、远端1 cm及腱鞘吻合处表面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照组直接用改良Kessler法加外周加强缝合法修复。术后3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2.3%;1指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对照组优良率62.5%,5指出现伤口延迟愈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1855,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可有效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不影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屈肌腱损伤手术中回缩肌腱的引导方法.方法采用医用输液管导引法对82例患者102条屈肌腱损伤进行修复,引导回缩屈肌腱至损伤平面进行修复,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操作简便,易于肌腱修复,术后TAM法评定疗效优良率达92.0%.结论该改进方法优点突出,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5具双峰驼后肢骨骼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单峰驼、马、牛的后肢骨骼做了比较,发现双峰驼后肢骨骼的特征如下:髋结节薄而窄小,荐结节厚而宽大;坐骨结节粗大,坐骨弓呈深“V”字形;转子窝很深,约3.5cm,无第三转子;膝盖骨呈上下行的椭圆球形;胫骨很发达,其骨干的外侧部较内侧部锐利;腓骨退化,近端只残留一痕迹,远端退化成胫骨远端外侧部下伸的踝突,无骨干;跗骨有6块排成3列。后肢其余的脚骨(跖骨、近趾节骨、中趾节骨和籽骨)较前肢相应的脚骨细、长,亦无远籽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脉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7条双峰驼后肢后脚部静脉的构筑.后脚部的静脉由内侧隐静脉、外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导引.内侧隐静脉由足底内侧静脉和足底外侧静脉汇合而成;足底内、外侧静脉均起自足底深弓.外侧隐静脉由前后两支汇合而成;前支由趾背侧第2~4总静脉汇合而成;后支起自足底外侧静脉.跖背侧第3静脉细小,成对,由跖骨表面的小静脉支汇合而成.每一趾的两侧均有6~8条趾枕支.在趾枕真皮和趾枕深筋膜之间发现有一发达的静脉网.  相似文献   

16.
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16个,并与其他家畜的对等器官相比较,双峰驼的后足远趾节间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无远籽骨和蹄软骨,因而亦无相应的远籽骨韧带和蹄软骨韧带;②有两条背侧韧带,与在犬、猫等趾行动物体上所见相同;③趾间远韧带呈宽板状,交叉纤维甚少,大部分纤维平行排列;④轴侧侧副韧带起于中趾节骨远端韧带窝,止于远趾节骨蹄骨角附近,这与马的相同而与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双峰驼前肢骨骼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双峰驼前肢骨骼进行了研究,并与单峰驼、马和牛的前肢骨骼作了比较。双峰驼肩岬冈高、厚,启峰较长;肢骨粗大,其近侧端大结节较小,远侧端内、外侧髁上均无滑液窝,桡尺骨间除了一个前臂近侧骨间隙外,还有两个前臂远侧骨间隙;掌骨由同等发达的第三、四掌骨融合而成;中间腕骨呈楔形;远侧指节骨呈短小的三棱锥体形,其伸腱突、屈腱面均不明显;无远侧籽骨。  相似文献   

18.
绵刺是蔷薇科绵刺属植物,为阿拉善荒漠区特有植物。其具有独特的克隆生长构型,即同一植株同时具有两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游击型克隆生长构型和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而成为研究克隆种群生态学代表性的材料。由于绵刺生存环境中资源异质性的广泛存在和干扰的随机发生,因而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两种克隆生长构型是可塑的,这种可塑性是绵刺对环境资源利用最优的进化对策。本文对不同干扰和不同资源的方差分析,得出绵刺在适应环境中所表现的觅食行为和风险分摊等生态对策,并对游击型和密集型及资源利用方式的定义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双峰驼腋动脉(6个前肢,左右各3个)的走行路线及其分支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腋动脉在胸腔入口处,斜角肌止点腱腹侧缘承接锁骨下动脉之后,有腋静脉与之并行,伸延途中分出的侧支有胸廓外动脉、肩胛上动脉、肩胛下动脉等,在肩关节肌远端内侧分出肩胛下动脉后向腹侧折转成为臂动脉。有时还分出肩胛前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