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探讨撑绿竹纸浆林最佳的施肥配比,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研究3种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撑绿竹新竹的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蚯蚓粪有机肥处理的撑绿竹新竹的立竹数、胸径和产量较对照依次增加50.19%、6.75%和61.25%,但差异不显著,产投比为1.06;单施无机肥处理的撑绿竹新竹的立竹数、胸径和产量较对照依...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采伐强度时毛竹林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赤水河下游选择经营制度、立地条件与林分质量相对一致的毛竹林,分别按重度和生产性采伐毛竹林设置固定样地,调查分析2种采伐强度对毛竹林分质量的影响。[结果]2种采伐强度下,毛竹林平均胸径、平均立竹度、年龄结构、立竹整齐度、立竹均匀度差异显著,生产性采伐林平均年龄、平均胸径、立竹全高、枝下高、秆重、枝叶重分别高出重度采伐林48.27%、19.12%、18.30%、26.35%、45.31%、19.56%,2种采伐强度下毛竹林不同径级与高度段株数、不同年龄的平均胸径与株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采伐强度对毛竹林分质量影响显著,生产性采伐的毛竹林材质量优于重度采伐林,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黔北撑绿竹林基地施肥供需状况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黔北纸浆原料林基地种植农户施肥情况的调查,结合基地土壤及撑绿竹体内营养物质的测定分析,研究黔北撑绿竹纸浆林基地的施肥供需状况及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基地施肥农户比例较少,仅为15.9%;施肥量水平低下,氮、磷、钾的施肥质量比为6∶1∶0,与适宜氮、磷、钾质量比约5∶1∶5存在较大差异;基地施肥时间普遍集中于4月初,施肥时间明显滞后.对此,针对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施肥时间等方面提出科学的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撑绿竹和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年龄、母竹留养、胸径结构和立竹密度对2种大径丛生竹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丛生竹结构特征对其出笋率、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硬头黄竹退笋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增加而升高,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升高而降低。撑绿竹在年龄结构0.75~1.25时,有较低的退笋率,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保留2~3株母竹可以取得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撑绿竹保留2~5株母竹时,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留养母竹的平均胸径并非越大越好,硬头黄竹母竹平均胸径为4.0 cm时,退笋率最低,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撑绿竹母竹平均胸径6.5 cm时,具有较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在立竹密度6 000株·hm-2、撑绿竹在立竹密度5 818株·hm-2时,有最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2种大径丛生竹合理结构模式为:硬头黄竹2 000~3 000丛·hm-2,留养母竹2~3株·丛-1,年龄结构为0~0.49,母竹平均胸径4.0 cm;撑绿竹1 066~2 909丛·hm-2留养母竹2~5株·丛-1,年龄结构为0.75~1.25,母竹平均胸径6.5 cm。  相似文献   

6.
撑绿竹出笋、退笋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黔北年产20t纸浆项目落户于赤水市,贵州省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赤水原有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梁山慈Dendrocalamus farinosus、硬头黄竹Bamhus rigida、西凤竹B.multiplex等竹种的基础上[1-2],开始大力引进速生丰产的撑绿竹,截至2007年止,赤水及周边地区已经引种撑绿竹7000hm2.  相似文献   

7.
2013—2015年开展毛竹林不同竹龄实行不同强度采伐对笋竹产量的影响试验(处理A:竹龄1度、2度、3度、4度=采伐强度0、3%、6%、11%;处理B:竹龄1度、2度、3度、4度=采伐强度0、2%、4%、14%;处理C:竹龄1度、2度、3度、4度=采伐强度0、0、4%、16%;处理D:竹龄1度、2度、3度、4度=采伐强度0、0、0、20%),结果表明:毛竹林2015年的出笋量、成竹量、采伐量、立竹量以处理D最高,分别达1 230个/hm~2、1 005株/hm~2、763株/hm~2、2 971株/hm~2;各处理出笋量、成竹量、采伐量、立竹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  相似文献   

8.
福建沿海沙地4种防护林类型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沿海沙地选取代表性的4种防护林类型(木麻黄纯林、绿竹纯林、竹木混交林、混交竹林),通过1 200 m~2标准地调查,对其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群落大致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竹木混交林和混交竹林,还有少量的层间藤本层植物,木麻黄是木麻黄纯林和竹木混交林群落的优势种,绿竹和大头典竹分别是绿竹纯林和混交竹林群落优势种.混交竹林群落科属构成最复杂,计20科38属41种,绿竹纯林17科28属36种,竹木混交竹林12科18属28种;木麻黄纯林林带群落科属构成最简单,计7科10属10种.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混交竹林>绿竹纯林>竹木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混交竹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余3种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表明在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可以在海岸带前沿营造竹木混交林,在后方适当营造混交竹林;在沿海沙地引种竹种时可优先选择绿竹、大头典竹、麻竹、青竿竹和花孝顺竹.  相似文献   

