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小忆  林乾良 《茶叶》1994,20(1):44-46
高血脂或称高脂血症,系指血中脂类物质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脂类,是甘油三胎和类脂(包括因诸,磷脂等)的总称。高血脂与动脉硬化、脂肪肝、肥胖病关系密切,而茶叶一味可以有防格效应。所以不但是老年人,即使是青、中年人亦应运量饮茶。一、临床资料荣的降脂作用,古今皆有口碑。古代文献记载“解浊浪”(《老老恒言》)、“去减”(《东坡杂记1)、“去人聪”((本草拾遗》)等,显然与降脂有关,古人以直观的经验总结了总的降脂功效。现代临床上,以茶降脂更是屡见不鲜.据报道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优质乌龙茶配多种中药制成品…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因具有长期收藏品饮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深受国内外许多“饮者”所喜爱。藏普洱、品普洱渐成时尚;成为一种独特的“普洱茶文化”。然而,在喝茶的众多消费者群体中,能够判断红、绿茶品质好坏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判定普洱茶等级的人却很少。笔者对云南普洱茶多年生产、研究的基础上,从云南普洱茶分类和加工过程着手,分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云南普洱茶的几种鉴别方法,旨在为云南普洱茶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疆茶俗     
茶叶是新疆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民间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之说。哈萨克族人民称吃饭为“卡依依苏”意为“喝茶”。可见饮茶在各族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新疆不适宜栽种茶树。自唐宋以来,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西域茶叶交易和新疆茶叶经营。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剧烈的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为特征。霍乱、肠炎、泄泻的证治与痢疾比较接近。中医认为痢疾的病机主要在于湿热内滞。近年来,细菌对抗菌素逐渐产生抗药性,因此效果远不如前。在此情况下,茶叶治痢更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茶叶用于治疗痢疾病,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的流传。早在唐朝就有饮茶治痢的记载。如唐孟说《食疗本草》:“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揭末,浓煎”宋朝文献对茶叶治痢有较多的记载,有论、有方、并有验例可查。如杨澄父《仁斋直指方》:‘“…  相似文献   

5.
福安种茶历史悠久 ,新形成的饮茶、用茶习俗也与之相辅相成 ,历史漫长。一、饮茶、用茶已成为福安人民“开门七件事”之一 民谣“油盐酱醋米茶柴 ,件件都在别人家”。这是旧日贫苦人民的生活写照。二、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 ,与谷、麦、豆、麻同列五谷类中 ,足见其重茶的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 ,特别是来了客人 ,很少有不喝茶先吃饭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 ,保持肠胃通畅 ,然后再吃饭 ,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 ,把饭 (米 )称作“弟” ,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三、“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与茶     
林行止 《中国茶叶》2003,25(4):30-31
11969年年底,我为《明报周刊》写了一篇《由喝茶谈英国人的生活》的文章,四五千字,算是总结了我数年来对英国喝茶习惯的“研究成绩”;后来,笔者又读了一些书,每遇与茶有关部分,莫不慌忙注下眉批、折了页角。我对“英国茶道”的兴趣仍不削减,使我自己为这种“治学精神”而高兴!我不嗜茶,“奶茶”既非我所好,家乡的“工夫茶”与我亦完全绝缘。在英期间,由于看见英国人对泡茶是那么隆重其事,且各有各的“秘方”,各有各的一套“茶经”,渐渐引起我对“茶道”的兴趣,平时读书,遇有谈及茶的,都一一记下,态度严肃如同写论文,每与友侪闲聊,亦欢喜以此…  相似文献   

7.
吴子先 《广东茶业》2000,(3):3-5,20
“茶之饮,发乎神农氏”,我国饮茶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茶叶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制成的饮料,已成为我国千家万户的家常饮料。已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成为世界人民的日常饮料。茶叶已被世界人民共同确认为保健饮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丰富,食物结构的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对人体健康的多种功效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阐明和发现,茶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地位更为世人所瞩目。但近年来,突然刮起了一股风,说什么“喝茶会中毒?”──1999年3月24日,羊城晚报以醒目标题“喝茶?让人提心吊胆”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8.
待茶难事     
秦威 《福建茶叶》2002,(2):48-48
喝茶所以列入文化的范畴,流传数千年,而且其间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相左的流派。以至如东洋繁琐的茶道,这一切都昭示着:喝茶之事是马虎不得的。事实也确如斯,并非好茶者故作深沉,摆花架子。就说各种茶的炮制过程,都有一定定规,若轻易地改弦更张,其风味、神韵便大打折扣,而到了品尝的过程,更有许多要讲究之处,品茶之道在于: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如…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肥胖病又称单纯性肥胖,是人体脂肪代谢失常,脂肪积累过多,体形臃肿的病理状况。患者每感不能耐受较重的体力劳动,容易疲劳,呼吸短促,或有头晕、头痛、心悸、腹胀等症状。肥胖病容易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因而严重地妨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不能等闲视之。对于肥胖病的防治方法称为减肥,在国外尤为重视。肥胖病源是脂肪积聚的结果,减肥自然与降低血脂关系密切,故可与下文《茶可降脂》互参。茶叶的减肥功效,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为"去腻(《东坡杂记》)。"解油浓"(《老老恒言》)、"去人脂"(《本草拾遗》)、"久食令人瘦"(《本草拾遗》)。在《秋灯丛语》中,还有一则与云南有关的小故事:"北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头,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医者见之,问其仆,日:每餐如是,已十有余年矣。医者曰:病将作,凡药不能治也。俟其归,尾之北上,将以为奇货,久之无恙。后细询前仆,曰: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茶数杯。医爽然曰:此毒惟松萝可解,帐然而返。"  相似文献   

