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3对罗非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2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的引物,用这 82对引物检测3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0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7.37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EXCEL工具作图,构建3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数据库,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模式图。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79 6、0.530 1和0.312 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03 2、0.678 6和0.2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75 4、0.608 3和0.152 8,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同时筛选得到16对具特异性条带的核心引物组合可将3种罗非鱼完全区分,每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独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将16对特异引物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为解决罗非鱼品种混杂遗传渐渗问题和保护罗非鱼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且呈随机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除着丝粒及端粒区域外,其它区域均有广泛分布。微卫星能参与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有自身特异结合蛋白,能直接编码蛋白质。通过PCR扩增并使用凝胶电泳分离可产生大量含有微卫星DNA片断。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可应用于分析鱼类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建立遗传图谱和基因定位、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微卫星DNA指纹库、亲子鉴定和血缘关系分析以及种群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中国对虾亲子关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微卫星标记来确定亲缘关系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使用。本研究通过控制交尾,利用微卫星标记确定中国对虾后代的亲缘关系,对微卫星标记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识别进行初步探讨。作者以4个谱系清晰的家系为基础,检测两对微卫星标记EN0033和RS062在中国对虾家系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两对微卫星引物产生的DNA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地区分中国对虾4个家系。根据微卫星数据计算各家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图,得到的结果与各家系来源情况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微卫星技术在进行家系间的遗传分析中的可行性。EN0033和RS062两对微卫星标记的累积个体识别率高达0.989,属于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系统,可以利用它们进行中国对虾的亲缘关系鉴定。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标记在坛紫菜丝状体品系DNA指纹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必谦 《水产学报》2005,29(3):323-326
用从条斑紫菜EST数据库中筛选合成的微卫星引物对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进行微卫星DNA指纹扩增。5个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其中3对引物所扩增出的5个条带(AU192094—127、AU187410—335、AU187410—190、AU194267—203和AU194267—328)被用来构建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的DNA指纹。在这个图谱中,每个丝状体品系都有独一的指纹模式,彼此很容易被区分开。所获得的DNA指纹图谱,可用来进行孟德尔分离研究,及为坛紫菜纯系鉴定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ISSR标记在坛紫菜不同色泽丝状体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谢潮添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7,31(1):105-111
ISSR标记在坛紫菜不同色泽丝状体种质鉴定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ISSR markers in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color’s Porphyra haitanensis filament strains[刊,中]/谢潮添(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361021),纪德华,陈昌生,徐燕,张元//水产学报,—2007,31(1).-105~111 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不同色泽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丝状体品系(分别为桔黄色,褐绿色,棕红色和紫色)及1个野生型对照丝状体品系(褐红色)进行了遗传分析,共筛选出11条引物,PCR反应得到了129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88.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369,期望杂合度为0.360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265;根据Nei方法计算了这5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发现4个不同色泽丝状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727,它们同野生型对照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64,同时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应用引物812扩增的4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这5个不同坛紫菜丝状体的DNA指纹图谱,使每一品系都具有独特的DNA指纹,并将其转化成了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坛紫菜丝状体的种质鉴定中。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作为坛紫菜丝状体种质鉴定的有效技术手段,提供快捷、准确的鉴定结果。图3表5参24 关键词:坛紫菜; ISSR标记; 遗传分析; 种质鉴定 E-mail: cschen@jmu.edu.cn  相似文献   

6.
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微卫星标记的发展和利用极大地扩展了DNA分子标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使探索生物性状遗传本质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产遗传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回顾了微卫星克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及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水产生物微卫星序列的主要来源,并对微卫星标记与其他DNA分子标记在使用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做了比较;其次探讨了微卫星标记在遗传连锁图谱的制备、性状分析及QTL定位、群体遗传学、进化遗传、种质鉴定与亲权分析、品种培育等6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还对几种DNA分子标记在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多态性程度、重复性与可比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分别阐述了微卫星和其他DNA分子标记应用于水产生物研究中的适用性,并对微卫星标记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旨在为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水产生物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且可以在不需预先知道基因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种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一种新的DNA指纹技术主要用于检测DNA多态性。AFLP技术是根据基因组DNA水平的差异进行检测,不受组织和器官、发育阶段、生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水产动物中应用AFLP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水产动物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及种质分类研究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9.
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DNA条形码数据信息系统是规范管理DNA条形码数据和实现数据共享的有效解决方案。项目在采集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凭证标本及相应DNA条形码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提交数据的规范格式,实现物种、凭证标本和DNA条形码的三级关联,构建了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http://www.fishery-barcode.cn)。该平台数据信息由物种名录数据库、凭证标本数据库和DNA条形码数据库组成,涵盖6020种渔业生物的凭证信息和DNA条形码资源。平台能够提供方便的网络查询,实现未知渔业生物样本的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研究首次构建涵盖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DNA条形码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国内外数据共享和合作交流,为渔业生物分类、种质资源利用、濒危物种保护和水产品物种物种鉴定提供重要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0.
笑侃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30-31
微卫星DNA标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卫星标记在种群结构分析、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专家分析认为,在海洋生物,尤其是经济海产动植物分子遗传学理论与应用综合的研究领域中,微卫星DNA分子标志研究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