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石首河蟹生产发展出现了巨大飞跃,河蟹生产由过去单一的湖泊放流发展成为现在湖泊放流、网拦、稻田养殖一齐抓。自1994年以来,单河蟹养殖一项,共创产值4200多万元,创利税1600多万元,为市、乡两级提供财源收入600万元,为丰富“菜篮子”和人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今年.石首狠抓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加大科技力度,完善服务体系,使河蟹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目前.石首养殖河蟹7万亩,投蟹种368万只,投资1200万元,河蟹生产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原因有如下四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认识…  相似文献   

2.
富春江水库位于钱塘江中游,历史上曾盛产河蟹。自1958年动工兴建富春江电厂大坝后,河蟹资源逐年下降,1962年大坝竣工,河蟹也随之绝迹。为了恢复河蟹资源,建德县渔政站从1977年5月开始逐年向水库增殖放流蟹苗.几年来,共向水库投放蟹苗488公斤,蟹种900公斤。  相似文献   

3.
河蟹大眼幼体阶段,是河蟹生活史上的薄弱环节,如果将大眼幼体直接放流或人工养殖,成活率极低。所以在河蟹人工放流或养殖前,宜先将大眼幼体育成仔蟹再进行放流或养殖。现介绍一种网箱培育河蟹幼体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地处江、淮下游,滨江临海,有近千万亩湖泊水域适合于河蟹放流,有数十万亩芦苇荡滩可供河蟹人工养殖,因而,发展河蟹增养殖生产,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5.
花园湖是淮河下游的一个沿淮湖泊,养殖面积5.1万亩。解放前虽曾出产过河蟹,但产量很低。1953年以后,由于河道、湖口建闸筑坝,切断了河蟹的洄游通道,使河蟹濒于绝迹。1973年以来,水产部门每年从上海市崇明县购进蟹苗进行人工放流,河蟹产量不断增加。1974年生产成蟹10.5万斤,平均亩产2斤;1980年生产成蟹22.2万斤,平均亩产4.3斤;1982年生产成蟹51.4万斤,平均亩产10.07斤;1982年长江口蟹苗产量锐减,  相似文献   

6.
河蟹人工放流是提高湖泊河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徽省花园湖最好年份河蟹人工放流投入产出比为1:102.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河解人工放流有两种方式,即蟹苗人工放流和幼蟹人工放流。 一、蟹苗人工放流 一般选择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以苦草、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较多为最好)、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无工业污染、便于人工管理的浅水草型中小湖泊为好;如若水库水位不太深且水草丰富,大坝是混凝土或石块砌成的,也可以进行人工放流。 坡度较陡的土坝水库不宜进行人工放流,以免河蟹打洞穴居,破坏库坝,从而造成不利影响。 蟹苗放流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放流的蟹苗以4~5日龄经过淡化的大眼幼体为佳,每公斤蟹苗(12~20万只)放流400~800亩水面,折合每亩水面放苗200~500只。  相似文献   

7.
暂养幼蟹的生活习性及其暂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在河蟹人工繁殖技术、蟹苗捕捞和运输,放流和放养技术管理以及河蟹回捕率测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河蟹蟹苗暂养(中间培育)的环节上,至今还未见到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提高河蟹放流的经济效益,我站在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对蟹苗生活习性(幼蟹1~3期)、暂养池结构、暂养密度、饲养管理以及出池规格等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17日上午,河北省水产局在白洋淀成功实施了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工作。放流地点选择在泛鱼淀、池鱼淀、捞王淀、烧车淀、荷叶淀等11个水草茂盛、饵料丰富、水质优良的淀泊。此次放流共向淀内投放河蟹大眼幼体250kg.计人民币20万元,预计可增加渔业产值1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河蟹人工放流和放养的不断发展,河蟹产量逐年上升。如何使河蟹集中上市,我县争年在马家荡试用了一种新的成蟹暂养法——竹笼吊养,效果较好,现将暂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湖区河蟹群体通常由三个年龄组组成。造成河蟹资源量年变化有三方面原因。影响其资源盛衰主要有十大因素。秋冬季河蟹捕获量中Ⅱ秋龄占多数达61.68%。蟹苗放流后的回捕指数400~800,回捕率2~4%。放流效果由湖区饵料基础、放流密度、栖息环境、水位变动、潮泊性状和人为伤害等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11.
周玲 《齐鲁渔业》2008,25(5):71-71
日前,微山县开展了2008年度南四湖渔业资源春季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这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在上、下级湖各放流点同时并展,共向南四湖放流草鲂、鲢、鳙、青鱼、河蟹苗种共计500万尾(只),总投资240万元。此次放流活动是2008年度南四湖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河蟹大水面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传统的河蟹养殖流程与生态条件不配套,经常出现河蟹个体偏小,或产生疾病而大量死亡,成活率偏低,导致养蟹渔农亏损现象常有发生。发展河蟹大水面生态养殖,既可提高河蟹的品位,又可充分利用湖泊自然资源,提高大水面的产出,是当前水产品价格普遍低迷时期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我们于2000~2001年在吴江市水产养殖场盛泽分场庙前荡不减少常规鱼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了河蟹放流生态养殖,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现对该荡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的水域条件养殖的水域为太湖下游的小型…  相似文献   