10.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4,36(5):57-58
常言“人怕出名”,“树大招风”。武夷茶亦然。其因历史悠久,话题亦多:其因品质优异,追逐者亦众。本文简说三大话题。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地区。他们常年嗜饮茯砖茶。倘若一天不喝。就会感到头痛腹胀,浑身不舒服。他们喝茶非常讲究。当地有民谣曰:“喝酒要喝伊犁特,喝茶要喝益阳特”。我多次去过西北地区,也数次尝过该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奶茶、酥油茶、三炖台和清茶,但最令人难忘的是维吾尔的奶茶。那是瓜果飘香的9月,我们一行4人在位于伊犁河畔的北疆察布查尔一位名叫迈迈提的维吾尔老人家作客。热情的老人把我们  相似文献   

12.
临江仙·茶     
茶是中国原产 ,坐禅佛、道求她 (1 ) 。世界最爱中国茶 ,味浓性泼辣(2 ) ,健身祛风邪。中外商家争购 ,绿红、龙井名茶 ,价廉形美色香佳。中国信誉好 ,天下第一家。注 :(1)她 ,喻茶。佛道坐禅 ,可以放弃女人 ,但不能不喝茶。谓“茶禅一味”或“茶佛一体”即“佛茶”。(2 )朱德诗赞“庐山云雾”的功效 :“味浓性泼辣”句。临江仙·茶@曾庆辉  相似文献   

13.
龚岩发 《茶报》2004,(3):8-8
喝茶者众,茶市兴旺,大统路因茶市而出名。沿着大统路地道拾阶而上,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的标牌赫然入目。在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内,全国各地的七大类近千个品种应有尽有,所谓“香飘五洲,万商云集”,而且价格每500克10元至几千元不等,任由广大消费者选购品味。在上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不茶不饭”语见《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成语大意是说,不吃不喝。比喻心事重重,以致不思饮食。形容什么也不吃。吃饭无疑是件大事,不吃饭或说没饭吃,是会被饿死的。但对中国人来讲,自古除了吃饭尤其是要吃饱饭,当作一件大事外;喝茶也认为是一件大事。所以早就有了“茶饭无心”和“不茶不饭”的成语;更有像元·杨景贤在《刘行首》第2折中所写的:“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都说明了,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对喝茶和吃饭的重视程度。其实,考究…  相似文献   

15.
成语“茶饭无心”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成语大意是说没有心思喝茶吃饭。比喻情绪焦虑不安,形容心情相当苦闷。通常,不是工作过忙,压力太大,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就是遇到难题或极其不称心的事,也会没有心思喝茶吃饭,亦即茶饭无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明媚灿烂的阳光,也有阴霾绵绵的黯淡;有心想事成的喜悦,也有事与愿违的悲哀。当你受到挫折和悲痛之时,请用宣泄疗法为自己找条出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据悉,日本松下公司各生产基地都设有一个专门的小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05,27(3):33-33
据我国台湾媒体报道,为推广民众多喝茶,台湾“农委会”与台湾茶协会4月6日宣布,将4月7日定为“台湾喝茶日”,并展开为期2个月的促销和各种茶文化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7.
时髦的“茶”字在香港,“茶”字是一个挺时髦的字。香港同胞,早上起来,嗽洗完毕,就是饮茶。朋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饮茶了吗?借以问候。当你走到街头,举目张望就会见到茶字。茶楼、茶寮、茶室、茶园、茶庄、茶行……,比比皆是。香港人所谓饮茶,不是“纯喝茶”,而是辅以茶食点心,以茶送之。走进  相似文献   

18.
1福州人饮茶成习惯福建自古产茶,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有的一天喝好几次;有的喜欢在家中喝,有的喜欢上茶馆喝;有的喜欢独自品茗,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边饮茶边淡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有的喜欢喝花茶,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因此,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都喜欢配以饮茶,增添精神与乐趣。因此,在…  相似文献   

19.
正爱喝茶的人不少,但要从一杯茶喝出它的品种和产地,就得到池宗宪那样的境界了。台湾人池宗宪在茶壶里泡了二十年,修炼得一身识茶品茶赏茶的真功夫,《寻味中国茶》可谓是他的独门茶经,爱喝茶的人可作一观。"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是陆羽《茶经》的开篇之句。所以苏轼作《叶嘉传》,煞有介事地将茶拟人,写成传记,文心  相似文献   

20.
茶与婚礼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竹枝词》曰: “溢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诗人用了一个请郎喝茶的细节,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农家少女的真挚感情,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个智慧、质朴、纯洁的农家少女的可爱形象。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象一杯甘醇的香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