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近几年,新会区实施稻—稻—板地大头菜模式,每a(年)冬种板地大头菜面积约350hm2,一般每667m2种植产值达3000元以上,本文介绍了稻田冬种板地大头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近几年,新会区实施稻--稻--蕹菜模式,每a(年)冬种蕹菜面积约250hm2,一般每a(年)11月中旬至3月底冬种蕹菜2~3茬,每667m2冬种2~3茬蕹菜产值累计达12500~18750元.本文介绍了稻田冬种蕹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头菜,又称冲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稻田冬种板地大头菜是指利用冬闲稻田和冬季的光温资源,在收获晚稻后不经犁耙整地就移植大头菜的栽培方法。近几年来,摆所镇实施稻—稻—板地大头菜模式,每年冬种板地大头菜。大头菜作为摆所镇农业特色产品之一,品质优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以地下根膨大部分为食,肉质坚实,品质佳,适宜炒食或腌制食用。经过加工后的大头菜,香脆可口,也是远近闻名的送礼佳品。在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这一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冬种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两广、福建、湖南和云南等地区,商品价值全年最高。钦州无霜期长,全年实行稻——稻——马铃薯栽培模式,一般在当年11月中旬晚造收割后冬种马铃薯,翌年2-3月收获,筛选推广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本地区栽培马铃薯品种,意义重大。钦州市地处广西沿海地区,辖二县二区,即浦北县、灵山县、钦南区和钦北区。全市耕地面积21245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28775.4公顷。钦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季节  相似文献   

5.
稻田板地冬种花椰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稻田板地冬种花椰菜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期安排、培育壮苗、田块准备、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与采收技术。该技术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省工节本、帮助稻农增效增收,还可培肥稻田地力,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稳定发展,2010年冬种油菜面积达到120万公顷。如何扩大油菜生产面积,安仁、衡阳等县"稻—稻—油"生产发展较快,为各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认真借鉴安仁县"三熟制"油菜生产经验推广"三熟制"油菜生产,每667平方米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是广西冬种油菜的主产区,以稻一稻一油种植制度为主.由于耕作栽培管理粗放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单产的提高,平均每666.7m2产量仅50千克左右,冬种油菜效益低,不利于冬种油菜生产的发展.1990年以后,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积极探索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油菜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种植效益好.到1995年全市面积达44160公顷,平均每666.7m2产量75.4千克,1996年面积44450公顷,每666.7m2产量80.5千克,1997年以后,油菜面积基本稳定在40000公顷以上,每666.7m2产量80千克左右,2000年平均每666.7m2产量达85.2千克.通过近年的探索,油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已趋成熟,油菜每666.7m2产量最高可达226.6千克.同时,为大面积油菜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指导依据和理论依据.现将油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门市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近几年,水稻年播种面积约2.86万公顷,稻草还田量约占60%,但玉米、豆类、花生等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本文结合新会区实际,提出了新会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小麦春播栽培的意义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春播栽培的意义及代表品种 "稻--麦"、"稻--油"栽培是四川盆地特别是盆西平原两季田主体种植模式,但经济效益不高,高产条件下亩(1亩=1/15公顷,下同)纯收入也不过两三百元.  相似文献   

10.
冬种板地菜栽培技术是利用冬闲稻田和冬季的光温资源,在收获晚稻后不经犁耙整地就种植蔬菜的栽培方法.它是一项既省工省本,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壤肥力的先进技术.板地宜栽的叶菜有白菜、菜心、生菜、菠菜、芫荽、芥兰、芹菜、茼蒿等.近年我市的水稻产区多采用这种冬种栽培技术,每年的种植面积约0.1万hm2.现以菜心、白菜为例,将冬种板地菜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2011,(10):1-1
2011年,湖南省秋冬种生产总面积力争突破273万公顷,秋冬农业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油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23万公顷,秋冬蔬菜种植面积6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我区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成功的菜--玉--油三熟模式,优势明显,增收特点突出,比原模式(晚秋-麦-稻)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增加入1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惠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惠安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试验、示范的主要基地。我镇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和农业经营体制的探索上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效,其中稻-稻-冬种马铃薯、稻-夏秋菜-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效果十分显著。2000-2003年3年的大面积示范,仅冬种马铃薯一项平均亩增收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广东省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区域化肥施用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风险高。研究了碱性物料对稻 - 稻 - 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 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施用熟石灰(Lime)、酸性土壤调理剂(ASC)和常规施肥对照 3 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SC 处理周年产量最高,其次是 Lime 处理,对照最低。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冬种四季豆较对照增产较大,而早、晚稻的产量基本一致。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早、晚稻有效分蘖数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冬种蔬菜季,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作物磷含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显著提高土壤 pH 值,其中 Lime 处理在冬种蔬菜季、早稻季和晚稻季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而 ASC 处理仅在早稻季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提高趋势,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较大;但对土壤容重、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系统中,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均可达到改酸效果,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冬种四季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其中冬种蔬菜季对碱性物料的响应更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作为广东省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区域酸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其中石灰的改酸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说,着眼2013年夏季粮油稳定发展目标,2012年秋冬种生产上要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2260万公顷,冬油菜面积稳定在667万公顷以上,冬种蔬菜面积稳定在867万公顷以上。韩长赋是在全国秋收秋冬种  相似文献   

16.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田东县和同、英和等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温、光、水资源优势,应用"猪-沼-稻-稻-菜"模式,积极发展冬种大肉包心芥菜.通过规范化栽培管理.一般每667m2大肉包心芥菜产量2500~3500kg,经腌制加工成酸菜后,销往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产值3500~5000元.  相似文献   

18.
刘金成 《福建农业》2013,(11):20-21
德化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也是全省34个蔬菜生产大县之一,每年蔬菜种植面积8100多公顷,其中冬种蔬菜面积5000多公顷。由于山区海拔较高、冬季与早春气温较低,蔬菜生产时常受到低温霜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据2016年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五河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6721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1.5562万公顷,水稻面积占3.067万公顷。水稻是麦茬稻,一季中稻,大肥大水,氮肥偏多。我地水稻主要病虫害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受以上诸多病虫害的阻碍,我县的水稻产量和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水稻种植效率,成为了农业技术人员要考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仁 《福建农业》2012,(2):22-22
稻纵卷叶螟在福安一年发生六(5)代,主害代为三(2)代和五(4)代,主要为害早稻的后期.晚稻前期,中稻的前、中期。据历史统计资料分析结果显示.1988--2002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市均属于中偏轻或轻发生年份,2003年开始逐渐上升为中等偏重或重发生.2006年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发生面积2.13万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