9.
撑绿竹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撑绿竹纸浆林施肥采用"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撑绿竹新竹产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N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N、K2O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0-3水平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推荐施肥用量:纯N为177.744-261.096kg·hm-2,平均219.420kg·hm-2;P2O5为29.700-45.900kg·hm-2,平均37.800kg·hm-2;K2O为100.800-152.910kg·hm-2,平均126.855kg·hm-2。施肥比例:N∶P2O5∶K2O=1∶0.172∶0.578。  相似文献   

10.
绿竹低产林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福安市绿竹地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在现有的低产林中,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对绿竹低产林进行施肥、扒晒、绿竹竹竿年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绿竹低产林改造对绿竹产笋量影响极显著,对竹材产量影响不显著;绿竹低产林改造后比低改前竹笋产量提高了358.67%~372.67%。绿竹经营保留1~2年生绿竹10丛左右,每年最好施肥2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9月中旬。每年3~4月扒晒20~30 d,有助于提高地温,促进芽目分化、早发育和笋个体的增大,有利提高绿竹单株的产笋量。  相似文献   

11.
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规律与竹笋个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对粗放、集约两类型竹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竹笋发育由浅层到深层递进,清明前发笋竹鞭适宜深度在土壤表层,清明后逐渐移向土壤下层。竹笋发育数量,以中层为最多,深层为最少;竹笋个体重,随竹鞭分布深度增加而逐步增大。但约在35cm以下竹鞭孕笋逐步减少,而竹笋深度增重率增大,两者过渡最佳交点,出现在鞭深35cm左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绪云县新川乡马岭村是个只有216户(680人)、耕地面积不足12hm^2的小山村。但近年来以竹为主的林地面积发展迅速,山林面积达到86.5hm^2,其中,竹笋两用林占85%,约73.3hm^2,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993年被评为缙云县一村一品合格村,199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丽水地区第一家林业示范村。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纸浆毛竹林单一取材的传统经营弊端,提高毛竹林的综合效益,作者于1983~1988年在富阳县大源地区,就纸浆用毛竹林改建笋竹两用林的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已推广笋竹两用林1990.9hm~2,经济收入达3202.50元/hm~2,比改造前900.00元/hm~2增长255.8%;年增加上市竹笋5200t,既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竹农收入,深受广大竹农欢迎。  相似文献   

14.
台湾桂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研究黄克福,马炳杨(福建林学院林学系,福建南平353001)(莆田县林业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30个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桂竹出笋起始期为4月上旬或中旬,持续出笋20~30天;退笋率为23%~30%,成竹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15.
陆广谱  华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27-13428,13465
竹是一种很好的木材替代品,但原竹家具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木质家具。在分析了原竹家具的发展历史、工艺特点以及发展瓶颈后,提出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原竹家具设计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并用成功设计案例进行佐证,以期进一步开发,利用原竹家具,并提升原竹家具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儋州地区正常麻竹园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正常麻竹的营养特性和营养诊断方法。其结果表明:(1)麻竹叶片大中量元素养分含量都存在月份间的不同变化和差异;(2)麻竹叶片养分含量和竹笋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叶片中各养分含量从大到小排列为:N>K>Ca>S>P>Mg>Fe>Mn>Zn>B>Cu;笋中各养分含量顺序为:K>N>P>Ca>Mg>S>Fe>Zn>Mn>Cu>B。(3)初步确定麻竹叶片诊断的适宜采样时间为4月份。  相似文献   

17.
观赏竹类因竿、枝、叶形态美丽多样、色泽丰富、株形优美及观赏价值等特点,被应用于公园、小区庭院、单位、风景区及室内等园林场所,成为园林植物中独具特色的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宋]陈仁玉著《菌谱》中载“竹蕈”的形态、大小、色泽、生态及食性等,从文献学、生态学变迁及真菌人类学等多方面资料考证,提出竹蕈系朱红蜡伞(Hygrophorus miniatus)。对近年诸多出版物中把竹蕈误认为是血红乳菇(Lactarius sanguiluus)或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之说进行了修正。此举将有助于开创真菌文献学研究,倡导百家争鸣,以理以据求证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风景区竹林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调查武夷山风景区竹林共有3个林系组,22个林系(其中较大面积林系有7个,较小面积林系有15个)。受九曲溪水系的影响,区内的竹林主要分布于九曲溪两岸,集中连片的竹林为毛环竹林(Phyllost achys meyeri Formation),是区内竹林风景的一大特色,其它类型竹林交错、穿插分布于毛环竹林之中。最后对风景区竹林绿化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类竹子中竹叶黄酮含量及Vc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楠竹、黄金间碧竹、慈竹、紫竹中,竹叶黄酮及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竹中竹叶黄酮含量最高,达3.44%,慈竹竹叶黄酮含镀最低,只有1.91%;Vc含量慈竹最高,达1.52 mg/g,楠竹中Vc含量最低,仅为0.25 mgs.同时研究了楠竹不同部位竹叶中竹叶黄酮的含量,以不向阳竹叶中黄酮含量居高,达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