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硫色曲霉固态发酵获得的复合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各组分酶活的表现活力、耐生长猪胃酸稳定性以及对麦麸和豆皮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该复合酶中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纤维素酶(CMCase)等多种酶。在pH值4.0~7.0之间,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均有很好的表现活力;在pH值2.5~4.0之间,果胶酶有较好的表现活力。在生长猪的胃液(pH2.8)中40℃保温6h,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的酶活损失都不超过30%。在40℃和pH5.5条件下保温8h,可以降解麦麸(无淀粉)和豆皮18%的干物质。与传统的动物饲养试验相比,这种分析评判饲料酶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自筛选得到的1株黑曲霉为试验菌株,经固态发酵获得了较高活性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以此酶粉为样本,在相应的pH条件下测定分析其他酶系的活力表现。测定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及最适反应温度,并对其酸稳定性及对胃蛋白酶和胰酶的抗降解作用也进行了特定分析。结果发现,该酶系中除了含有高活性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还含有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等多种酶活。在pH 2~6,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表现出很好的活力,最适酶促反应pH约在3.5;在酸性缓冲液(pH 2.8)中40℃保温8 h,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几乎没有损失。在胃蛋白酶环境中(pH 2.8)40℃保温5 h,此酸性甘露聚糖酶表现出非常好的抗降解能力,在胰酶环境中(pH 7.5)40℃保温5 h,酶活力损失不超过20%,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国家标准及农业行业标准方法对5种小麦型复合酶中主要酶系进行了活力测定,并采用实验室体外模拟消化法对其降解小麦麸的效果进行了评定,旨在说明酶活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关系,为评价和选择酶制剂提供参考。经检测,C样品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最高,而A样品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最低,其他3个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基本一致,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有一定的差别。将5种复合酶以相同的添加量作用于小麦麸进行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检测反应后生成还原糖的量发现,其对麸皮的酶解能力:E>C>B>D>A。  相似文献   

4.
<正>饲用复合酶是一类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多种酶。在单胃动物消化道内没有分  相似文献   

5.
饲用复合酶固态发酵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态发酵生产饲用酶的原料一般是廉价的农副产品,如各种草粉、糠麸、豆粕、杂粕及食品工业下脚料等,这些原料中含有纤维素、木聚糖、果胶、β-1,3-1,4葡聚糖、蛋白质、淀粉等,其发酵产物是多种酶(乌敏辰,2003)。该酶系组成很适合对各种饲料的降解。当以草粉为主,其他原料为辅生产纤维素酶时,除纤维素酶外,还生产木聚糖酶、果胶酶、β-1,3-1,4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当以麸皮、豆粕为主,其他原料为辅生产蛋白酶时,除蛋白酶外还产生果胶酶、木聚糖酶、β-1,3-1,4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且大部分酶活力都能达到饲用酶标准,只…  相似文献   

6.
非淀粉多糖(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其中,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糖酶;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β-葡聚糖酶.近年来,动物营养研究表明,NSP酶具有降低食糜黏度、破碎细胞壁、调节代谢激素的分泌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是否在动物体内大量分泌将饲用复合酶制剂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内源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脂肪酶等,外源酶包括植酸酶和NSP酶,其中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反刍动物除外)、果胶酶等,半纤维素酶又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相似文献   

8.
<正>饲料用木聚糖酶的分析测定是长期以来困扰木聚糖酶生产和应用的一个主要难题,特别是固态发酵生产的木聚糖酶,发酵成品中往往含有其它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果胶酶和甘露聚糖酶等)[1-3]。文献报道的关于影响酶活测定的因素很多,测定的重复  相似文献   

9.
饲用复合酶固体发酵工业化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宇佐美曲霉YW-38是一株高产饲用复合酶的生产菌株。在20m3自动固体发酵罐内32~35℃间断通风发酵64h,YW-38产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等复合酶系,其中:酸性蛋白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15200和1200U/g。本试验研究了YW-38菌株的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00kg,豆饼粉200kg,(NH4)2SO420kg,KH2PO45kg,水分55%~58%,pH值6.2~6.5,发酵过程中补加2次无菌水,每次200kg。  相似文献   

