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辽宁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移动智能识读器已经在78个县(区)的动物防疫环节进行使用,为更好的促进移动智能识读器在产地检疫等环节的应用,笔者将工作中使用移动智能识读器的经验与读者共同分享。1移动智能识读器在产地检疫环节中的应用当畜主进行申报检疫后,产地检疫员要对申报检疫的牲畜进行临栏检疫,利用移动智能  相似文献   

2.
移动智能识读器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物标识佩戴、防疫登记、监督检查等基础信息的填写和上传中央数据库,都是利用移动智能识读器,通过GPRS网络建立起来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中国移动通讯信号覆盖不了的地区,也就是通常  相似文献   

3.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以动物二维码耳标为载体,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利用移动智能识读器采集动物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等环节的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采集的信息上传中央数据库,从而达到对动物生命周期进行适时监控,实现疫病可追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松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举办了全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技术培训班,就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移动智能识读器操作步骤做了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了动物防疫员对追溯设备应用的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生猪佩戴防疫标识、建立养殖档案是《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对畜禽养殖场(户)的法定要求,也是畜牧部门利用现代科技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行全程监管和追踪溯源,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水平,确保动物产品安  相似文献   

5.
<正>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是以畜禽标识二维码为数据轴心,将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销售等环节的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数据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汇总到数据中心,建立畜禽从出生到畜禽产品销售各环节一体化全程追踪监管的管理体系[1]。整个体系包括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涉及的设备设施有:二维码耳标、移动智能识读器、PC机及互联网、SIM卡、智能IC卡、台  相似文献   

6.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指以动物标识、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为基础,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移动智能识读设备,在免疫注射、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四大环节进行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计算机分析处理和移动智能识读设备查询、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操作,从而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监管的动物疫病信息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相似文献   

7.
《兽医导刊》2010,(9):70-70
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工作,根据部农业领导调研和全国各省的反馈意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动物饲养到屠宰全程监管进行了系统软件升级,升级后的系统除了可以用移动智能识读器来进行动物免疫、检疫、监督数据录入、采集、  相似文献   

8.
国内要闻     
农业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数据操作系统将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工作,根据部农业领导调研和全国各省的反馈意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动物饲养到屠宰全程监管进行了系统软件升级,升级后的系统除了可以用移动智能识读器来进行动物免疫、检疫、监督数据录入、采集、  相似文献   

9.
动物防疫条件是指动物养殖、生产、屠宰加工等场所必须具备的综合防疫能力,农业部规定必须具备此项能力才能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活动。动物防疫条件管理是动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动监部门如何高效有序地处理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是动监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自2008年起,农业部建立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央数据库,对重大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兽医实验室进行了监管。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动物防疫条件涵盖免疫、检疫、监督执法、调运、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诸多环节,使得监管处于分头管理的状态,如果这种分头管理、忙而无序,就会直接影响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效率。因此建立以二维码标识为基础,识读器为手段的动物防疫条件中央数据库,进行连续、有效、实时的动物防疫条件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概述1.1概念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以标识、养殖和防疫档案为基础,在动物生命周期中,通过无线数据网(GPRS),采用二维码技术,在免疫注射、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四大环节进行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计算机分析处理和移动智能识读设备查询、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操作,从而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监管的动物防疫信息系统〔1〕。  相似文献   

1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以畜禽标识、养殖和防疫档案为基础,在动物生命周期中,通过无线数据网络(GPRS),采用二维码技术,在免疫注射、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四大环节进行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计算机分析处理和移动智能识读设备查询、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操作,从而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监管的动物防疫信息系统。一旦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就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2.
《兽医导刊》2009,(7):70-71
根据上海市追溯办启动追溯体系示范镇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松江区追溯办在6月29日对追源体系示范镇建设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督查组对示范点生猪耳标中的防疫信息进行现场读取,与防疫档案进行对比,查验防疫环节上传信息的准确性;查验产地检疫证和机打检疫证是否相符;在屠宰场查看了动物检疫员通过识读器扫描动物二维码标识进宰前检疫的情况,以及通过网络上传屠宰检疫信息、注销和回收二维码标识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  相似文献   

13.
推行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是通过动物标识记载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用智能识读器对动物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上传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和追踪溯源,以确保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移动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如何将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到动物防疫中,使现代科技更好的为动物防疫发展服务,成为了当前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围绕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动物防疫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动物防疫检测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检测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中。在政府的重视下,动物防疫检测引进了新的技术,为我国的动物防疫检测工作增添了新的保障。但是,动物防疫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动物防疫法实施多年来,养殖场(户)对动物防疫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作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实际的防疫工作中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诸如:疫苗的供应、动物医疗及防疫纠纷、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定位等问题,在基层的实际防疫过程中都在一  相似文献   

17.
浅谈村级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我国动物防疫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业内人士谈及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时,总能提到“县、乡、村“3级.足以看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我国动物防疫体系中最基层、最前沿的阵地,但是村级防疫体系很不健全、近似瘫痪,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上构建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框架,而忽视了在实践中对村级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致使村级动物防疫体系职能非常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动物防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旧的传染病抬头、新的传染病不断产生,动物源性食品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故对最基层、最前沿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笔者就动物防疫工作中村级防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减少动物疫病发生的几率,减少疾病传播的几率,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防疫工难以顺利开展。所以,本文分析了目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工作重点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促进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镇海区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动物防检疫工作中与时俱进,引进信息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动物防疫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动物防疫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各项措施、动态掌握防疫信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在广泛使用信息化手段,国家也在励志于大数据的建立.我国目前的动物防疫管理工作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动物养殖的基本信息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而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加强动物防疫管理工作,建立防疫工作快速决策和反应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探索使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动物防疫工作,实施了动物养殖的基本信息、风险评估和疫病诊断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