13.
叶昌臣  董婧  姜洪亮 《水产科学》2006,25(9):483-484
发展渔业资源增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放流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河蟹(中华绒螯蟹)增殖以来,先后开展了太湖银鱼、中国对虾和海蜇等的增殖,虽取得了明显效果,却一直没有关于如何选择放流种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对虾增殖实施12年之后,仅有为何选择中国对虾进行放流的评述。本文以渤海为例,探讨在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时,如何选择放流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营湖北省监利县东港湖渔场,现有湖泊面积6000亩。湖泊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平均水深1.7—2.3m左右,水流平缓,水草覆盖率67%,湖中螺、蚌、昆虫、小鱼虾丰富,为河蟹放流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资源和理想的生态环境。过去,湖泊单一养鱼,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概况和发展趋势我国中华绒螯蟹(以下统称为河蟹)养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江河建闸,阻断了河蟹天然蟹苗(大眼幼体)洄游通道,河蟹年产量急剧下降,只有数千吨。之后通过长江口蟹苗汛期规律研究,在长江口捕捞蟹苗,运回内陆湖泊进行放流增殖,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回捕率在3%~5%,投入与产出比在1∶30左右。由此,中国的河蟹业进入以采运天然蟹苗进行人工放流为主的增殖期(1950-1985年)。这一时期的河蟹产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充分开发利用了长江口蟹苗资源,湖泊人工放流取得显著效益;蟹苗资源迅速下降,促使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为河蟹养殖业发展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与湖泊放流河蟹的性腺肝脏指数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众  鲍传和 《淡水渔业》1999,29(9):16-17
通过对河蟹解剖称重, 计算生殖指数和肝脏指数, 研究了河蟹卵巢和肝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河蟹卵巢发育的能量主要由肝脏消耗提供; 池塘养殖的河蟹性腺发育先于湖泊放流的河蟹, 成熟度较高; 100g 左右的雌蟹性腺发育最早最快。  相似文献   

17.
洪幼林 《河北渔业》2007,(12):64-64
衡水湖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水产局和衡水湖管委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湖区百姓及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三年来共计投入资金110万元,增殖放流鲤、鲫、草、鲂、鲢、鳙鱼种9万kg,放流河蟹大眼幼体825kg(5000万尾),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累计增加水产品产量1300t以上,  相似文献   

18.
猫耳湖为小型封闭武浅水湖泊,水域生态环境适宜河蟹生活和生长,在该湖放流河蟹,能取得经济效益。放流规格为每公斤5 449只及27 460只的幼蟹,第二年10月能达到上市规格,个体重100~150克,但生长期中易遭敌害,成活率较低。放流规格为每公斤38只及40只的幼蟹,当年可起摘上市,个体重150克以上,但价格较高,所需费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上犹县人民政府发布渔政管理通告,决定从2005年起,每年4月1日至8月31日,在本县第二大水库南河水库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河蟹,并实行禁渔。  相似文献   

20.
<正>截止5月16日,2014年春季河北省内陆水域增殖放流工作圆满完成。共增殖放流鲢鳙鱼种140.19万尾、鲤鲫鱼种7.563万尾、池沼公鱼卵33.18亿粒、中华鳖3.093万只、河蟹大眼幼体2 400万只。放流后,各级渔政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