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指出了主题公园的建设是诠释城镇文化形象、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在发展主题公园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扶风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的区位优势,紧扣"民俗文化"主题脉络,从"研究地域分析、民俗文化梳理、宏观空间布局和微观细节表达"四方面统筹构筑现代主题公园体系,可以充分认识民俗文化景观表达对现代主题公园开发建设和田园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旭  常建民 《森林工程》2008,24(1):28-33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和科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木材微观分析是木材科研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研究,与以往木材微观科研利用光学显微仪器加上人眼进行观察测量的研究手段相比较,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木材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具有客观、准确、高效等诸多优点,成为木材微观科研领域中一项崭新的课题和本领域未来科研的发展方向。本文概括国内外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木材微观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并对现有处理方法和已经进行的研究的优缺点进行阐述和分析。针对现有图像处理方法和现有的科研程度对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用于木材微观科研领域的前景和主要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乔木不仅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还是城市绿地中承担降温增湿效应的主要因素,微气候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尺度,也最容易通过人工方式调节。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0年间研究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如下:(1)国际上对于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趋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呈现精细化的主题研究势态;(2)研究力量上来看,美国、中国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较大,中国开始得较晚,但发文数量和文献影响力也在逐年增长,是该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美国在发文量和机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研究开始早,处于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研究的主导地位,各作者间的交流合作较多,研究主题不尽相同,形成了明显的合作团体,这些研究力量奠定了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3)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期—探索期—高速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研究热点有所不同,当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4)国内外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对象更趋向于宏观生态方面,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国内的研究对象更趋向于微观城市环境方面,研究机构集中但联系较...  相似文献   

4.
从灵长类生境选择的不同尺度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在对灵长类生境选择中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研究,对生境的季节性和微观、宏观生境的各方面以及生境破碎化对灵长类生境利用的影响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以及城市环境污染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森林康养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自然疗法,而且也能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多年来人们对森林康养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近年来国外对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主要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森林环境对于人体血压、压力、焦虑、抑郁、失眠等生理和精神领域的调节作用;国内对于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康养的概念内涵、森林资源潜力评价、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在简述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国内森林康养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蝴蝶主题公园及其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蝴蝶主题旅游发展背景和经验的分析,集中阐述了蝴蝶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特点、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及可行性,并进一步介绍了蝴蝶主题公园建设的基本模式和期望达到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中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活力研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收集中国知网1997—2021年间456篇国内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相关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从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城市空间活力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活力、活力营造、活力测度是当前城市空间活力研究领域的热点;空间活力研究尺度由宏观转向微观,研究方法由定性转向定量研究;在研究尺度方面,逐渐由早期的宏观视角转向中微观视角,对空间活力的研究更偏向具体细节的考究,更关注其本身的物质环境;活力的测评方法仍需继续完善,空间营造策略方面要继续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含盐土地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含盐冻土物理力学研究的发展。从含盐冻土的强度特征、冻融变形特性、水盐迁移规律以及细微观结构研究等4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含盐冻土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人工含盐冻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中需增大试验负温范围,以获得氯化钠二次相变对冻土强度和冻融变形的影响规律;从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土水势、孔隙水压力和盐晶体相变等关键机制入手,研究含盐冻土的变形机理;指出现有测定水分、盐分、基质势和孔隙水压力等传感器不能满足室内试验对尺寸和精度的要求,采用微型化、精确化的传感器进行冻融过程中的水盐迁移参数监测,是建立合理的水-热-力-盐耦合模型的前提;提出可将未冻水含量作为微观尺度的孔径分布与宏观强度特性和水盐迁移模型联系的纽带,为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工冻土融沉特性及融土微观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贯荣  杨平  张婷  庄惠敏 《森林工程》2014,30(5):118-121
人工冻结法在地铁建设中的大量应用,使得施工后融沉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述人工冻土融沉特性、融土特性、常温土微观结构和冻融土微观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有关融土微观结构与融沉关系的研究尚属空白,并提出,融土微观结构与融沉关系的研究和以微观结构特征来表征宏观融沉特性是未来冻融土微观结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成为当前追逐的热点,并广泛应用在木材科学领域中。数字图像技术所具备的现性好、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势,为木材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文中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木材宏观与微观方面对木材缺陷、木材纹理、细胞特征等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木材科学研究中主要用到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木材科学中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森林文化建设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湖州市森林文化建设的基础,提出了包含森林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森林主题活动和古树名木保护5个部分的湖州市森林文化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2.
介绍江西省林林公园概况,分析目前建设森林公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熵权模糊物元模型,从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旅游竞争潜力2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测度,结果表明:1)旅游业绩以及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是目前影响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目前我国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整体较弱,处于不同等级竞争力的省份分布不平衡,大体呈“金字塔型结构”。在此基础上,文中将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划分为9种类型并分析其发展路径,指出“可持续发展型”是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的最终目标,但不同类型省份的发展路径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的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前景广阔;植物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地文景观独特,水域风光绚丽;民族风情古朴.针对目前公园在旅游开发上存在着资金不足,景观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提出了森林公园进行旅游开发的定位、主题以及具体的开发路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特点以及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介绍基于WebGIS技术开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介绍WebGIS技术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该系统构建实现面向旅游爱好者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交流和面向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增城依托白水寨风景区旅游资源,辅以南香山森林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中新森林公园、白洞森林公园、正果湖心岛、鹤之洲湿地公园等森林公园,进行增城森林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与旅游体系建设,并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促进了全市旅游业迅速发展.文章结合增城市森林旅游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其森林生态旅游景观构建,提出...  相似文献   

17.
全国森林公园分区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全国森林景观资源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根据森林景观的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分区,按照"地理位置+地貌类型"的顺序,将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进行区域划分并确定分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起源于美国,是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保护区类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大讨论,产生了不同解读。针对一些认为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大众旅游等脱离了国家公园本质属性的观点,本文对国家公园是什么?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公园属于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范畴,还是属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范畴?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和大众观光旅游有什么区别?有了自然保护区就不再需要国家公园吗?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在原有的保护区上挂上国家公园的牌子吗?国家公园究竟应该是谁来主管?我们想象中的国家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等8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辨析,阐述了国家公园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的核心价值,以期为正确理解国家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决策,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与生态红线相关的重要任务。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其中植物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此,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为例,就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杜鹃矮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草甸4个最能反映该地区植物景观资源特色的植被类型,提出生态观光旅游、科考旅游、休闲旅游以及就地保护和保育景观资源,实施植物恢复工程等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游园指数"评价指标包含景区人流量、景区环境、景区周边设施等静态指标和综合实时天气及交通状况等动态指标。由游客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森林公园"游园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并以现有的国家规范、行业规定以及相关研究确定评分标准。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宫森林公园和广东省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园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广泛应用到森林公园及部分郊野公园中。文章最后对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出建议:各森林公园应该加强自己在自然及人文知识方面的传播与普及;各公园应注意旅游品牌的建设,应该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和自身优势,发展健康旅游产品增强自身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