10.
饲用木聚糖酶活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综合分析方法评价了1种饲用木聚糖酶的活力。评价内容包括耐酸性试验、耐胃液试验、热稳定性试验和实际底物降解试验。在pH5.4~6.8条件下,该酶活力较稳定,保持在5000U/g以上,但随着pH的降低,活力迅速下降;在胃液中作用一段时间后该酶的活力损失很快,1.5h后其活力就下降到原有的37.4%;热稳定性试验中,该酶在90℃的环境中作用5min后,酶活损失不超过5%;实际底物降解试验中,反应4h后,无淀粉麦麸的降解率可以达到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几个指标能够较为充分、准确的评价该木聚糖酶的可应用性,从而为饲料酶活性的系统评价提供了参考,为饲料加工和动物生产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饲用β-葡聚糖酶体外评判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蒸馏水于4℃对浙江酶,Avizyme-1500酶制剂抽提12h,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对两种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在50-60℃,pH5.0-7.0时有较高的活力。同时对两种酶制剂进行高温处理,结果表明:85℃保温10、20、30min。浙江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分别失活97.72%、98.55%和完全失活,Avizyme-1500酶制中的β-葡聚糖酶失活97.58%和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4种单体NSP酶制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经过预消化处理工艺后,对肉鸡日粮中的非淀粉多糖的酶解情况,为进一步研究NSP酶制剂在肉鸡日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不同的NSP酶添加量对肉鸡日粮的预消化处理效果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的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250、350、300、200 mg/kg;初步确定的预消化处理参数是:温度45℃、时间60 min、水分35%。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试验日粮中最佳酶制剂组合是:木聚糖酶186 mg/kg、β-葡聚糖酶440 mg/kg、纤维素酶337 mg/kg、甘露聚糖酶200 mg/kg(P<0.01)。研究表明,加酶日粮经过预消化处理后,可以有效地降解其中日粮的非淀粉多糖,提高日粮的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体外酶解数据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体内消化过程,考察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对各种饲料原料的降解效果,建立常用饲料原料的酶解数据库。实验在体外条件下,通过胃蛋白酶、胰酶和饲用酶三步消化结合透析法研究了外源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对各种饲料原料的酶解情况。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对各种饲料原料的降解有明显的差异性。甘露聚糖酶对豆粕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原料,对棉粕的降解效果差。木聚糖酶对玉米、小麦和麦麸的酶解效果显著,对大豆和DDGS的酶解效果差。通过建立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与各种能量饲料间的酶解数据库,为针对不同饲料配方合理选择饲用酶制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究响应面法优化筛选6种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果胶酶)添加于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最优组合酶谱。采用第3代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进行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每个水平设5个重复,以还原糖释放量(RS)和干物质消化率提高值(IDMD)为评价指标,确定单酶的最佳添加量;据此结果,进一步利用软件Design-Expert 8.06 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6因子3水平L_(54)(3~6)试验,对6种单酶进行复配组合,以RS和IDMD为响应值,确定6种单酶的最佳组合酶谱。结果表明:在1~3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9.71 mg/g和2.8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9.59 mg/g和2.81%,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24%和1.75%,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在4~6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10.45 mg/g和2.95%;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10.34 mg/g和2.92%,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05%和1.02%,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综上所述,1~3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4~6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  相似文献   

15.
1酶制剂近年来,我国酶制剂产品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开发出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植酸酶等上百个产品。目前最常用的酶制剂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降解多糖和生物大分子物质为主,主要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变种(A.niger v.Tiegh)CGMCC1182、黑曲霉MA-56(A.niger MA-56)CGMCC2722和黑曲霉XY-1(A.niger XY-1)CGMCC1182分别为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生产菌株。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黑曲霉三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复合酶制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混菌发酵生产复合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为7∶3(m/m),在此基础上(以麸皮和豆粕总量为10 g计算)添加玉米芯1.0 g,魔芋粉0.1 g,葡萄糖0.5 g,(NH4)2SO4 0.2 g,NaNO3 0.1 g,MgSO4 0.1 g,KH2PO4 0.2 g,H2O 11 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固形物与加水比1∶1,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接种比例为5∶6∶6,接种混合孢子悬浮液2.5 mL(以一支菌种斜面加30 mL无菌水为标准),300 mL三角瓶中装量8 g培养基,发酵60 h时,复合酶产量达到最优,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三种酶制剂的活力分别可以达到221、894、10188 IU/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小麦型高能饲粮、小麦型低能饲粮和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的小麦低能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结果表明:小麦型低能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表观代谢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组合均可显著改善低能饲养肉鸡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其表观代谢能(P0.05),其中以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组合和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组合两组对肉鸡生产的效果最好,但不同酶制剂组合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饲用复合酶是一种高效能的活性饲料添加剂,其酶系包括消化性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等和非消化性酶,如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等。其主要功能为显著提高畜禽的消化率、提高日增重、缩短生长周期;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扩大粗饲料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并能防病,减少污染、无毒副作用,且投入产出比高(可达1:10)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饲用复合酶概述11饲用复合酶的作用一是补充机体内酶的不足,以提高其消化能力。不同动物消化道中的酶系不同,同种动物不同生理发育阶段所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前饲料中常用的酶种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蛋白质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糖化酶等。(一)饲料酶制剂的主要作用1.消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性原料存在一些非淀粉多糖、果胶、植酸纤维素聚合物,使动物消化道中内容物和黏度增加,影响动物对有效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酶制剂中的多种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能将这些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而降低了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有效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人们对饲用酶制剂能否提高反刍动物饲料消化率一直争论不休。然而,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将饲用酶添加到反刍动物日粮中,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性能并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本文主要是总结以往的观点,并讨论现阶段饲用酶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1饲用酶的种类和重要性1.1种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用酶制剂大体分为两类:复合酶制剂和植酸酶。复合酶制剂大多由非淀粉多糖酶(NSP酶)构成,部分产品还含有一些消化酶。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表(1)列出了主要的饲用酶、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