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2.
丁香油麻醉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丁香油麻醉剂的麻醉原理及实施方式、影响麻醉效果的各种因素、丁香油的安全性、麻醉鱼体的毒性效果、在鱼体的代谢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建立丁香油在水产品的检测方法标准,制定管理规范,发挥丁香油麻醉剂在我国鱼类科研、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常用的鱼类麻醉剂有MS-222、丁香酚、三氯乙醛、喹那啶等。MS-222,俗称鱼安定,是一种易处理、效力迅速、操作简便、安全的渔用麻醉剂。该药品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水产动物麻醉剂。目前,在我国,MS-222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鱼类的养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水溶液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探讨MS-222对罗非鱼最适的麻醉浓度。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试验用吉富罗非鱼来自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海葵的麻醉方法,用三种麻醉剂氯化锰(manganese chloride)、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和薄荷醇(methylhydroxyisopro-pylcyclo-hexane)对中华仙影海葵(Cereus sinensis)进行了不同浓度麻醉实验,本文描述了三种麻醉剂对中华仙影海葵的麻醉过程,并对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说明每升试验水体中加入4 m L的氯化锰饱和溶液10~15 min或40~60 m L的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饱和溶液20~25 min均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加入15~35 m L的薄荷醇10%母液30min也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三种麻醉剂麻醉的海葵经过恢复培养均能复苏。初步认为氯化锰和硫酸镁均可用于中华仙影海葵的麻醉,薄荷醇是从天然植物提取,不含对人健康有害的成分,可以用于海葵加工或食物制作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鱼类麻醉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麻醉剂是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鱼脑感觉中枢,使鱼失去反射动作的物质。一般的麻醉剂首先抑制脑的皮质(痛觉丧失期),再作用于基底神经节与小脑(谵妄期或兴奋期),最后作用于脊髓(麻醉期)。过大的剂量或过长的接触可深及做质,使呼吸与血管舒缩中枢麻痹,最终死亡. 在渔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上,使用麻醉剂的目的,通常是使鱼镇静,  相似文献   

6.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理使用麻醉剂能够使鱼体安静,降低应激反应,减少人为操作和运输过程中对鱼体的伤害,从而提高成活率。麻醉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概述了麻醉的原理、麻醉程度分期、麻醉方法、几种常用麻醉剂的麻醉效果等研究进展情况,并探讨了鱼类麻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8.
碳酸和盐酸普鲁卡因在鱼苗运输中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测定了碳酸及盐酸普鲁卡因对草鱼鱼苗的麻醉效果,确定了两种麻醉剂的最适浓度及各浓度下的存活时间。其结果是:草鱼鱼苗在运输介质中,碳酸的最适浓度为500ppm,其安全存活(10%的死亡率)达201小时;盐酸普鲁卡因的最适浓度为90ppm,安全存活达152小时,而对照组仅为91小时。  相似文献   

9.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0,(12):51-52
<正>一、渔用麻醉剂在鱼类的人工繁殖孵化和捕捞、运输等操作时,为控制鱼体因离水环境和操作时产生的应急反应,减少机械损伤和死亡等,常需进行鱼体麻醉处理。无论是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都需要注射麻醉剂。常用的全身麻醉剂乙醚、氯胺酮、巴比妥等,局部麻醉剂有得多卡因、普鲁卡因、苯唑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丁香酚等。  相似文献   

10.
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L苯唑卡因麻醉运输2 h后的美洲鲥血清中的皮质醇激素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对美洲鲥皮质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非麻醉运输组[(41.97±17.92)ng/mL,n=9和麻醉运输组[(15.62±1.80)ng/mL,n=9比运输前[(2.05±1.48)ng/mL,n=10分别显著上升20倍和4倍左右(P<0.05),麻醉运输组鱼皮质醇激素显著低于非麻醉运输组(P<0.05)。不加麻醉剂2 h运输应激后血清TP、AP、AKP、CHE、ALT、K+、Ca2+、GLU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P/GP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而麻醉运输组的上述指标与运输前没有显著差异。非麻醉运输组和麻醉剂组,运输后血清LDH、AST都呈不显著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美洲鲥在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美洲鲥运输后较高死亡率的原因。麻醉剂苯唑卡因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鱼体生化指标的稳定,对鱼体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丁香酚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27.00±0.05)cm的罗非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5~27℃条件下,当丁香酚浓度在20~200 mg/L时,麻醉所需的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而复苏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正相关;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的药液中药浴20 min,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为3~4 min,在理想的复苏时间范围内;但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以及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深度麻醉的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增加,且复苏率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罗非鱼麻醉剂,其浓度在50~100 mg/L时,麻醉效果最佳,罗非鱼1~2 min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后的罗非鱼3~4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MS-222和丁香酚两种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阶段的表现,探讨了麻醉时间和温度对其入麻和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 MS-222、丁香酚分别在55 mg/L、10 mg/L以上才对幼鱼有麻醉效果,最适麻醉剂浓度分别为20±5 mg/L和80±10 mg/L;随着浓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晓圆 《内陆水产》1985,(6):48-48
在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时,由于鱼体不断挣扎、跳动,容易造成鱼体受伤,鱼体免疫力削弱,降低免疫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都在注射时使用麻醉剂,目前使用的麻醉剂很多,如巴比妥钠、酒精、丁卡因、乙醚等,但它们都只有单纯的麻醉作用,同时,有些还有剧毒(如丁卡因),使用不安全,采用敌百虫作麻醉剂却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麻醉剂MS-222及其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剂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捕捉、运输、取样、测量等渔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和受到的损伤,以达到提高成活率和提供准确科学数据的目的.麻醉剂MS-222具有使用浓度低,入静快,作用时间长,复苏快,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1].目前,MS-222是美国FDA(Ir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的唯一能用于食用鱼的麻醉剂.MS-222于1920年首次合成,但是后来才发现它对冷血动物的麻醉效果良好,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受各国水产养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丁香酚对鲫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 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 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 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水温28℃,丁香酚浓度在40 mg/L时,麻醉时间为7 min,复苏率为100%,空气暴露时间15 min,复苏率为100%.丁香酚可以被用作鲫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7.
鱼用麻醉剂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纯  潘磊  乔晔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1):28-32, 36
近年来,麻醉剂在鱼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全面了解这些麻醉药物的特点,对常用鱼用麻醉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影响因子、麻醉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鱼用麻醉剂的有效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2-苯氧乙醇、丁香酚麻醉两个规格许氏平鲉幼鱼的效果。幼鱼呼吸频率随麻醉剂浓度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01),在高浓度液(2-苯氧乙醇:500、600、800μl/L;丁香酚:60、80μl/L)中可在短时间内降低为0(休克),在中浓度液(2-苯氧乙醇:400μl/L;丁香酚:30、40μl/L)中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而低浓度液(2-苯氧乙醇:200、300μl/L;丁香酚:10、20μl/L)对呼吸频率总体影响较小。同等浓度麻醉剂对小规格幼鱼呼吸频率的影响(P0.01)高于大规格幼鱼。2-苯氧乙醇中大规格幼鱼的入麻、休克和复苏时间均长于小规格幼鱼(P0.05)。大规格幼鱼对麻醉剂的耐受能力强于小规格幼鱼;复苏能力方面,丁香酚麻醉的大规格幼鱼复苏迟于小规格幼鱼,但2-苯氧乙醇麻醉的大、小规格幼鱼复苏时间无差异。综合考虑入麻、休克、复苏时间和死亡率,认为使用2-苯氧乙醇、丁香酚麻醉许氏平鲉幼鱼的理想浓度分别为300、20μl/L。  相似文献   

19.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在人工繁殖、标志放流、科学实验等操作中需要使用麻醉剂。为找到麻醉的最佳药物及安全有效剂量,试验采用三氯叔丁醇、苯氧乙醇、丁香油3种麻醉剂不同的剂量分别对虹鳟、细鳞鲑、青海湖裸鲤三种鱼进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叔丁醇入麻和恢复所需时间都较长,苯氧乙醇入麻和恢复时间都较短,丁香油入麻时间短但恢复时间长。对虹鳟、细鳞鲑、青海湖裸鲤来说,相对于三氯叔丁醇和丁香油,苯氧乙醇是较安全有效的麻醉剂,适合的剂量为0.2‰。  相似文献   

20.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